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刘韫睿
首先向大家坦白,其实我高三的语文成绩既不稳定,又不突出。很诚恳地讲,我没有广泛的涉猎,没有卓著的文采,但是既然语文取得了好成绩,那么也应秉持由果溯因、实事求是的态度,分享我的语文学习之思,希望对大家能有一些帮助。
简明扼要地讲,一路的备考就是在培养稳定性——通过不断地重复、拓展、总结,从而具备能够掌握解答基本题型方法的能力,而这个稳定性是考试时的基本盘。基本盘不等于下限,而是一切“灵感” “技巧”迸发的源泉。
稳定性为何重要?举两个通俗的例子:填写好几遍120个实词和18个虚词,不仅是为了基础字词句的翻译,还是在为对文本本身进行理解打下基础;再比如,只有当你了解了不同的关于“叙述”的知识(叙述手法/风格/人称/节奏等),才可能去应对那些“因文”设置的试题,去走进理解文章的大门,为解答题目提供切入点。
怎么去检验稳定性?这个没有绝对的标准。稳定性的一个表现可以是拿到一道题,通过对题干设置、文本内容的分析,对已学知识、做过题目的联想以及对题目的认识,进行精准、自信、有逻辑地输出。提高稳定性需要“厚积”,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重视课本,重视不同的任务群,保证每天与语文接触。
2.跟好老师节奏,抓好课堂主战场,针对弱项专题性补弱,在精不在多,在准不在全。
3.养成积累习惯,永远为时不晚。可以积累字词句、素材或答题心得等,不必强求工整,自己能看懂理解即可。整理后要经常翻看记忆,内化于心才是真正的目的。
4.作文不是素材的堆砌,结构很重要,书写亦很重要。如果时间允许,就一定想清楚再下笔。三年的课本,课外的试题,都可以作为素材。
5.纵观试卷,最重要的是对文本的理解把握和精准输出。要始终忠实于文本和题干设置。
6.培养辩证思维。在学习、生活、考试当中,尝试体会内容与形式、整体与部分、内因与外因、主要与次要、直接与间接、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种思维是一种隐形财富。
关于高考,我还有几点想要和大家“唠叨唠叨”:
第一,默写务必要重视。尤其对于语文成绩相对稳定的同学来讲,更要反复练习、落在笔头,一旦有含混不清或自己拿不准的字词,要立刻翻书查找强化记忆。
第二,真题要反复做、反复咀嚼。真题是常看常新的,在小假期或晚自习的整段时间,可以多多回顾历年真题典型题。回顾并不是简单地背模板、背思路,而是要自己从源头上重新分析建构思路,乃至于分析高考命题的趋势和特点,只有经历这样的锻炼,才能具备在最终的考场上熟能生巧、见招拆招的能力。模拟题主要用于保持手感,同时,还要积累新的设问方式和文言字词。
第三,关于做题顺序的问题。做题顺序由个人偏好并结合老师的建议而定即可,没有定式或好坏之分。我个人是采用“默写—语用—信息类—文学类—古代诗文—作文”的顺序。在做题时,还要经常关照答题用时,适当紧张,充分调动自己兴奋的状态。
第四,所有的高考题都需要调动知识和“脑子”,仅仅生硬的嵌套模板是远远不够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多用脑子想就能够多拿到一些分数。想什么呢?揣摩题干设置、调动所学知识、深入文本内容。尤其要加强审题的训练,要“抠字眼”,把部分和整体联系起来进行考查。
第五,要灵活应变、拥抱变化。无论是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还是高考考场上,都要努力避免死板僵化或思维定势,不要畏难、惧新、怕变。而这来源于大量的总结与思考,以及良好、平和、专注的心态。
我想,我们需要时常思考:高考语文到底在考查什么?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在语文中,我们窥探历史和世界,同时也面对自己。放眼2023年6月7日,与其认为语文是“高考第一科”,不如认为高考第一科是“语文”,让重心回归学科本身。放眼人生,我辈任重道远,道阻且长。每逢大事有静气,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愿所有学子“不预想结果,不考虑将来”,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最终定能高考大捷、美梦得偿!
(推荐及指导教师:时均琪,山东省实验中学)
学子新风采
学霸直播间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语文的学习,不仅在内,更在外。我们在向外延展中看高考语文得高分的大学生、语文成绩优异的高中生如何与大家分享学习之思、语文之道,内在沉淀与他山之石相结合,在向优、培优中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本期学霸推荐崔云梦
河南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毕业生,高考语文成绩138分。高中三年,一步一个台阶,语文成绩逐年飙升。思想上高度重视语文,行动上真心学习语文,习惯上持之以恒练字,高考时真正得益于语文。感谢语文,一路相伴;感谢语文,高考加持;感谢语文,增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