高考作文命题趋势:解读·逻辑·知识
——基于2020—2022年高考作文题目的探讨

2023-10-11 14:15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3年1期
关键词:行文作文题目时代背景

陈 婷

(广东省揭阳普宁市城东中学)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高考作文的命题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考查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但是“重视基本思维能力” “重视问题解决的结果” “重视已有素养的考查”一直都是高考试题命制的突出特点。把握高考作文题的命题趋势,有助于高屋建瓴地纵观全局,提纲挈领地厘清逻辑,做到胸有成竹,心到笔到。

下面,笔者以2020—2022年高考作文题目为例,从材料及要求的解读能力、写作的辩证逻辑、知识领域的拓展等三个方面来解析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以期有助于考生读懂题目材料、更好地审题立意及行文布局,在变化中把握规律,在发展中增强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写作的关键力。

一、从文体设置到背景设定:提高解读能力

笔者认为,在作文中考查解读能力,主要是考查考生对作文材料及其要求的理解、整合与分析等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在审题立意之前,先读懂作文题目的材料与要求。只有在读懂材料与要求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审题立意。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如全国卷Ⅰ文体设置是班级读书会“发言稿”,全国卷Ⅱ文体设置是“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 “演讲稿”,全国卷Ⅲ文体设置是“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等,都是从文体设置入手来提高考生的情境意识,即明确写作身份与写作对象,从而让考生在行文中更好地展现语言的表达能力与沟通互动能力。然而,对文体设置的考核是非常容易套路化的。比如,把一般议论文改成演讲稿的格式,最容易的办法就是加上称呼语、问候词,以及在分论点的前面加上写作对象。如果语言表达不够生动,还可以多写几个反问句,或者在每个主体段落的结尾回扣观点句,同时,再加上写作对象进行呼吁。这样就可以做到彰显强烈的情境意识了。因此,当普遍意识到可以套路化地写作后,这样的考查就失去了作用。

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如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新高考Ⅰ卷“体育之效”、北京卷“论生逢其时”等题目,已经从文体设置向背景设定进行转换。具体来讲,全国甲卷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新高考Ⅰ卷的时代背景“1917年4月”,北京卷的时代背景“在特定的时代”等,都是通过背景的设定来增强考生的情境意识,从而让考生在行文中更好地紧扣背景进行组合例证,厘清思路。如果考生在审题立意或行文过程中忽略了背景的设定,那么作文的等次一般都只能是三等文。因为背景的设定决定着立意的大小层面、素材的运用层面、论证的逻辑层面。这样的命题考查比2020年的文体设置的考查更灵活且全面。

2022年高考作文题目,如新高考Ⅱ卷“选择·创造·未来”的时代背景设定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北京卷“线上”的时代背景设定为“网络时代、疫情期间”;浙江卷的社会背景设定为“近年来,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等,与2021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有一致之处,都是通过设定背景来增强考生的情境意识。在行文的过程中,考生要有紧扣情境的意识,这样才能让作文的论证目的更明确,内容更充实,观点更突出。

笔者认为,除了解读题目的背景设定之外,还要紧扣作文题目观点的关键词,从关键词出发,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才能做到审对题、审准题。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本手、妙手、俗手”,关键词的落脚点是“创造”,这就与时代热词不谋而合。因此,在下棋的技法上要善于“创造”,在科技的腾飞与社会的发展等方面更需要有“创造”的精神。再如全国乙卷“双奥之城”,浙江卷“浙江精神”等,都与时代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

综上所述,由2020—2022年高考作文题目可见,对材料及其要求的解读能力的考查方式已从文体设置转变到背景的设定。另外,还要特别关注题目观点的关键词与时代背景的关系。因此,考生应重视对高考题目材料及要求的解读能力的提升。只有拥有解读的基本能力,才能在审题立意时不至于走弯路。

二、从具象比较到抽象联系:彰显辩证逻辑

在作文中考查辩证逻辑,主要是考查考生对作文观点的判断、推理与论证等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在审题立意时具备辩证逻辑意识,从而能把材料的要点联系起来,并形成有机整合的关系,从而做到立意深刻,观点辩证。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如全国卷Ⅰ“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用一个“最”字,点明了设题的比较意识,考查考生对具象的判断与论证的能力。考生只需要在三者之间进行感性的判断即可,通用的写作句式可以是“我欣赏……,我欣赏……,但是我更欣赏……”。从这样的句式可见,题目还是倾向于感性的考查,因为“感触”全凭个人喜好,只要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论证,能够自圆其说即可。也常见“虽然……,虽然……,但是……”的写作句式,这样的句式虽然已经具有辩证的意味,但是还缺少规律性的把握与运用。目前偏于辩证逻辑的作文题目主要体现在上海卷、天津卷和浙江卷中,但还没有体现明显的二元关系,还是偏于厘清一般逻辑关系的先后顺序或相互联系。

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如新高考Ⅰ卷“体育之效”,材料虽是围绕“体育”来展开,但是论证的关键却是“强”与“弱”、“喜”与“悲”之间的关系。这是非常典型的二元观点论证题目。其他还包括浙江卷“得与失”,上海卷“时间沉淀”下的“事物的价值”等,都是重在厘清观点中的二元关系,且关键在于抽象观点中二元的密切关系与相互转化。这比2020年的具象比较更侧重于对考生抽象的辩证逻辑的考查。所以在审题时,考生要有二元关系的审题立意意识,才不会审错题、立错意。

2022年高考作文题目,如新高考Ⅰ卷“本手、妙手、俗手”,全国甲卷“翼然” “泻玉” “沁芳”,与2021年的作文题目比较,已经从二元观点向三元观点发展,而且更侧重对矛盾逻辑的考查。平时写作练习时,一般只针对观点的正反例证考查,而今已侧重考生在审题立意中明确正反观点的辨析与论证。新高考Ⅱ卷“选择·创造·未来”和浙江卷“浙江精神”也是对三元观点的考查,但更倾向于三者之间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关系论证。这就要求考生厘清命题思路,把握多元关系中的逻辑性与规律性,从而彰显辩证思维的完整性与高阶性。这与2021年对二元关系的考查相比,逻辑思维要更复杂,更具有辩证性。特别是在行文布局方面,也有别于二元关系的写作构思。

综上所述,由2020—2022年高考作文题目可见,辩证逻辑的考查已从具象比较向抽象联系转化,并侧重于矛盾逻辑的辨析。因此,考生在审题立意时,应先具有辩证思维意识,才能对作文观点准确判断、正确推理与缜密论证,从而在行文中彰显其个性化的见解与思辨性的思考。

三、从单一主题到多个立意:拓宽知识领域

对知识领域的考查,重在考查考生平时的知识积累运用能力,以及知识面的广度与知识点探讨的深度。这就要求考生在行文过程中重视知识的领域拓展,运用平时的写作素材时,要做到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层层递进,只有这样才能把作文写得有分量,有深度。

2020年高考作文题目,如全国卷Ⅱ“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全国卷Ⅲ“如何为自己画好像”,新高考Ⅰ卷“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等单一主题,考生只需要围绕单一主题行文,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想法,基本就可以完成写作任务。同时,题目中就已告知主题,审题时就很少会出现离题偏题的情况,降低了写作的难度。笔者认为,作文题目要求越少,内容就越容易符合题意,且更容易用语言的精美度来得高分,但作文在思维层面会显得比较空洞与乏味,区分度也不明显。

2021年高考作文题目,如新高考Ⅰ卷“体育之效”,新高考Ⅱ卷“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谈对人生的看法等,已从2020年的单一主题向多个立意转换。多个立意的难度比单一主题的难度高,甚至会导致很多考生在审题时理解偏题,在运用例证时也有一定局限性。新高考Ⅰ卷虽说是“体育之效”,但是写作的落脚点却与“体育”关系不大。如果举例都是与“体育”有关,那么只能算是三等文。这就需要考生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让作文不要局限于材料的表象。而新高考Ⅱ卷“结合漫画谈对人生看法”是三种立意,这就需要考生拓宽知识领域,能够把握这三种立意的侧重点。很多考生写偏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对“不偏不倚” “停滞迂回”等词语有不同的看法,以致没有很好地做到对作文观点有更全面的阐释。

2022年高考作文题目,如新高考Ⅱ卷选取了“科学家” “摄影家” “建筑家”对自己的行业的理解的片段,浙江卷列举了“女飞行员” “劳动模范” “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等浙江青年事例,全国乙卷从“双奥之城”延伸到“中国体育发展” “中国综合国力” “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等层面等,不仅大大丰富了题目材料的内容,也从多个立意角度要求考生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从而让作文不局限于某个领域的内容。新高考Ⅰ卷“本手、妙手、俗手”,全国甲卷“翼然” “泻玉” “沁芳”,也是如此,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与2020年单一主题的考查相比,已经有非常明显的变化。不仅从内容上的要求更丰富了,在思维逻辑上的要求也更复杂了。因此,只有拓宽知识领域,才能做到让作文既有内容的亮点,也有思维的亮点。

综上所述,高考作文题目涉及的知识领域的拓展,已从单一主题向多个立意转化。考生在行文过程中需要从不同的知识领域去组织例证和语言,从而让作文看起来不显得单薄且缺少广度。

材料及其要求的解读能力,服务于读懂题目材料;写作的辩证逻辑,有助于更好地审题立意;知识领域的拓展,是为更好地行文布局。从2020—2022年高考作文命题走向来看,只有从这三个方面出发,才能做到高屋建瓴地纵观全局,提纲挈领地厘清逻辑,做到胸有成竹即成文,心中有墨成妙笔。

[注]本文系广东省2021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一般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与学业质量评价研究”(编号:2021YQJK51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行文作文题目时代背景
思维有支架 行文有范式
如何避免行文平淡无奇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之我见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湘江青年法学》行文体例与注释规范
《锦衣少年行》周行文:没有能与不能,只有想与不想
你眼中的我
言简意赅
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交通运输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