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芳,贾倩倩
(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0)
在化工行业不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安全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越发凸显,促使企业对安全管理模式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1-3]。近年来,国家针对安全生产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2010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AQ/T 9006—201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标志着我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得到规范[4]。2016年12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发布了GB/T 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用以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保障员工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16年1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提升现代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融合度,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5]。2020年10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联合发布《“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旨在推进工业互联网与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以实现精准、高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保证工业生产的本质安全[6,7]。
我国的中小型化工企业数量众多,但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小、员工数量较少,安全管理比较松散、缺少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8],因此,普遍存在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安全生产意识水平较低、信息化建设基础薄弱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基于云平台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建设方案,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搭建业务应用的运行和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有机融合,实现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的管理体系[4]。安全生产标准化包括8个一级要素和28个二级要素[9],具体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
遵循“数据+平台+应用”的建设模式,通过打造开放、共享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业务应用提供高度共享、高内聚低耦合的平台技术服务和业务服务,营造敏捷安全的IT环境,将安全生产标准化核心要素融入平台及业务场景中,快速响应中小企业业务需求。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总体架构
安全生产标准化应用包括综合管理、专业管理和基础数据3层:
a) 综合管理:以专业管理中的数据流转为基础,建设综合分析与展示、绩效考核等综合管理模块,为企业安全日常管理及管理层决策提供辅助支撑。
b) 专业管理: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核心要素的要求,建设与标准化要素对应的专业模块,突出信息传递与业务执行,支持重点工作线上操作,解决企业在安全管理重点工作环节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c) 基础数据:包括从ERP、HR、实时数据库、视频监控等第三方系统中提取的数据,以及手工录入的数据,如人员信息、承包商信息、设备设施信息等,为专业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2.2.1教育培训
基于系统建立安全管理教育培训机制,实现各类人员的定期安全教育培训。依据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和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在系统中形成培训计划并进行培训提醒。将员工学习效果与日常行为相结合,进行培训效果的综合评价及考核,及时补齐短板。
2.2.2作业安全管理
施工作业开始前,系统根据作业类型和作业区域等信息自动生成JSA分析清单,协助分析小组成员进行分析确认,自动生成安全措施。同时,通过系统及智能移动终端,对作业人员进行入厂(场)培训和考核,对作业人员和器具进行入厂(场)前合规性查验,并且对电子票证的签发、作业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实现高风险作业从作业申请到验收归档全流程各个环节的在线管控。
2.2.3职业健康管理
通过系统的应用,实现职业危害监测点及监测计划管理、监测结果记录和超标点整改跟踪,加强现场管理,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以及必要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同时,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问题,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2.2.4风险管控
在系统中构建通用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的安全检查库,利用JHA、SCL、HAZOP等风险评估工具进行风险在线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进行精准分级管控。通过风险四色图,直观了解企业风险分布情况,生成各岗位风险点告知卡,并通知岗位负责人,便于其加强管控。
2.2.5隐患排查治理
根据双重预防机制的管理要求,在风险分级管控基础上,通过隐患排查等方式对风险点进行全面管控,及时发现隐患并及时治理。建立规范化的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和隐患分级管控机制,对隐患的排查、治理、验收与评估进行闭环管理。依据隐患分级动态管控和及时消除的要求,建立隐患动态管理清单,实现隐患“五定”落实情况、隐患验收、治理后评估、隐患销项等过程的动态监管,形成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2.2.6预测预警
建立有毒有害气体报警、重要设备及大型机组关键参数报警、承包商违规记录报警等重点监控指标的计算模型,根据预警阈值对安全指标进行预警提醒,生成预警统计分析图,便于安全管理人员快速定位安全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
2.2.7绩效考核
建立包括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核频次等内容的安全生产绩效考核体系,综合动态展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成效。根据考核结果,分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及时调整完善相关制度文件和过程管控,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绩效。
2.3.1云平台技术
ProMACE工业互联网云平台通过“3、4、6、N”的架构,为企业提供统一的应用框架,统一登录界面,统一权限分配,实现业务服务的集中管控和开放共享。同时,平台支持异构系统的多元数据接入,为上层工业APP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源,消除传统方式下的数据孤岛,实现数据即服务。为上层工业APP提供统一、标准的技术组件服务,如分布式消息服务、分布式缓存服务、日志服务、内容存储等,从而使各系统之间无缝集成,大大减少IT运维难度。ProMACE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
2.3.2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无线定位技术
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无线定位技术相融合,能够在定位、追踪方面发挥显著作用[10]。将移动互联网和无线定位技术与便携手持智能终端结合,可以便捷有效的对人员安全行为进行管理、追踪和考核:一方面可提高作业单的流转效率,对作业过程的违规行为及时上报,对巡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处理;另一方面通过应急车辆、人员的定位,实时查看救援力量到达状况及位置信息,记录救援过程中车辆人员的位置信息,并实现行驶路线规划、历史轨迹查询等功能。
2.3.3智能视频分析技术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能够分辨和识别出视频中的异常行为,使传统的监控系统更加智能化,变被动发现为主动发现[11]。通过智能化视频分析技术,可实现安全检查、人脸识别、可疑遗留物侦测、烟火烟雾侦测、入侵侦测等,为预测预警提供数据支撑。
江苏省某产业园区是我国主要的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园区内化工企业众多、高危装置多、安全隐患多,安全生产管理专业化、标准化需求更加迫切。基于江苏省安全生产相关规定的要求,以安全生产标准化核心要素为依据,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支撑,以底层传感及现场仪表监测数据为基础,建立贴合园内企业安全管理业务的安全管理系统,提升入驻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助力创建《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示范企业。应用效果体现在以下4方面:
a) 建立统一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平台,实现安全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风险、隐患、作业安全等核心业务的过程监管,使安全管理工作过程透明、受控,实现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b) 从被动反应到主动发现,推动安全管理方式的快速转变。通过综合管理中的预测预警和综合分析与展示,监控前置性关键指标,随时了解安全管理的运行状态,掌握可能的安全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实现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等风险管理对象结构化、标准化,帮助企业举一反三,将检查的问题、识别的风险、发生的事故关联相似企业、装置、设备和人员,助推安全管理从被动反应到主动发现转变。
c) 促进安全管理制度落地生根,有利于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系统的功能与安全管理制度深入结合,帮助企业在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设备设施管理、职业健康、应急管理等方面掌握量化实际运行情况,促进“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等理念的落实。
d) 实现PDCA循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采用P(策划)、D(实施)、C(检查)、A(改进)的动态循环模式,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通过绩效考核对管理成效进行评估,确保建立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建设在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核心要素的同时,将企业安全管理关口前移,从“结果导向”到“过程监管”、从“事后处置”到“事前预警”、从“被动反应”到“主动应对”,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云化部署和集成服务,实现弹性伸缩、快速部署、按需提供可靠服务,强化了软件集中管理与共享力度,提升了数据的安全性,保障了软硬件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好地为应用系统的上线、部署和运维提供支撑,更能满足中小型化工企业低成本、快速部署、简单易用的建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