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加文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视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注重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样化的探究活动,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实验,使学生在建构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方法的同时,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由此可见,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探究式教学是实施化学实验教学的“法宝”[1]。在化学教学改革深入发展之际,探究式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而5E 教学模式是其中之一。所谓5E 教学模式,是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BSCS)研究者之一的贝尔提出的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描述了一种用于学科课程或某一课时的教学程序——引入、探究、解释、迁移、评价,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师可尝试应用5E 教学模式实施化学实验教学。具体地,在实施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依据5E 教学模式的程序,引导学生逐步探究。以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为例,教师可如此实施教学。
引入是5E 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该环节重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知。学习情境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选取适宜资源,应用多样手段,精心创设的真实的教学场景[2]。在体验真实场景之际,学生会产生兴趣,同时自觉迁移已有经验,积极探究,顺其自然地理解新知。因此,在应用5E 教学模式实施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环节为立足点,依据实验内容,创设情境,借此激发学生兴趣,引入实验。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这节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于是,教师挖掘生活资源。在引入环节,教师直接在电子白板上展现生活资源,如卖鱼大姐利用管子向鱼缸中吹气泡的视频,卖熟食的大叔用鼓风机向炉子中吹气的图片。学生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自发走进生活场景中。教师则需要把握时机,提出问题:“此前,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生活场景中涉及哪些‘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呢?”在问题的作用下,学生迁移已有化学认知,分析生活场景,积极作答,如“氧气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用管子向鱼缸中吹气泡是为了给鱼缸中的鱼输送氧气,避免鱼死掉。”教师及时地给予学生肯定,并追问:“氧气在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用途,那么我们如何制备氧气呢?”此时,大部分学生陷入迷茫。于是,教师开门见山地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学生对此尤为感兴趣,积极探究具体方法。由此可见,创设情境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探究新知内容,有利于推动实验教学顺利开展。
探究是5E 教学模式的第二个环节,也是中心环节。在探究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适宜的方式进行探究,使学生一步步地建构认知。在应用5E 教学模式实施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应立足探究环节,应用适宜方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然而然地探究实验内容,建构良好认知。
在“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堂上,教师先提出任务:“与小组成员一起阅读教材,梳理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归纳制取氧气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在提出任务后,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在探究之际,学生先自读教材,有所发现,接着与小组成员共享各自发现,并就此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断地碰撞思维,逐步地总结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的方法、仪器和药品。于是,教师组织展示活动,鼓励小组毛遂自荐,呈现任务成果。教师可以小组的任务成果为依据进行引导,如提出问题:“怎样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怎样拿出导气管?”等。在一个个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从细节入手,深入探究具体的操作方法,由此准确掌握实验方法。教师把握时机,总结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及原理、制取氧气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帮助学生完善认知。基于此,教师继续提出任务:“与小组成员按照总结的成果,选取合适的实验装置,操作完成实验任务。”初中生本就对实验感兴趣,在此任务的驱动下,他们兴致高昂,踊跃地动手操作。在学生合作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发现问题,及时地进行点拨。在组员的通力合作和教师的点拨下,各小组都完成了氧气收集任务。对此,教师向学生提问:“怎样检验制满了氧气?”在实验操作经验的支撑下,学生踊跃作答,如:“氧气有氧化性,支持燃烧,将带有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瓶口,如果木条上的火星复燃,这说明积满了氧气。”教师在给予学生赞赏后,追问道:“怎样验证氧气的性质呢?”受到问题的驱动,学生继续与小组成员合作,查阅相关资料,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同样,教师应用如上方法,提出问题,驱动学生探究实验现象,建构实验认知。实践证明,在不断操作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探究,透过实验现象,一步步地总结相关内容,建构了化学认知。同时,大部分学生因此积累了化学实验操作经验,锻炼了沟通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等,提高了化学实验学习质量。
解释是5E 教学模式的第三个环节,是教师联系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不断解释,增强知识认知的活动。合作解释是合作探究的具体表现。在合作解释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不同的看法,由此碰撞思维,迸发出思维火花,从而建构深刻认知,增强学习效果。同时,通过合作解释,学生会锻炼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由此,在应用5E 教学模式实施实验教学时,教师应立足解释环节,以学生实验操作情况为依据,应用适宜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解释。
实验现象具有直观性,为学生提供了形象思维便利[3]。在解释环节,教师依据实验内容,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合作解释,便于学生进行形象思维,透过实验现象解释化学知识,由此形成良好的化学认知能力。
在“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堂上,学生通过不断实验,探究到了实验方法、实验原理、氧气的性质等内容。基于学生的探究所得,教师联系实验内容,向他们发问:“木条燃尽,将其伸进瓶子的原因是什么?”“硫黄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要在瓶子底部放入一些水呢?”在提出问题后,教师组织小组辩论活动。在辩论活动中,各小组成员先与本组成员进行交流,提出不同看法,积极讨论,达成统一认知。然后,教师组织集体辩论活动。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踊跃表达。如有的小组提道:“铁丝温度升高。”有的小组则就此提出反对意见:“不是,是怕火柴燃烧消耗氧气。”在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的表述下,课堂教学氛围异常活跃。同时,学生也因此不断地碰撞出思维火花,增强对所学的认知。在学生结束辩论后,教师做出解释,促使学生建构完善的认知。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进行合作解释,加深了对化学实验的理解,顺其自然地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实验练习是实验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学生解释化学知识、增强认知的重要途径。在解释环节,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化学认知情况,创设实验练习活动,借此引导学生继续解释化学知识,切实增强认知。
在“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堂解释环节,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呈现如下图片:
图1
结合图片内容,教师提出练习要求:“请大家观察图片中的实验装置,指出错误之处。”在此要求的驱动下,大部分学生迁移已有认知,认真观察,发现不同的错误之处,并就此展开表述。在学生表述之际,教师认真倾听,并把握有价值的内容,提出问题,如“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为什么要先移除导管,再移除酒精灯呢?”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自觉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学生大都迁移已有认知,认真解释。学生交流后,教师没有引导他们展现交流成果,而是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反面操作。同时,在展示反面操作时,教师提出问题:“先移除酒精灯,此时导管中发生了怎样的现象?产生了怎样的后果呢?”学生认真观看反面操作,积极思考,有所发现,如“先移除酒精灯,导管会遇冷,此时其中的气体压强变小,水槽中的水倒吸入导管中,致使导管炸裂。”在如此发现的作用下,学生自主地完善之前的解释结果,由此加深对所学的理解。
迁移是5E 教学模式的第四个环节,是应用所学的重要环节。检验学生探究成果的方式之一是引导学生迁移并应用探究结果,解决实际问题[4]。此外,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理解,同时锻炼问题解决能力、知识应用能力。所以,在应用5E 教学模式实施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以学生的探究所得为基础,提出具有拓展性的问题或任务,驱动学生迁移应用所学,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在学生了解了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相关内容后,教师做出引导:“除了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外,还可以使用过氧化氢。那么,所需要的其他药品和仪器是否可以用生活中的其他物品替代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拓展思维,迁移实验认知,走进现实生活探寻其他可用的实验药品和仪器。在探寻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通过不断交流,大部分小组确定了实验药品和仪器,如“将水泥块、旧电池作为催化剂,将注射器作为分液漏斗,将塑料瓶作为锥形瓶,将吸管作为导管,将罐头瓶作为集气瓶等。”在某小组展示实验药品和仪器之际,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如“可以将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于是,教师鼓励学生继续与小组成员交流,探究使用各种替代物操作实验的方法及可能产生的现象。实际上,学生如此交流的过程,正是对制取氧气实验增强认知的过程。基于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提问:“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相比,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有哪些优点呢?”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进一步探究,迁移已有认知,认真比较,发现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和使用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优点。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迁移应用课堂所学,不仅及时地解决了化学问题,增强了对所学的认知,还便于在生活中主动进行实验探究,提升实验探究水平。
评价虽是5E 教学模式的第五个环节,但实际上贯穿5E 教学始终[5]。在应用5E 教学模式实施化学教学时,教师要立足引入、探究、解释、迁移这些环节,灵活地进行教学评价。
比如,“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堂解释环节,教师以实验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解释化学知识。在此之际,教师提出互评要求:“请大家在小组中互相监督,了解彼此提出的看法,判断彼此是否踊跃参与合作探究活动,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有哪些良好表现。”在如此要求的指引下,小组成员互相监督。部分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踊跃地参与合作探究活动,做出化学解释,助推了合作探究活动顺利开展。在学生做出化学解释后,教师鼓励他们依据了解的情况,填写合作评价表,实事求是地评价每一个组员的表现。在他人的评价下,组员们了解自身情况,自觉地查漏补缺。
综上所述,有效应用5E 教学模式实施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切实体验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化学知识,获取实验方法,锻炼探究能力,增强实验学习效果。鉴于此,在实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探究式教学为重点,应用5E 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引入、探究、解释、迁移、评价环节进行探究,一步步地建构良好的化学认知,掌握实验方法,积累实验经验,发展探究能力,做到探有所得,进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