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体外语教学观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

2023-10-09 08:05:13李志伟
现代英语 2023年4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语篇

李志伟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四川 眉山 620860)

一、 引言

我国外语教育发展70 多年来,不同社会阶段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也衍生出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2018 年,韩宝成教授结合个人多年在外语教育领域的观察、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整体外语教育”方案,并且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整体外语教学观”的基本理念。 整体外语教育观的提出主要针对目前我国外语教育存在诸多“不整”的问题,例如,对外语教育目标的认识不完整,外语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完整,外语教学内容的输入不完整不充足,教学活动多为碎片化训练,缺少整体内容的输出活动等。[1]在他看来,外语学习是在个体及个体与他人主动建构意义过程中的一种语言使用体验,是以意义建构为核心的整合性的语言发展过程。[2]文章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整体外语教学观的理论基础及其“整体性”的体现,并以外研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第一、二册课文为例,对整体外语教学流程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

二、 整体外语教学观的六个“整”

整体教育的思想源于整体论(holism)哲学。 整体论开创者Smuts 认为,“整体经过创造性进化而形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3]整体主义的哲学思想认为人和万物在本原上是一体的,在物我一体中才能真正认识自我和世界,这一理念与世界多个文化的哲学理念相一致。[4]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整体语言教学(whole language approach)开始应用于美国中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强调语言的整体性学习,注重语言听说技能和读写技能之间的关联和互动。随着整体语言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其理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开始关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合作学习和学习社团。[5]整体语言教学法的实践者主张在真实自然环境中使用语言,以意义为中心开展语言学习,在评价方式上关注学生整体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的结合。 总体来讲,整体论认为教育根本的目的是促进人在认知、情感、社会、审美、身心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全身、全脑参与的体验式加工过程,以人为本的全人教育。[6]

整体外语教学以语类(genre)为依托,以语言使用活动为支撑,以意义建构为目标,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整体外语教学观的“整体性”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从教学目标来看,教学和育人是一个整体。 整体教育观认为外语教育是解决如何从整体上培养人的问题,关心学生个体知识、心智、思维、情绪、价值观、文化素养、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关心学生未来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 第二,就外语课程性质而言,外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个整体。 忽视人文性的外语教育是忽视了语言的文化载体功能、缺失了内涵和精神的教育。 第三,从教学过程和教学主体来讲,教与学是一个整体,教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最终成为独立、自律、会思考、有策略的学习者。 第四,从教学内容来看,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内容均以完整的语篇为单位,避免脱离真实语境的、孤立的单词、句型操练。第五,从教学方法来讲,整体教学观不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方法,而是整合汲取项目教学法、任务型教学原则、产出导向法、续理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之所长,为教学目标服务。 第六,从课堂活动的互动方式来看,整体教学观提倡完整且多样化的互动方式,既包括师生之间、小组内部、小组之间的强互动形式,又包括读后续写过程中学生与语篇之间所产生的弱互动形式。

三、 整体外语教学流程设计

语类也称语篇体裁,塑造人们的思想和交际,是社会活动的框架和意义构建的场所。[7]整体外语教学以特定语类的语篇为单位,通过意义理解、意义协商和意义表达活动三个环节,促成学生学会运用外语建构意义,输出特定语类的语篇。[8]笔者依据韩宝成教授所提出的三个教学步骤,以外研社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第一、二册课文为例,对整体外语教学流程提出一些设计思路。

(一)意义理解活动

理解语篇意义是语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整体外语教学流程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后续输出活动的基础,包括语篇体验和语篇探析两个步骤。

1. 语篇体验活动

叙事类语篇是学生最容易理解的语篇类型,体验活动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验人物身份,了解故事情节发展。

对包含复杂概念的议论类语篇,教师可组织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探讨概念内涵。 例如,第一册第五单元课文“Heroes Among Us”学习中,可组织学生小组通过头脑风暴、查阅词典、讨论等方式理解英雄的定义,并以圆圈图(circle map)列出英雄的核心品质,各小组完成绘制后轮流展示并给出理由。 对有争议的项目,教师可请其他小组反驳。 在此之后,继续组织学生绘制树形图(tree map),对英雄的分类进行深度思考。 教师可启发学生从时间、空间、真实性、活动领域、行为影响等角度进行头脑风暴,拓展思维。 经过两种思维导图绘制和讨论,学生对英雄的概念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为后续语篇学习搭建了足够的认知框架,能够深刻地理解文中讨论的“身边的英雄”所具有的平民性和危险性特点。

如果所学语篇涉及特定的背景知识,教师可在课前通过网络平台分享相关视频和文字预习资料,课堂上由学生汇报背景知识要点。 例如,第一册第五单元的说明文“Journey Through the Odyssey Years”需要学生了解荷马史诗《奥德赛》,否则很难理解文中奥德赛时期这一人生新阶段。 教师可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课堂由各小组介绍荷马及其两部史诗,概述《奥德赛》故事情节,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奥德修斯返乡之旅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其现实意义。 经过这个环节,学生与课文语篇之间建立起了知识和情感连接,对现代年轻人所经历的动荡、不安、探索的人生阶段有了初步体验,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语篇探析活动

在这一阶段的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衔接手段、时态等线索,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语篇的框架结构,采用自上而下的顺序理解课文。 例如,在第一册第五单元课文“Heroes Among Us”的学习中,教师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快速阅读训练。 通过“another hero”“These are civilian heroes...”中的限定词和指示代词可以推断出课文第二、三段举例讲述了两个平民英雄的故事。 通过第五段连词“but”的转折功能和“what about”句型与前文的衔接功能,引导学生推断第六段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位应急救援人员。 在文章最后一段的阅读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动词“honor”“inspire”“recognize”,这些词帮助学生判断作者对两类平民英雄的态度。 这一阶段的语篇探析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对课文语篇进行整体输入,改变学生每每阅读便从单词、句型入手而忽视整体的错误习惯。

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设计信息匹配题、填空题等快速阅读训练任务,帮助学生把握语篇大意。 例如,第一册第三单元课文“College Life in the Internet Age”是一篇说明文,教师先带领学生阅读第一段,了解文章主题,然后提供标记为A 到I 的十个句子,每个句子分别概括第2 ~11 段其中某一段落的大意,要求学生运用跳读(skimming)和查读(scanning)的快速阅读技巧判断句子来源的段落序号。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对语篇框架进行梳理,提醒学生注意第2 ~6 段句子涉及主体多为“students”,而第7~11 段的句子多以“university”和“college”为主语,所以前者属于文章的第二部分,介绍互联网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而后者属于文章的第三部分,侧重介绍大学的变革和竞争。

(二)意义协商活动

意义协商活动是整体外语教学流程的第二个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环节,包括意义再现和意义共建两个步骤。

1. 意义再现活动

意义再现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语类,组织参与式、互动式的语言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反思、重现上一阶段学习过的语篇。 以下是几种活动方案建议。

第一,针对叙事类语篇,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复现语篇语境的同时,运用语篇中的单词和句型等重要语言知识,在表演的过程中思考语篇主题。 例如,第一册第二单元“A Child's Clutter Awaits an Adult's Return”讲述女儿满十八岁离家之后妈妈打扫女儿房间的故事,教师可根据课文情节设定以下场景的角色扮演任务。 比如,女儿早晨和妈妈争吵后开着笨拙的卡车离家的场景,女儿离家前把装满贺卡、爱心便签条的信封塞进床底的场景,爸爸回家之后和妈妈交流的场景,女儿离家后和朋友回忆童年生活的场景等。 第二册第一单元“An Impressive English Lesson”一文开篇、中间和结尾讲述了三个故事,故事之间穿插了论说和类比,用以说明语法和词汇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故事进行情景再现,并且思考三个故事在议论文语篇结构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评价成效。

第二,针对论说类课文,教师可以根据课文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 例如,在第二册第二单元“The Humanities: Out of Date?”一文中,作者介绍了人文学科的历史演变和重要意义,强烈倡导人文学科的学习。 教师将学生分为正反两个阵营,以“Is Reading Classics out of Date”为辩题展开辩论。 正方阵营可借用课文中的论据和例子,而反方则对其进行驳斥。 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对课文中的重要语言进行复习,思辨能力也得到提升。

第三,针对说明性语篇,教师可组织学生复述文章大意。 例如,在“College Life in the Internet Age”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提供课文某个段落的关键词或者图示,学生参考关键词和图示复述段落主要内容,通过这一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 意义共建活动

在意义共建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与课文语篇类型相似的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前面阶段学到的语篇和语言知识,与小组成员协作完成共建语篇的构思和写作。

在叙事类语篇的共建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和课文情节相关的改写和续写活动等。 例如,完成第二册第四单元课文“Campus Sweethearts”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How My Dad Met My Mom”为题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将故事的叙述者由原文中的妈妈转变为女儿,以女儿为视角讲述父母的爱情故事。 在改写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新增合理情节,但切忌对原文进行整体“搬运”,以免失去改写的意义。

针对论说类语篇,教师可以在辩论结束之后,组织学生以“Is Reading Classics out of Date”为题写一篇作文。 学生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辩论中己方和对方的论据和漏洞,经过讨论和分析选出重要的论据进而构思成篇。

对说明类语篇,教师可以设计与原文主题相关的说明文题目,让学生进行意义共建活动。 例如,在第二册第三单元“Journey Through the Odyssey Years”一文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Naked Marriage”“Differences Between Generation X and Generation Z”等为题设计写作的共建活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既关注与个人成长相关的热点问题,又能够学习如何将原文中的定义法、对比法、举例法等写作方法应用到新的语篇创作之中。

(三)意义呈现活动

意义呈现活动是整体外语教学流程的第三个环节,是各个小组学生展示上一阶段的共建语篇、全班交流分享学习成果的阶段。 与传统英语课堂“台上展示台下听”的单项沟通模式不同,整体外语教学观指导下的展示活动鼓励展示与互动相结合、学生评价与教师反馈相结合,以演讲、分角色朗读、线上线下作品展等多种形式开展。 学生通过作品呈现和反馈,全面巩固和补漏语篇知识,完整地完成了从体验到认知、从理解到应用、从输入到输出的学习过程。

四、 结语

整体外语教学观具有整体性、整合性和完整性的特点,其“整”体现在教学目标、课程性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等多个方面。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应依据不同语类语篇的特点,将“整体性”思维贯穿在意义理解、意义协商和意义表达活动三个环节。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语篇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速读·中旬(2018年7期)2018-08-17 07:22:00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3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科技视界(2014年32期)2014-08-15 00:54:11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6
语篇特征探析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