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辉
这些年价值投资蔚然成风,对企业的研究逐步深入到宏观、行业与企业家精神,这本是好事,但价值投资绝非易事,很容易陷入其中一方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笔者最常听到的话便是“这家公司管理层优秀,相信他们的企业精神,一定能克服任何困难,走向辉煌”云云,然而这样给企业带上滤镜做投资是很危险的,我们应从多维度、多视角去综合评判一家企业。
香港某企业家一直认为他成功是因为自己足够努力,普通人没有改变命运是因为不够努力,直到他参加一个电视台真人秀节目,体验五天的清洁工生活,他才痛苦地发现自己并不能仅仅凭借努力便能东山再起,他明白了普通人并非慵懒无能,而是缺乏机遇和资源。
这档真人秀印证了学者上野千鹤子的话:如果你认为付出努力就有回报,那么请记住这不是你一个人努力的结果,还有环境促成的作用。你现在之所以会认为付出就有回报,那是因为你一直以来面临的环境总体是有利的。这世上,还有着努力也没有得到回报的人;想努力也无法努力的人;太过拼命而身心都垮掉了的人;还有想好好努力,但一想到“反正轮不到我”“我这种人肯定不行”就打退堂鼓的人。所以,请不要把所有的努力都用于追逐个人的胜利,被优越的环境所塑造出来的能力,不是为了凌驾于没有享受过同等资源的人们之上,而应该把这些能力用来帮助他们;然后不要逞强,而是承认自己的脆弱,相互依存。
将这些社会学现象用在投资上,我们要系统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在评估一位企业家的时候,先不要被他们的光环所吸引,切不可成王败寇,研究当于不疑处有疑,先看这三个问题:他赶上什么时运顺遂?他做了哪些努力而得时就位?他的性格和愿景是否适合其所在的行业?
以某豪华车经销商为例,从2016年在雷克萨斯和保时捷新车周期的加持之下,公司利润迎来了连续6年复合50%的高增长,2021年净利润达到11.7亿元,增长6.8倍,然而股价更令人咋舌,上涨了87倍。显然估值抬升占据了核心因素,原因是大部分投资人其实是在2019年才注意到这家公司,大家被过去3年的高增长所刺激,纷纷认为该公司管理能力强、效率高、豪华车经销商商业模式好,于是给予成长股的待遇,估值迅速提升,再加上2020年全球流动性宽松,到2021年股价高点时,该公司估值高达16倍PB、70倍PE。
然而很多投资人忽视了豪华车也有新车周期,2012年和2015年受到宏观经济影响,利润都出现过周期波动,只不过那时该公司利润基数小,不为人重视。投资人认为的周转快,更多是豪华车品牌和新车型广受欢迎、供不应求、乃至需要加价提车,这自然效率高,绝大部分应归因于这两大品牌的力量,而非经销商的超强能力。果然,该公司近两年受到新车周期和宏观周期的双重影响,2022年利润下滑55%,2023年上半年下滑89%,全年利润预期将倒退回2016年水平。公司股价大幅下跌90%,PB估值回到1.1倍的正常水平。
再如某公司于2019年在光学膜上实现了突破,成功切入三星、海信等知名品牌的供应链,并且在拓展MLCC离型膜,潜力很大,构成了成长的梯队。公司2020年到2021年利润大幅增长,从2019年的1.7亿元利润跃升到2021年的13.9亿元,比上述豪车经销商的利润增幅更快。笔者也投资了这家公司,并且通过调研得知该公司管理层非常努力,计划长期持有,应给它30倍PE成长股的估值。幸运的是,笔者遇到了对公司很熟悉的業内人士,他提到即便公司开拓了这么多新业务,也没有改变周期股的属性,并且该行业历史上10年一个大周期。笔者幡然醒悟,在市场乐观的25倍PE时退出离场。2022年下半年开始,该公司便遭遇宏观周期影响,利润同样大幅下滑,股价至今也下跌67%。
把周期当成长还给管理溢价的代价是巨大的,敬畏大环境和周期的力量。
投资人自己也是身处时代洪流之中,一如导演王家卫在《一代宗师》里表达的:人活一世,能耐还在其次,有的人成了面子,有的人成了里子,都是时势使然。从人文角度看,人是环境的产物,受环境的局限。世界历史的基本模式,是否因为某些天才在某时某地出生而发生有意义的变化?答案很明显:历史上从来没有这样的人物。时势造英雄,企业家之所以被人铭记,关键在于:在社会有能力利用他们的产品时,他们做出了适当的贡献。
因此,不可高推圣境。创业家和企业家都是时代的产物,即便万事俱备,依然会“屈贾谊于长沙”;得其时位,才能无往而不适,君子乘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蔂以行。
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好恶判是非,不以得失分亲疏。我们总是习惯于认为那种坚韧、低调、节制的CEO才能带领企业基业长青。挥霍无度、风流狂妄的企业家一定就不行么?未必。甲骨文的拉利·埃里森就是这样一个人,但没有影响他的商业判断力和执行力,他同时也是个营销奇才,擅长第一性原理,有极强的好胜心,敢于打破常规,立志击败微软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所以,敬畏人性,也要认识到特殊性:有些天才与众不同,而且时运还很好。甲骨文当年踏入IBM忽视的市场异军突起,占据了先发优势、网络效应而地位稳固。
回顾美国汽车发展史,李·艾柯卡是不得不说的传奇人物,他曾是福特野马之父,Jeep之父,克莱斯勒的救世主,美国商业第一偶像。这样完美的人物,却在临退休时,动了欲念,想把克莱斯勒私有化,幸好被克莱斯勒的下一任总裁伊顿识破,随后就是鱼死网破的争斗,最后他拿着5300万美元退休,并与公司签署保密协议,5年内禁止公开谈论克莱斯勒。原来克莱斯勒的新总部大楼准备用他的名字命名,最后被取消。退休后,他以74岁高龄杀回底特律与通用汽车前董事长鲍勃斯坦普尔合作,要造电动车——这可是在1998年,老爷子还曾公开说过:在新千年,对年轻人来说,这将是一个电子的世界。多么有远见!可是,当时的年轻人并不接受电动车,于是他又改口说:美国的老年人会慢慢接受电动汽车。很可惜,这个项目一直坚持到2002年,最终还是破产了。讽刺的是,2003年,特斯拉成立了,虽然也有诸多坎坷,但时运好的太多,它融合美国的半导体信息和航天产业,再借势中国制造的优势,发展至今。
大部分企业家只成功了一次,时代变迁、一代新人换旧人。时来天地皆同力,他们都曾有过风光的时候,也都曾有胆略和勤奋,搏出一片天地。然而运去英雄不自由,他们也有很多人去做其他项目,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导致大败局,这也是他们性格的两面性。当年日本的松下、索尼是被视为经营之神,如今不过短短几十年,辉煌不再。
20世纪80-90年代的美国,盛产起死回生、力挽狂澜的商业传奇,艾柯卡之于克莱斯勒、是美国第一商业偶像,韦尔奇之于通用电气、是美国第一CEO、自著《赢》被奉若圣经,郭士纳之于IBM、大象也能跳舞。事实上,他们真的有那么传奇么?我们可以看看他们功成名就的年代,是美国经历10年滞胀之后,重回高增长,经济腾飞,生逢其时是核心原因。此后至今,还未再出现这样的现象。
列贵贱者存乎位,人要建功立业,必须要时间对,位置也得对。就像有的人命贵,可惜一辈子没遇到好运,不遇时,贵不起来(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好似一件东西,很有价值,可是放在那里几十年都卖不出去,又有什么办法?有的人学问很好,可惜一辈子也不出名,比比皆是,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人的努力须配合历史的进程。
做投资也要敬畏人性的复杂和多变。如杰克·韦尔奇后期人性弱点的变化不得不防。
在《如坐针毡》中,杰夫·伊梅尔特透露了一个细节。有一次杰克·韦尔奇打电话给他,大发脾气。但这一次伊梅尔特不客气了,第一次正面回应他:您遗留下的问题,我从来没有对人说过。我为您的“传奇”留足了面子,但本可以轻而易举地让它破灭。多亏我一直以来守口如瓶,您至今仍是“20世纪传奇首席执行官”。
在投资皮克斯动画后,乔布斯度过了一段艰难岁月,数年亏损,压力很大。公司内部员工回忆,当时支持乔布斯持续投钱的信念就包括,微软曾数次与乔布斯谈判收购,这让乔布斯认为自己投入大部分身家是正确的。强大自信如乔布斯,也未能免俗,将自己的决策依据参照某个大公司或大机构的行为。而我们要真正投资苹果,断然不能通过相信乔布斯这个人来下重注或建立信仰,还是要回归常识:通过观察时代趋势、苹果一代代的产品、建立的壁垒、财务报表等基础要素来动态评估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