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地理野外实践活动设计*

2023-10-09 03:44李玲玲葛绪广覃瑞华吴晓东丁召静刘定惠
地理教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黄石评价活动

李玲玲,葛绪广,覃瑞华,吴晓东,丁召静,刘定惠

(湖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高中地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利用地理视角来认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地理课程的特性决定了地理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的实施建议中强调要加强地理实践,将实践活动与地理理论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走进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开展丰富的地理实践活动[2]。在学生熟悉的真实情境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可使学生真切直观地观察地理环境,有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地理问题,在实践中调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实现知识的迁移[3]。因此,教育工作者可以依托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结合高中地理学科知识,开发设计野外实践活动,开展多样化的地理教学活动,丰富地理教学模式。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矿山公园,也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园区面积23 平方千米,园区内含有“矿冶大峡谷”“亚洲第一天坑”等著名景观。本文选取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地理实践活动的场所,根据园区内的景观特点,组织学生对园区的植被类型、岩石种类、地质地貌特征等进行观察探究,学生可通过本次野外考察实践活动深化已学知识,同时还能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问题中,使地理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以及对家乡的喜爱。

一、野外实践活动的准备

1.活动参与对象

本次活动参与对象包括高一年级学生和年级组地理教师,该学段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学科知识储备,同时还面临着新高考选科的抉择,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选择高一学段的学生较为合适。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参与讲解和指导,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野外实践活动的目的地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考虑车程以及活动内容的安排,本次野外实践考察需1天时间。

2.活动前期准备

①教师需提前进行实地考察,熟悉景区的路线规划以及各个景点的特色,有助于教师设计活动路线及方案,确保本次实践活动顺利开展。②在确定好野外实践活动的地点和时间后,教师需要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实践地点做充分的了解,设计本次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方式,制作考察记录表和活动评价量表。③开展学生动员工作,向学生介绍本次活动的地点、时间、内容,告知学生本次实践活动的考察内容以及考察方式并强调安全问题。要求学生提前自主组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与本次活动内容有关的资料,熟悉活动过程[4]。④准备考察工具:黄石市地图、景区地图、指南针、放大镜、标本袋、绳子、皮尺、地质锤、手机、铅笔、橡皮、笔记本等。

3.活动路线规划

活动路线规划如图1所示,图中实线为本次实践活动的路线,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以及景区实况,在活动路线中选取了4处考察点,分别是井下探幽入口、矿冶博览园、亚洲第一天坑、槐花林。

图1 活动路线示意图

4.实践预期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和实践地的资源基础,本次野外考察实践活动预期目标设置如表1所示。

表1 活动预期目标

二、野外实践活动过程

1.考察点①——“井下探幽”

(1)考察点简介

“井下探幽”是当年矿工采矿下井的逃生通道,经过景区规划,该处成为游客可以身临其境感受矿工开采工作的景点,该景点入口处为海平面以上84米,井下游览区为海平面以下53米,整体落差137米,植被种类丰富,主要以亚热带低山丘陵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混交类型的植被为主,除自然生长的植物外,景区的植物景观设计还选用了乔木类植物、灌木类植物、地被植物、竹类植物等,植被生长繁茂,景观层次丰富。

(2)活动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黄石市地图,确定矿山公园在黄石市的地理位置,利用景区地图确定井下探幽在园区中所处的位置,并用语言描述两处的地理位置。观察本路段植被的生长情况,利用“花伴侣”软件对植物进行拍照识别,了解并记录植物的名称、种属和习性特征,学习采集植物标本的方法,制作植物标本集。教师在本考察点中选取适宜位置,引导学生用绳子围出长10米、宽10米的植物样方,组织学生对样方内的乔木类植物进行观察,记录样方内所有乔木类植物的名称、每种乔木的数量,测量样方内每棵乔木的高度、胸径以及样方的郁闭度,学生根据考察结果思考园区内植被的生长状况与当地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

(3)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读图以及描述地理方位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帮助学生了解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植被的生长特征,掌握植物样方测量方法,了解自然条件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强化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2.考察点②——矿冶博览园

(1)考察点简介

矿冶博览园中展示了不同时期矿业开采的工具和机械设备,介绍了黄石市采矿业的发展历程,园区内还陈列了矿区出产的精美矿石艺术品,摆放了矿区中常见的矽卡岩(变质岩)、砂岩(沉积岩)、闪长岩(岩浆岩)等岩石标本。

(2)活动内容

首先由教师带领学生参观矿冶博览园,介绍大冶铁矿悠久的矿冶文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博览园中展示的大量岩石,观察并总结各类岩石的颜色、纹理、结构等,学生学习分辨三大岩石种类的方法,进而在矿冶博览园中利用地质锤自主寻找典型的岩石类型并拍照记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矿山公园中的矿石是如何形成的?三大类岩石间有什么联系?他们之间是如何相互演变的?学生思考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

(3)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了解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依据岩石特征分辨岩石种类,掌握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了解家乡的矿冶历史,增强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3.考察点③——亚洲第一天坑

(1)考察点简介

亚洲第一天坑是由象鼻山、狮子山、尖山3 个矿体形成的露天采矿遗迹,东西跨度2 400米,南北跨度1 000米,最大垂直高度达444米,形如倒葫芦,其规模位居亚洲第一,在此处还有“矿冶大峡谷”(图2)、“F9断层”(图3)景观。

图3 F9断层

(2)活动内容

学生在观察点有序观察、识别该地的地形地貌并用语言描述该处地貌特征,选取适宜角度拍摄记录地貌景观;思考该考察点内峡谷、高山等地貌的形成过程,思考“F9断层”的成因及影响;分别从峡谷东西走向、南北走向选取两点绘制峡谷地貌剖面图,绘制采矿坑等高线地形图。观察矿坑区域植被分布情况,分析植被稀少的原因以及影响。教师在该考察点内选取一处适宜的土壤剖面,指导学生利用铲子挖出宽度2米、深度2米的土壤剖面,且将一半剖面修整至平整光滑状态,另一半土壤剖面修整为粗糙状态,学生结合光滑面观察新鲜土壤剖面的颜色变化,结合粗糙面观察土壤结构特点,利用皮尺测量不同土层的深度,结合观察结果绘制土壤剖面示意图,思考不同土层的形成原因。

(3)设计意图

利用该观察点内的地貌因素,使学生掌握地貌类型的特征及成因。绘制地貌剖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可以深化学生对地貌类型和等高线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绘图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观察实际的土壤剖面,加深学生对土壤特征的理解。分析矿坑区域的植被情况,能够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形成尊重自然、人地和谐发展的态度。

4.考察点④——槐花林

(1)考察点简介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的前身就是大冶铁矿的主体,经过100 多年的大规模开采,矿区铁矿消耗量高达1.3 亿吨,随着矿石资源的不断开采,矿区的生态环境也逐渐恶化,为修复矿区的生态环境,相关科研人员积极探索,在废石堆的缝隙中栽种不同的树苗进行试验,最终筛选出固氮能力强、耐瘠薄的豆科类植物刺槐。曾经环境恶劣的采矿遗址变成了如今景色优美的槐花林,复垦面积达360 多万平方米,矿区遗址成为了亚洲第一硬岩绿化复垦基地。以槐花林为例的生态修复工程改变了黄石曾经“满目疮痍”的城市面貌[5]。

(2)活动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手机浏览器打开“World Imagery Wayback”网站(图4),在查找地址功能框中输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以显示目标位置,学生可以通过页面左侧上方的时间轴或下方的时间列表选择不同时间的卫星影像,学生观察矿区生态修复前的情况,并与槐花林的生态环境进行对比(图5),描述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学生需了解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内涵,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归纳总结黄石历经资源开采后产生了哪些问题?以黄石为例讨论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

图4 World Imagery Wayback界面

图5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卫星影像

(3)设计意图

利用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能够直观地将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对比,学生学习使用地理信息技术,感知环境变化的巨大差异,理解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内涵以及转型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地协调观念。

三、野外实践活动总结评价

1.学生总结,汇报成果

野外考察活动结束后,学生对考察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照片、样本等信息进行整理,补充完善考察记录表,完成考察报告,记录自己在考察过程中的收获,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措施。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考察成果,针对学生的汇报,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总结,帮助学生搭建科学的知识框架。

2.多元评价,持续改进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评价可以了解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效果,同时也能反馈出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评价反馈信息做出调整。在评价环节中,要注重使用多元化评价,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评价、组内互评与自评,评价过程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6],具体评价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野外实践活动考察评价

四、结语

开展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重要途径,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能够直观深刻地感悟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人地协调观念的形成。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地理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教师通过组织野外实践活动,也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也能使教学变得更高效。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开发乡土地理资源,利用学生对家乡的熟悉度,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工作也需要跟随科技的脚步,在野外实践活动中,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丰富地理信息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

猜你喜欢
黄石评价活动
“六小”活动
黄石国家公园庆祝150年蛮荒岁月——这是怎样的历史
“活动随手拍”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黄石俱乐部度假别墅
黄石高速公路改造项目中互联网+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的应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