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敷背疗法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

2023-10-10 09:44韦桂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节律气血病程

韦桂平

(柳州市潭中人民医院儿科,广西 柳州 545027)

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儿童各年龄段,以婴幼儿多见,发病原因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等,其中以细菌感染或细菌合并病毒感染为主。近年来,由于病原菌耐药性的增加,抗生素治疗小儿肺炎的难度明显增大[1]。中药外敷法是中医“内病外治”的特色疗法,操作简便、效果确切[2]。由于患儿依从性差,静脉给药时抗拒性大,且易出现过敏反应、输液反应等并发症,而中药外敷法不良作用小,符合小儿生理病理用药特点,故易被患儿接受。研究证实,中药敷背疗法对小儿肺炎具有较明显的效果[3]。但中药敷背的用药时间是否对小儿肺炎的疗效有影响,目前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在不同时间对135 例痰热闭肺型肺炎患儿应用中药敷背疗法,探讨最佳用药时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 年7 月—2019 年8 月柳州市潭中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痰热闭肺型肺炎患儿135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A 组(7∶00—9∶00)、B 组(9∶00—11∶00)、C 组(15∶00—19∶00),每组45 例。A 组男21 例,女24 例;年龄3~12 个月,平均年龄(5.3±2.2)个月;病程1~5 d,平均病程(2.1±0.3)d。B 组男23例,女22 例;年龄3~12 个月,平均年龄(5.5±2.1)个月;病程1~6 d,平均病程(2.2±0.4)d。C 组男20 例,女25 例;年龄3~12 个月,平均年龄(5.4±2.0)个月;病程1~7 d,平均病程(2.1±0.2)d。3 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西医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等编制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上)》[4]的相关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儿科学》[5]中的痰热闭肺型肺炎相关标准。(2)轻症肺炎。(3)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1岁。(4)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并发症者。(2)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3)对外敷有禁忌者。

1.3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配合中药敷背。中药组成为:大黄粉、芒硝、蒜泥,配伍比例为4∶1∶4,将上述中药研成粉末混匀,用清水调至膏状后,倒在敷料上并摊均匀,敷贴于患儿的肩胛间区或肺部听诊啰音密集部位,敷贴时间:3 组分别为7∶00—9∶00 时、9∶00—11∶00、15∶00—19∶00,每日1 次,每次10~15 min,连续治疗7~10 d。

1.4 观察指标比较各组治疗后发热、咳嗽、肺啰音及肺部阴影等症状、体征消失时间。

1.5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治疗后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胸部拍片提示肺部病灶完全吸收。好转: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体温恢复正常,胸部拍片提示肺部病灶大部分吸收。无效: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胸部拍片提示病灶未缩小,甚至扩大。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6]。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 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 组患儿疗效比较C 组的总有效率95.6%(43/45)明显高于A 组的75.6%(34/45)和B 组的77.8%(35/45)(P<0.05);A 组和B 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肺炎患儿疗效比较 [例(%)]

2.2 3 组患儿发热、咳嗽、肺啰音及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比较治疗后,C 组的发热、咳嗽、肺啰音及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明显短于A 组和B组(P<0.05);A 组和B组的发热、咳嗽、肺啰音及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肺炎患儿发热、咳嗽、肺啰音及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比较(± s,d)

表2 3组肺炎患儿发热、咳嗽、肺啰音及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比较(± s,d)

组别A组B组C组例数45 45 45 t值A与B比较P值A与B比较t值A与C比较P值A与C比较t值B与C比较P值B与C比较发热3.7±1.1 3.7±1.0 3.1±1.1 0 1.000 2.587 0.011 2.707 0.008咳嗽7.5±2.0 7.4±2.1 4.9±1.6 0.231 0.818 6.809 0 6.352 0肺啰音6.7±1.4 6.7±1.6 5.1±1.5 0 1.000 5.231 0 4.894 0肺部阴影8.2±1.8 8.1±2.0 7.0±1.6 0.249 0.803 3.334 0.001 2.881 0.005

3 讨论

小儿肺炎归属于中医学中的“肺炎喘嗽”范畴,其病位在肺,其关键病机为肺气郁闭,病因分内因与外因两大类,前者是小儿肺气虚弱,卫外不固、腠理不密,易被外邪所侵;后者是风邪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侵犯肺卫,致肺气失宣。

西医对本病主要采用对症及抗感染治疗,但由于近年来广谱抗生素过度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明显,致使效果不佳,影响患儿康复。中医注重整体辨证论治,效果确切,但小儿口服中药依从性较差,这就凸显了外治法的优势。多研究[7,8]证实,中药敷背法治疗小儿肺炎可获得较明显的效果,但敷贴治疗的时机对效果是否存在影响目前鲜有报道。

有研究[9]证实,部分药物作用效果与生物自身节律存在较明显的关系。有学者[10]指出,药物有最佳使用时间,相同药物、相同剂量在一天中使用时间不同,其疗效和不良作用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有研究[11]发现,对迟发性腹泻患者,伊立替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服用时间有关,凌晨3∶00—5∶00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低于常规时间给药。中医时间医学中的择时用药理论在节律性疾病中应用可获得较好的效果,结合脉冲给药系统能有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12]。何文芳等[13]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择时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效果优于常规治疗组。清代医家叶天士提出“早温肾阳、晚补脾气、晨滋肾阴、午健脾阳、晨补肾气、晚滋胃阴、早益肾水、卧宁心神”,说明历代医家非常重视择时用药理论。子午流注理论是中医择时给药理论的鼻祖,该理论基于《黄帝内经》,其中子午为时间、流注为人体的气血运行,认为人体气血根据时间变化有规律地在经脉中流注,人体各功能也随时间变化而变化[14]。

本研究结果显示,C 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 组和B 组(P<0.05),C 组患儿发热、咳嗽、肺啰音及肺部阴影消失时间明显短于A 组和B 组(P<0.05),说明15∶00—19∶00给药治疗小儿肺炎效果最佳,可从中医学时间医学理论中分析其机制。

3.1 昼夜阴阳消长节律人体阴阳随着昼夜消长节律变化而变化。《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15∶00—19∶00 即为“日西”,此时为一日中阳中之阴,肺乃五行中金,是阳中之阴,因此,在此时用药治疗肺部疾病顺应昼夜阴阳属性和变化。

3.2 昼夜气血流注节律气血流注一昼夜一循环,每一时辰流注一经,共流注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某经则该经之气血旺盛,使该经穴位机能增强,所属脏腑之气亦变旺盛,其功能增强、兴奋。15∶00—19∶00气血依次流注膀胱经、肾经,肾脏与膀胱为相表里的脏腑,肺属金、肾属水,金水相生,肾气足,纳摄有权,利于肺气肃降。因此,15∶00—19∶00以中药敷背顺应了气血流注节律,使肺气肃降通畅,行水功能增强。

3.3 昼夜五脏气机活动节律人体脏腑经络在一昼夜循环中某时期的功能最强,则此时期抗邪能力最强,因此在此时施治可获得更明显的效果。《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原,夜半静”,说明肺脏功能在一昼夜循环中的盛衰变化规律即:肺气旺于下晡,衰于日中。15∶00—19∶00属“下晡”时间段,此时给药可增强药力,使药物在人体正气昼夜节律变化中肺脏功能旺盛、驱邪能力强之时发挥最佳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人体脏气盛衰随昼夜节律变化而变化,肺脏脏气旺盛于15∶00—19∶00,因此,对于小儿肺炎,在15∶00—19∶00用药能充分借助肺脏驱邪能力的增强来提高疗效。

猜你喜欢
节律气血病程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蚬木扦插苗人工幼林生长节律
气血亏虚 日常如何“补”救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慢性给予GHRP-6对小鼠跑轮运动日节律的影响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
模拟微重力对NIH3T3细胞近日节律基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