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寰 (南首尔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留学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中外人才交流力度加大,我国赴海外留学人数呈不断增长趋势。据教育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 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70.35 万人,1978 至2019 年度,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656.06万人,[1]留学事业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留学生群体具有它的特殊性,留学生身处海外,处于多元文化形态、多元思想与多种价值观念的包裹之中。多数留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在面对异域文化与本国文化冲突时,中国的留学生群体能否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自信、文化自信,能否以正确的辩证的眼光看待不同文化,理性地分辨各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坚定地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就成为中国海外留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2]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以及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灿若星辰的优秀文化。这些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当代留学生文化自信就是培育留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有利于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展现中国精神风貌,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一是培育留学生文化自信有助于在国外弘扬中华文化,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留学生在国外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都会影响国外民众对中国的认知。留学生就是中国的窗口,一举一动都关系中国的国际形象。展现文化自信能赢得国外民众对中国留学生的赞誉,这种赞誉反过来又强化了留学生的文化自信。二是培育留学生文化自信有助于提高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展现中国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国的发展进程,既要看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更要看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3]留学生在国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有助于实现文化软实力提升“形于中”“发于外”。三是培育留学生文化自信,有助于粉碎西方敌对国家的阴谋论,打破西方媒体谣言。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部分西方媒体借助自身强大的文化传播能力,歪曲事实,片面报道,否认中国崛起,鼓吹“中国威胁论”,刻意抹黑中国,丑化中国人形象,试图以此来培养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敌对态度。相关调查显示,国际社会受众借助西方主流媒介对中国的信息获取率高达 68%,借助其他国家媒介的占 10%,经由中国媒体了解中国的仅占 22%。[4]这表明国际社会受众主要从西方媒体中获取中国新闻,中国的国家形象实际上是西方媒体按照自己的标准和意图塑造出来的。海外留学生走出国门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是我国面向世界的一面旗帜。广大海外留学生端正自己的品德、规范自己的言行、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都有助于粉碎西方某些国家的阴谋论。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伟大民族精神就是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伟大民族精神是民族基因的重要标识,是中国人民特有的精神品格。在新时代积极培育留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继承发扬伟大民族精神,提升中华文化吸引力。一是有助于留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包括留学生在内的全体中国青少年的共同要求。对留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留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就能够充分彰显和体现出创造力大、奋斗意志强、团结品格优、梦想理想远等良好素养,就能够早日成长为国家和社会所迫切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二是有助于在留学生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5]留学生是国家栋梁,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国外继续发扬伟大民族精神是留学生的使命与担当。有了这份民族责任与担当,留学生才会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充分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三是有助于培养留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持、认同与传承。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个人行为的价值准则,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建设祖国的价值目标,[6]只有留学生坚持和认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支配个人留学行为与留学观念的重要支撑力量,留学生才有可能在海外学习的过程中将我国主流文化传播给世界各国人民,扩大我国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才能真正体现对我国文化的坚定自信,从而提升我国文化吸引力。四是有助于筑牢留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留学生文化自信,应启发留学生对中华文化内涵及意义的高度认同,从而坚定中华民族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信念。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互依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给留学生带来充足的底气与精神慰藉,促进留学生的思想境界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是提升留学生文化自信的基石,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内在要求,是培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动力源泉。五是有助于培育留学生团结互助、无私奉献、勇担重任的高尚品格。培育留学生文化自信,就是引导留学生踏踏实实修好品德,培养其团结互助、无私奉献、勇担重任的高尚品格,厚植其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其爱国情感,让留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是命运相连、休戚与共的共同体。
文化认同是指人们对某种文化的认可程度,是人们对一定文化的理解、接受、保护和实践的过程,其核心是人们对某种文化中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是对该民族核心价值观的肯定。[7]大力培育留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并且有利于吸引留学生学成归国。一是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留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留学生作为在国外接受了优质教育的精英群体,是我国重要的人才资源。增强留学生文化自信,既是文化认同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也是根本标志和最终目的。要保持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理想和价值、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高度信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努力做到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认同。二是有利于增强留学生的祖国文化情感,扭转人才流失的现状。目前我国人才流失状况比较严重,一部分留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定居海外。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自1978 年至2019 年,我国累计出国留学人数达656.06 万人,490.44 万人已完成学业,423.17 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8]这意味着在已完成学业的留学生当中,有超过70 万留学生选择在国外工作或生活。之所以会出现人才流失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缺少对祖国文化的情感是造成我国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化情感作为一种“精神纽带”,联结着个人的人生理想与建设祖国的社会责任,承载着对祖国文化的深切关怀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文化情感是文化自信的感情基础,培养留学生的文化自信,就意味着培养他们对祖国的文化情感,有了情感的支撑,便能使留学生群体在不同思想、文化并存的环境中,以正确的眼光看待我国文化,并对我国文化产生应有的自豪感和认同感。[9]三是培育留学生文化自信能够充分激发留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将个人的人生理想与社会责任联结起来,形成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促进其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是培育留学生文化自信有利于文明互鉴。习近平同志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10]留学生身处文化交流的前沿,应该对中华文化有信心、对其他文化有包容,无论是在哪个国家留学,无论所在的国家的文化、经济等强大与否,中国留学生都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带着包容的态度、交流的态度、相互学习的态度看待异域文化。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不同国家、不同社会、不同意识形态的文化交流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留学生在海外学习的过程中,处在多种文化形态包围的环境中,其中,既有先进的、优秀的文化,又有落后的、腐朽的文化,既有社会主义文化,又有资本主义文化,既有我国传统文化,又有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环境为我国文化的交流、创新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为我国留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带来了挑战。需要认识到的是,多种文化思想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牵引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警惕部分西方敌对势力借此对我国人民进行文化渗透、文化侵略与文化殖民。例如,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鼓吹的普世价值观念,其实质就是在宣扬“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意在蛊惑我国青年群体注重自我价值而忽略社会责任,其实际目的就是从思想、文化、观念上对我国的青年群体、学生群体进行“西化”“分化”的思想渗透。[11]
我国海外留学生群体一方面学习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力量;另一方面普遍年龄较小,思想、信念还不够坚定,价值观建设还不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青年留学生群体尤其可能成为西方敌对势力思想渗透、文化侵略的目标。绝大多数留学生都能够做到热爱祖国、保持社会主义坚定信仰。然而,长期处于多种文化、思想、价值观念共存的环境之中,部分留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思想上的盲从和价值取向上的偏颇,主要表现在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以及爱国情感的淡漠方面。部分留学生过度重视个人利益而轻视社会责任,追求自我价值而忽略社会价值,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首先想到的是维护个人利益,在祖国利益与他国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勇敢地、坚定地站在祖国一方,未能将个人的人生理想与国家的建设需要联系起来。[12]在这种情况下,对祖国文化的自信心也就无从谈起。
一方面,国内学校课程设置较为局限,导致留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缺乏系统性。大多数留学生都是先在国内接受一定的教育后才出国深造的。留学生在国内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国内学校虽然会设置相关的人文课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但是很多学校对人文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思想上是将文化自信的培养看作是某些学科的“额外”内容,在实践中将其看作是“附带性”的工作,认为只要将它作为某些学科课程的内容加以补充即可。例如,在中学阶段,学校的人文教育只与语文、历史、思想品德等课程有关;在大学教育中,关于人文教育的内容只涉及思想政治理论、德育等课程。这种较为局限的课程设置导致留学生在国内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只能片面地、零碎地、浅显地了解我国文化,学生无法深刻而全面地领会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的深刻内涵,更无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其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在留学生即将出国留学之前,对于国家公派留学生,教育部相关机构虽然会对其进行行前培训,但培训主要涉及人身安全、生活常识等内容,缺少关于文化教育的相关内容。对于人数更多的自费留学生而言,他们主要依靠留学生中介机构对其进行培训。然而,大多数留学中介机构只负责将学生送出国,并不负责学生在国外的学习、生活,更谈不上关于文化自信的培育了。客观上,在留学生出国深造的过程中,我国驻海外各级官方机构应承担起培育留学生文化自信的责任。但事实上,由于各级机构日常事务繁多、人手有限,难以持续性地对留学生进行文化内涵渗透。以上各因素集中表现为国内相关教育单位针对海外留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缺乏主体性、系统性与持续性。
在经济政治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建设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我国海外留学生群体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身处海外多元文化环境的包围之中,应该对我国文化具备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并且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外国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吸收、借鉴外国文化的优秀文明成果,用以推进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留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文化底蕴。它需要我国留学生群体能够对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有深刻的认识、辩证地批判和理性地反思。通过理性地审视发掘自身文化的优点所在,并以此为基础来培养文化自信。然而,这一基础正是目前部分留学生所缺乏的。
当前,我国部分海外留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内容的认识不足,掌握程度不够,同时学习兴趣不高,文化传承意识不强。这导致了很多留学生难以借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内容来“涵养”自己的精神内核。文化传承的丢失必然引发价值选择的困惑,主要表现为:一方面,部分留学生丢弃了我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再加上西方文化观念的强烈冲击,出现了价值观念的扭曲。例如,部分留学生更习惯西方的节日、服饰和饮食,在接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同时,对于西方文化渗透缺少足够的警惕心理,很容易在外部势力的干预下引发文化认同的危机。另一方面,部分留学生虽然对我国优秀文化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但是在面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时,缺乏理性地审视和辩证地批判,总是表现出自大、傲慢的态度,拒绝沟通和交流。可以说,这两种文化观念,都是由于缺少文化底蕴导致的文化不自信的表现,都是不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
要培养留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留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是关键。只有自身的文化修养提高了,才能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才能在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冲突的环境中,以正确的眼光看待我国文化,认识到我国文化的优点所在,从而树立对待我国文化的自信心。
首先,留学生要加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学习。只有先将自己国家的文化传承好,才能做到不忘本。正如《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一文中所说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会丧失文化的特质。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丰富的革命文化,就是我们文化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定海神针,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千方百计地弘扬。”[13]因此,留学生应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阅读文化经典著作。
其次,培养留学生的文化自信不是不去接受外来文化,而是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广泛交流。历史上,我们在面对外界文化时总是持有自卑或自负两种极端的心态,这实际上都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14]可以说,留学生身处多元文化并存的外部环境中,既为文化自信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为留学生的对外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此,留学生既应克服对外来文化的恐惧和戒备心理,也应避免对外部文化的盲目崇拜。留学生应化困难为机遇,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互动中,吸收、借鉴其优秀成果,用以推动我国文化的繁荣兴盛。
最后,正确的文化自信观念还应鼓励留学生勇于创新。时代在进步,文化也不断地在向前发展。因此,培养文化自信不能守旧,要敢于创新。要在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新媒体已成为人们接收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对于我国留学生群体来说也不例外。一方面留学生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可以及时了解国内讯息;另一方面网络中充斥着的负面思想也不利于留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因此,培养留学生的文化自信,必须重视网络平台的利用,应该积极发挥主流媒体的价值引领作用,加大主流文化宣传力度。我国官方媒体应与国内相关教育部门以及我国驻海外各级机构积极沟通,协调合作,共同创设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具有中国内涵的文化作品,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网络新媒体渠道向留学生宣传。在弘扬中国文化的同时,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帮助留学生树立对祖国文化的自信心。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主流文化宣传不能只靠主流媒体。过去,我们绝大多数面向海外的文化宣传工作是由官方机构负责的,这虽强调了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但单一、枯燥的文化内容也严重限制了受众范围。部分文化作品官方色彩过于浓重,对于喜爱新鲜事物的青年留学生群体来说吸引力不够。因此,在强调主流媒体价值引领作用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鼓励民众努力创造符合时代内涵的优秀文化作品。例如,一些关于中国传统美食、武术、音乐、中医药的短视频作品,就是将我国文化与网络新媒体平台相结合的体现,像这样既为年轻人喜闻乐见,又能够反映中国文化内涵、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应该多多宣传,鼓励人们创作,使留学生身在海外也能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
留学生在海外学习的过程中,与国内输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最为密切,同时二者也在教育学生方面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国内输出学校以及学生家长应担负起留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主要责任。[15]首先,国内输出学校应对已经确定将要出国的留学生加强出国前教育培训。过去,相关的教育培训主要是针对留学生如何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如何适应海外的学习生活这些问题进行的,而培育学生文化自信方面的内容相对较少。学校可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一重要平台,将文化自信的培养融入课程中去,通过课程增进留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认知,从而帮助留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其次,留学生在海外学习的过程中,国内学校教育往往无法跟进。针对这一情况,国内输出学校可以在国外建立留学生服务站,安排专任教师来负责留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留学生的课业安排,抽出时间,举办相关的讲座,为留学生讲解关于我国文化的相关知识,丰富留学生的文化内涵。此外,教师可以举办以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举办这种富含价值元素的教育活动,使留学生以活动体验的方式,更直观地理解文化自信这一价值准则的重要意义及精神内涵。最后,学生家长作为与留学生关系最为亲密的群体,在留学生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养成方面都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留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也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家长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文化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