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知识产权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3-10-07 08:01陈文慧丁许昊魏冬妮彭雨芹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23期
关键词:贸易总额专利技术双循环

陈文慧,丁许昊,魏冬妮,彭雨芹

(金陵科技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0 引言

当前,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我国知识产权贸易、经济高质量发展凸显出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一方面,可通过积极提升供给质量,强化创新和扩大内需双向发力,有效畅通国内循环[1];另一方面,通过加入全球产业链有效提升外循环地位,侧重融入全球创新链以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2]。知识产权贸易是我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对推动中国企业占据全球创新链的制高点、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3]。然而,我国目前仍存在专利技术标准亟须提高、交易的设施机制仍需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仍不健全等问题。因此,研究我国知识产权贸易现状、问题,并探索其发展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我国知识产权贸易的现状

知识产权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和竞争手段,是一国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4]。近年来,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发明专利逐步增多,知识产权贸易得以迅速发展。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五大知识产权贸易经济体。为更好地分析我国知识产权贸易发展状况,本文以地区技术市场成交额衡量各区域知识产权贸易额,下文图表中所用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1.1 知识产权贸易发展形势尚佳,增速平稳

2001—2021年我国知识产权贸易总额呈逐年增长趋势(见图1)。由2001年的146.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55.1亿元,年均增速为2.81%,总体较为平稳。具体来看,2001—2012年全国知识产权贸易总额增长幅度远大于2013—2021年。2001—2012年全国知识产权贸易总额增长77亿元,而2013—2021年增长仅为22亿元。这可能是源于2001—2012年快速发展的经济增加了对知识产权的需求,而2012—2021年不仅中国经济增速趋缓,知识产权领域也面临更多复杂的挑战,知识产权贸易增速有所下降。

图1 2001—2021年全国知识产权贸易额变化

1.2 各区域知识产权贸易发展不均衡

总体上看,各地区知识产权贸易总额都在逐年增长,但各区域间的贸易总额仍有所差异。从地区上看,2001—2021年东部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等原因其知识产权贸易总额最大,占全国知识产权贸易总额的41.5%;中部地区知识产权贸易总额约为1 052.6亿元,西部地区知识产权贸易总额约占东部地区的一半,这是因为中西部地区技术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创新要素配置比失衡等,其知识产权贸易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因其经济基础相对较弱、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限制了知识产权贸易的发展,样本期东北地区占全国知识产权贸易额比例最小,仅9.9%。

1.3 知识产权贸易环境明显改善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立法、执法环境得到改善,社会满意程度显著提升。2022年,全国法院新收一审、二审,及申请再审、再审等知识产权案件共526 165件,审结543 379件,结收率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在相关国际法律的框架之下,主动参与世界范围内的合作,既建构了“一带一路”“中国-东盟”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还促进了多边合作机制的形成。此外,我国也在不断健全知识产权贸易的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创新创造,为企业“走出去”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等必要支持。

2 我国知识产权贸易发展存在的不足

2.1 专利技术输出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贸易额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但专利技术输出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升。一方面,《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引进境外专利技术比例高于输出,大型、中型企业引进境外专利技术比例明显高于输出比例;另一方面,我国大中型企业境外专利布局比例较高,2022年被调查的企业专利权人中,使用境外专利的比例为2.1%,是向境外单位、个人许可或转让过专利比例(1.0%)的2.1倍。因此,我国企业专利权人向海外输出专利技术、优化企业境外专利布局的意识和能力仍待加强。

2.2 知识产权专利的产业化和创新性缺乏

知识产权专利不仅是企业知识产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最主要的技术表现。当前,我国的微型和初创型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相对较低,以转让方式取得的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也相对较低,并且缺乏多样、规范的交易机制,缺少专业的交易服务机构。《2021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企业通过转让方式获得的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 21.3%,不到企业发明专利平均产业化率(48.1%)的一半,企业转让获取的发明专利呈现出转让金额低、产业化率低的“双低”特征。因此,需激发科技型初创企业创新活力,加强对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政策扶持力度,在专利运营、专利转移转化政策中进一步强化创新和产业化导向。

2.3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

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要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一步改善知识产权发展环境。从趋势来看,近年来我国专利侵权案件中高判赔比例呈上升态势。此外,随着国内国外双循环经济的发展,企业遭遇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比例上升较快。2021年,我国企业遭遇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比例为3.0%,是上年该比例(0.8%)的近4倍。在国际贸易摩擦、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中,知识产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以上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力度较弱,应着力提升纠纷应对水平。加强我国在重点国家关键领域的专利布局态势动态监测,深入开展我国与主要国家在海外的专利竞争态势分析,探索构建知识产权驻外工作机制。

3 促进知识产权贸易发展的相关对策

3.1 提高知识产权贸易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在双循环发展背景下,知识产权贸易走向国际已逐渐成为主流。这不仅需要加快全球专利布局,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科研机构合作,提高我国专利技术的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更需要强化科技创新导向,引导企业创新行为,提高对科研企业、研究所和高校教育培养的资金投入与扶持。同时,积极发展紧贴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并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坚持政府带领和企业带头相结合的模式,提高我国知识产权国际竞争能力。

3.2 持续提高知识产权专利产业化和创新性

双循环发展背景下,知识产权专利产业化和创新性的提高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提高知识产权专利产业化一方面需要加强技术转移与推广,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产权,充分发挥专利技术的实际价值和商业潜力;另一方面需要推进并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同开展研究和开发。此外,鼓励人才在知识产权专利领域进行创新,提供专利创新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专利创新质量和效率。还需要加大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鼓励企业更加注重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专利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

3.3 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贸易保护体系

双循环发展背景格局下,贸易之多、风险之大、产权纠纷之乱,这无一不需要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首先,要加强立法,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强化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和惩罚力度。其次,完善执法机构,提高执法效率和质量,加大对侵权活动的监控和打击力度。加强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库建设,增强执法部门的辅助手段和科技支撑力度。再次,推进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知名机构的合作,推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的建立和完善,保障中国企业和创新者的合法权益。最后,优化审查流程。加快知识产权审查速度,提高审查质量,加强对专利技术的审查和监管,避免“大量授权、低质量”等问题的出现。

4 结语

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我国应加快知识产权建设,用创新驱动知识产权贸易发展,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双循环”背景下中国知识产权贸易发展的现状,得出自2001年以来我国知识产权贸易发展环境逐渐改善、总体发展形势尚佳,但仍存在专利技术竞争力、产业化、创新性不足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并指出我国应在全面推进知识产权贸易创新发展的同时,在实践创新中积极寻找解决对策:加快全球专利布局,强化科技创新导向;加强技术推广与转移,激发科技型初创企业创新活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从而发挥知识产权贸易在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促进作用,建设更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发展新格局,引领并推动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贸易总额专利技术双循环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全新充电专利技术实现车队充电
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镁冶炼专利技术研究
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
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
重复数据删除专利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