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初见豁我怀

2023-10-08 12:21:42蔡晓鸿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真面目嵩山尘埃

蔡晓鸿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门四学士”之一张耒由临淮(今江苏省泗洪县)赴任洛阳寿安县尉。此行舟车劳顿,加上疾病缠身,张耒疲惫不堪。当他望见久负盛名的嵩山时,只觉愁绪为之一扫,视界为之一开,于是题诗咏怀。嵩山巍峨高耸,究竟触发了张耒怎样的情感呢?读下面这首《初见嵩山》便能知晓答案。

【诗歌先读】

初见嵩山①

[宋]张  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②,赖有青山豁我怀③。

日暮北風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释:①嵩山:五岳中的中岳,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②鞍马困尘埃:指辛苦奔波。③豁我怀:使我开怀。豁,舒展。

【读诗思考】

诗歌的末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试赏析它的妙处。

【妙语解诗】

一、造语新奇。“清瘦”一般用于写人,此处用于状物,可谓别出心裁。“清瘦”,既写出了嵩山峻拔清秀的形象,同时又暗寓人的风貌与品性。诗人笔下的嵩山,自有一种超拔于尘俗的风姿。

二、化静为动。“出云来”,化静为动。经过前面三句的层层铺垫,嵩山终于在浮云中露出真面目。它一出现,便让所有的云霞暮霭淡退成背景。其峭拔的形象清晰明朗,傲岸的身姿卓尔不群!“出云来”,既紧扣诗题中的“初见”二字,又赋予嵩山以动态和灵性。

三、融情于景。在古诗中,“清瘦”往往还有清秀劲健、不慕荣利的内蕴。古代的一些文人雅士,常常以清癯、清峻的形象出现。在《初见嵩山》这首诗中,“清瘦”既是对嵩山的摹写,也是诗人独特的精神气质与审美追求的写照。嵩山经受“北风吹雨去”,方能“出云来”;诗人辛苦辗转,始得初见嵩山真面目。“数峰清瘦出云来”,将“山”与“人”融为一体,是诗人情感的外化,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交融的境界。

猜你喜欢
真面目嵩山尘埃
“007”真面目
环球人物(2024年3期)2024-02-04 13:40:10
不染尘埃
于细微之处见柔版网点的“真面目”
印刷工业(2020年4期)2020-10-27 02:46:16
尘埃有多老
尘埃不定
中国盐业(2018年20期)2019-01-14 01:18:46
我爱我家
尹朝阳:嵩山高
艺术品鉴(2017年8期)2017-09-08 02:20:42
郑州嵩山地磁台站建站可行性分析
识破虚假合作社的真面目
新农业(2016年22期)2016-08-16 03:34:49
藏宝图下的真面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