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影响因素分析及建议

2023-10-08 00:36:30赵晓黎
南方农业 2023年14期
关键词:灌溉水利用系数西藏自治区

赵晓黎

(西藏自治区水利电力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西藏拉萨 850000)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国务院实行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控制目标中的主要指标之一。2013 年1 月2 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2 号)指出,要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作为主要目标,进一步强化农业用水管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开展西藏自治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摸清西藏自治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实际情况,是适应“十四五”期间乃至今后节水灌溉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1 农田灌溉基本情况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处在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 000 m 以上,全区土地面积约120.28 万km2,地处东经78°25′~99°06′、北纬26°50′~36°33′,全区南北最宽处约1 000 km,东西最长处约2 000 km,边境线长4 000 km。西藏自治区年平均气温约为4.2 ℃,全区极端气温差距较大,极端最高气温为33.8 ℃,极端最低气温为-44.6 ℃,积温不足1 500 ℃,比我国较低海拔地区积温低2 000 ℃以上。

在地势和经纬度等因素的影响下,西藏自治区各县(区)温度等环境条件差异较大。藏东南山地,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南侧低谷地带,是西藏自治区最温暖的地域,月平均气温10 ℃左右,年均气温超过15 ℃,全年无霜期270 d 以上;雅鲁藏布江中游海拔4 100 m以下的山谷地带气候较温和,年平均气温5~8 ℃,全年无霜期120~150 d。但除此之外的大部分地区均属亚寒带气候,几乎全年都有霜冻。

在西藏自治区农业生产中,种植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地位,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油菜、马铃薯、豌豆、水稻、玉米及蔬菜瓜果等。灌区的建设和完善是西藏自治区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经过长期的优化发展,灌区建设取得了重大进步,尤其是在“十三五”时期,西藏自治区水利投资规模最大、水利建设进度最快、水利工程惠及民生最多。

2022年,西藏自治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8.08万hm2,农田实灌面积27.27 万hm2,毛用水量为20.996 2 亿m3,全区每667 m2综合净灌溉定额为227.83 m3。西藏自治区灌区毛灌溉用水集中于中小型灌区,用水量占全区用水量的80.02%,其中自流引水灌区的毛灌溉用水量所占比重较大,达99.74%。

根据《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技术指导细则》中的各项工作要求,在了解各样点灌区的基础资料及各监测点监测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样点灌区实地调查。1)在对样点灌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进行详细测算的基础上,结合各样点灌区现有的灌溉用水管理资料、灌溉试验数据、观测资料和灌溉实践经验等,计算各主要作物的实际灌溉用水量与灌溉面积。2)参考气象资料,分析计算各主要作物的净灌溉定额,并与观测统计的作物田间实际灌溉用水量进行对比,确定灌区内各类种植作物的净灌溉定额,再按照各类作物的种植面积,以及不同作物在不同分区的年亩均净灌溉用水量,计算得到样点灌区的年净灌溉用水总量。3)根据实测统计的灌区全年渠首的灌溉总水量(即毛用水量),采用首尾测算分析法计算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1]。

以西藏自治区各样点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率测算为基础,采取点和面相结合、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4 个大型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用水量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对16 个中型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按照0.067 万~0.333 万hm2、0.333 万~1.000 万hm2、1.000 万~2.000 万hm2三种规模类型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对小型样点灌区按照算术平均值进行计算;通过样点灌区点面转化,分别计算,得出不同规模灌区的净灌溉用水总量和毛灌溉用水总量,进而得出西藏自治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2 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2.1 农田水利投资对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影响

如图1 所示,2011—2022 年,西藏自治区来自中央水利发展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西藏专项)、乡村振兴等投资渠道的农田水利投资年均10.36 亿元,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年均提高1.41%。“十三五”以来,水利方面共落实投资93.92 亿元,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5.28 万hm2,其中新增农田灌溉面积5.14 万hm2,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0.56 万hm2,占全区有效灌溉面积的55.92%;改善林草地灌溉面积3.17万hm2。另新建小型水库15座,总库容533.07万m3。截至2022 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在0.45 以上,灌区渠道防渗、配套建筑物改造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全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保持稳步提升。

图1 西藏自治区历年投资与水利用系数变化图

在农田水利投资得到保障的基础上,灌区取水口设施、渠道防渗等灌溉硬件设施进一步改造和提升,工程管护投入力度加大、种植结构调整、节水社会的建设及广泛的节水宣传增强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用水户的节水意识,促进了灌区管理水平的提升,完善了水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配制度,推动灌区取用水更为集约高效。

2.2 灌区规模对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影响

西藏大中型灌区配套设施完善,渠系相对完整,防渗措施到位,加之管理水平较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相对较高。但西藏灌区整体建设标准较低,大型灌区输配水渠系较中小型灌区分布更广,输水总距离更长,造成输水损失不可避免地增大,故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较中小型灌区偏低。如图2 所示,小型灌区在2020 年以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偏低,原因是配套设施差,渠道防渗措施不到位。从2020 年开始对小型灌区进行改造,随着改善农田灌溉面积的逐渐扩大,加之灌区渠道短,渗漏相对少,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大幅提高。西藏仅有1 处中型提灌站(杜琼提灌站),2 处小型提灌站。由于提灌站管理不到位、工程老化失修、渠系建筑物配套不完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偏低;但提灌站数量较少,提水灌溉面积仅占全区有效灌溉面积的0.22%,因此对西藏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影响较小。

2.3 单位面积降水量对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影响

西藏气候特点是干湿季分明,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6—9 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由图3 可知,2022 年属偏枯年,降水量为近年来降水量较低值,灌溉用水总量减小幅度较往年小,仅为0.400%;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仍从0.454 提高至0.457。由此可知,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与年均降水量无明显相关性,主要原因是西藏降水时段偏离灌溉期,对灌区取水量的影响并不显著。

图3 西藏自治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和年降水量变化图

2.4 管理水平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

目前,满拉灌区设有灌区管理局,定岗5 人,基本实现灌区的科学管理;山南市乃东区、琼结县各自成立雅砻灌区管理所,具体负责各自辖区内雅砻灌区工程管理的有关事宜;其余灌区均无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对灌区的取用水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西藏大部分节水灌溉工程建成后缺乏科学管理、缺少具有专业技术的工作人员,因此相较于管理水平先进的省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 结论

分析农田水利投资、灌区规模降水量、管理水平等因素对2011—2022 年西藏自治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规律,得出以下结论。

2011—2022 年,西藏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逐年稳步增长,主要原因是持续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配套完善灌区骨干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狠抓农田基本建设,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实施田、林、水、路、沟、渠综合治理。

由图2 可知,2011—2019 年,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小关系为中型灌区>大型灌区>小型灌区;2020—2022 年,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小关系为中型灌区>小型灌区>大型灌区。近2 年小型灌区改善面积较大,加之渠道短,渗漏少,水资源利用率较大,因此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幅度较大。目前,西藏中型灌区水源工程以无坝引水工程居多,且渠道干支渠基本上都做了防渗处理。相对于小型灌区而言,这种渠道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渠系更加完整,因此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相对较高[2]。

西藏自治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与年均降水量无明显相关性,主要原因是西藏降水时段偏离灌溉期,对灌区取水量的影响并不显著。

管理水平对灌区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西藏自治区大部分灌区管理水平相对落后,部分节水灌溉工程建成后管理不足,在管理水平方面,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

4 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4.1 存在的问题

西藏自治区水资源丰富,农业毛灌溉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66%,但总体上灌区建设仍较为落后,水利工程不能满足全区灌溉用水乃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1)在灌溉方式上,灌溉方法不当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水土流失。2)在灌区管理方面,全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尚不完善,未形成统一标准的管理制度。灌区工程运行管理经费落实困难、人员配备不足、设备运行维护不到位,非专业操作人员也可随意开口引水,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4.2 工作建议

1)加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队伍建设。加大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的宣传力度,争取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在保障测算工作经费的基础上,开展系统培训工作,壮大测算人员队伍,夯实测算工作基础。在测算工作中,认真把握每一个环节,做好中间过程指导与检查,测算分析成果应逐级审核、层层把关,确保真实可靠。

2)完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机制,对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动态变化进行跟踪分析。结合西藏农田灌溉实际情况,在保证样点灌区稳定性的基础上,统筹兼顾样点灌区的代表性,构建全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网络,建立长效工作机制[4]。利用测算分析网络研究“十四五”期间乃至今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长期趋势及变化原因,把握变化规律,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参考。

3)改造农田灌溉计量设施,加强典型灌区水量观测[5]。根据各灌区的实际情况,按照一灌区一方案的原则,确定好各灌区的典型观测区与观测任务,结合西藏自治区取用水专项整治行动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工作,完善农田灌溉计量设施、灌区骨干工程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与运行维护,建立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对样点灌区增添必要的观测试验设备,加强基础数据的观测、积累与分析,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分析提供保障。

4)通过数值分析,计算在经济投入最小化和生态效能最大化情况下的灌溉用水效率阈值[6]。结合研究成果,制订科学的节水方案,优化节水措施,加大调控力度。

5)在牧区建设节水灌溉饲草基地,保障农田灌溉用水,提高灌溉用水效率,为推动“十四五”时期西藏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猜你喜欢
灌溉水利用系数西藏自治区
灌溉水矿化度对不同品种大豆发芽和生长的影响
烧结漏风率对利用系数影响关系的探讨
昆钢科技(2020年4期)2020-10-23 09:31:58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送文艺下基层演出
我与西藏歌舞团——写在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成立60周年之际
梅钢提高三号烧结利用系数的实践
四川冶金(2018年1期)2018-09-25 02:39:28
2016年西藏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推求方法优选研究
“双联户”西藏自治区基层组织形式的创新
上下复合型砂石-滤网集成式过滤器研发
节水灌溉(2017年1期)2017-03-22 06:17:17
农田水利建设灌溉水利用率提升浅析
现代农业(2016年5期)2016-02-28 18: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