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探究

2023-10-08 03:21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7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家属量表

孙 杨

(辽宁省朝阳市康宁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精神压力大或生活中遭遇重大突发事件等因素有关,该病患者感知觉、情感以及行为出现异常,典型症状为患者思维混乱、行为思想异常且伴有幻觉、错觉与焦虑,若未及时行有效治疗可并发精神衰退与精神残疾,该病好发于青年人群。近些年,临床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状态,言语交流能力以及自我护理能力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性格孤僻且人际关系敏感,在开展常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忽视患者特殊心理状况对自身预后的影响,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家属对临床治疗效果不满意,因此部分医学研究者提出,对患者落实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应开展康复干预,以提升诊疗效果[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组36例康复护理干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24~58岁、平均(38.62±1.52)岁,病程4~26个月,平均病程(13.52±1.42)个月。对照组36例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25~56岁、平均(38.61±1.54)岁,病程4~25个月,病程(13.51±1.45)个月。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参考我国2015年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中相关内容[3]。

1.2.2 排除标准 ①排除确诊精神发育迟缓的患者。②排除有自杀倾向的患者。③排除近3个月非首次精神分裂症入院就诊患者。④排除主观拒绝与外界交流沟通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精神分裂症病因、用药方法,叮嘱患者或家属遵照医嘱用药、谨防患者减药、停药,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并记录患者疾病症状改善情况。此外,列举积极开展药物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案例,增强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信心,同时开展饮食干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戒烟戒酒,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增加摄入含有叶酸、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保证膳食平衡。

1.3.2 试验组 在落实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康复护理。①学习能力锻炼:护理人员为患者播放精神分裂症专家讲座视频、精神分裂症临床诊疗指南等相关内容,通过给予患者观看视频、图文等资料使患者获知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同时列举既往积极参与康复锻炼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案例,提升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②言语表达功能锻炼: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询问患者住院诊疗期间个体感受,对患者遵医行为给予赞扬,以提升患者语言表达的自信心。此外,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发病史,强调家庭情感支持对患者病情控制的影响,嘱患者家属对患者保持耐心,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在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模拟生活、工作情景,在情景模拟的过程中患者扮演不同的角色,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并给予科学解决。③生活技能锻炼:护理人员每日查房,嘱患者在查房前起床,完成洗漱、穿衣、被褥整理以及自主进食、清洗碗筷等日常行为,每日检查患者日常生活行为完成情况,对于未完成日常行为与完成程度较差的患者,请家属与同室患者参与落实敦促工作。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阴性量表(7项)、阳性量表(7项)以及一般精神病性量表(16项),共30项,每项赋值范围在1~7分,总分在30~210分,症状严重程度与PANSS评分总分值成正比。②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对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满意度。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组内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n(%)]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精神状况比较 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干预后PANSS得分均降低,组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试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PANSS均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对应量表得分,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精神状况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精神状况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家属对康复护理干预满意 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家属对康复护理干预满意[n(%)]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感知觉、情感以及行为均发生异常改变,患者思维混乱、行为异常、甚至产生错觉与幻觉,对日常生活可造成较大影响,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为临床治疗的基础,常规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忽视患者在疾病治疗中的主体地位以及个体差异[4-6]。现阶段,精神科提出疾病-生理-社会相结合的康复护理模式,关注疾病对患者个人性格、感知觉等生理方面以及对患者社会个体行为造成的影响,在满足临床诊疗护理需求的同时,注重对患者感知觉以及社会个体行为康复[7-10]。本次研究显示与护理干预前相比,试验组患者开展康复护理干预后PANSS量表得分均降低,由此可见,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的实施有利于患者症状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落实常规护理的同时联合康复护理,康复护理实施过程中完善健康教育,通过视频、问答结合的方式,使患者直观性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关疾病知识[11-12]。此外,在开展康复护理的过程中协同患者家属,通过情景模拟的形式锻炼患者语言表达能力,促使患者不断适应生活中的不同角色,提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护理人员协同患者家属以及同室患者,对患者日常行为进行监督,以提升患者日常行为能力,增进护患之间的了解,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13-14]。

丘会英的临床研究显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A组患者开展康复护理干预的阴性量表评分为(16.31±1.22)分,低于对照组B组对应量表得分(18.64±1.28)分,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一般精神病性评分为(23.16±1.37)分,低于B组对应量表得分(25.98±1.4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阳性量表评分为(15.19±1.25)分,低于B组对应量表得分(17.62±1.3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5]。本次研究结果与丘会英临床结果一致,开展康复护理干预的试验组PANSS得分低于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此外,本次研究对象请患者家属对临床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家属对康复护理满意度较高,由此可见,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的实施在提升患者疾病诊疗干预效果的同时有利于增进患者家属对临床诊疗护理干预的理解,从而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对临床护理干预满意度。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诊疗过程中康复护理的实施可直接影响患者疾病预后效果,康复护理在临床有较高的推广与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家属量表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