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与方法研究

2023-10-07 15:18王茹华富丰珍萨日娜马光恕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建设路径课程思政

王茹华 富丰珍 萨日娜 马光恕

摘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从农业院校的实际出发,认清课程思政建设的战略意义,挖掘课程思政的内涵,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等多层面探索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提高教师思政育人水平,全面提升农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关键词:农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教学改革

一、农业院校开展课程思政的战略意义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80%以上是专业教师,课程80%以上是专业课程,8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深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因此,打造专业课教师队伍这个“主力军”,抓住课程建设这个“主战场”,通过专业课课堂这个“主渠道”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通过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乡情乡愁融入血脉中,为国家培养更多农业现代化的领跑者、乡村振兴的引领者、美丽中国的建设者[1]。因此,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件大事,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问题,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甚至关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崛起。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

高校课程大致可以划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塑造的核心课程,发挥价值引领作用。隐性课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课程思政,包含综合素养课(即通识教育课、公共基础课等) 和专业课。综合素养课注重培植理想信念,发挥浸润作用。专业课强调主流价值引领,发挥深化和拓展作用。将育人要素融入每一门课程中,在教授学生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相得益彰的作用。

三、农业院校开展课程思政的目标要求

要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怀,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法法治、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五大重点开展课程思政。此外,农业院校要根据自身特点深化和拓展课程思政内涵。目前全国涉农高校约有700所,每年培养近20万毕业生[2],这些学生很多从事基层工作,日常工作是给农民講解农业技术、进行病虫害诊断及营养诊断,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等,专业知识必不可少,但“三农”情怀更重要。农业院校在教学中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厚植“大国三农”情怀,引导学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

四、农业院校开展课程思政的路径与方法

要从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科学性和特色性着眼,建立一整套符合专业育人特点和认知科学要求的教育教学体系。从高质量人才培养着手,使教师理念上认同,能力上能胜任,使学生入耳入眼入脑和入心。从理念、原则、路径、方法、内容和评价等各环节要素着力,使思政工作落地见效。课程思政就是将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基因式”植入所有课程,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由“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于润物无声中立德树人。

在专业建设层面,要根据农科专业特点找准发力点。如,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园艺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出要“强化园艺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三农”情怀,系统掌握园艺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和初步创业能力,能在良种繁育、园艺作物栽培养护、园艺产品采后处理与流通、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等领域,从事生产栽培、科技推广、产业开发、经营管理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在毕业要求第6条职业规范中明确提出:要具有“三农”情怀、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园艺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职责。目标确定了,接下来是建立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的矩阵关系,将培养目标最终分解落实到各个课程中,任课教师根据各门课程特点设计实施。

在课程建设层面,首先,公共基础课程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加强体育和美育类特色课程建设。如,南京农业大学将思政元素融入通识教育这个重要载体,体现价值引领和新农科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农科特色通识课[3]。其次,专业课要注重拓展广度和深度,要有温度[4]。如何做到“有温度”,而不是“冷冰冰”,班主任要发挥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关爱,毕业课题指导教师要发挥在科研、考研等方面的指导帮扶,辅导员要发挥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的教育引导。注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增加专业教师与学生的接触,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和谐氛围。树立优秀校友典型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更容易接受。也可以组织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结对子”,找准交集,优势互补,组成课程团队,挖掘思政元素,优化课程设计[5]。再次,实践课要注重知行合一,要敢闯,要会创。农业院校可以将实践课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6]。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专业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及生产实习等各类实习实践活动,在参观产业园中体验科技创新,在管理“责任田”中提升职业素养,在收获产品中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通过以上实践与思政的融合培植学生知农爱农情怀。

在课堂教学层面,要对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大纲、课件、教案、教材、课堂授课、研讨、作业、考试等在内的所有教学环节进行改造升级[7]。每门专业课教学目标应该包括智育、德育和能力培养,根据课程目标进行课程设计,撰写课程大纲,使课程思政融入有思路、有轨迹、有依据。思政要素的挖掘要有章法、有特色。章法就是前面提到的“一条主线,五个重点”,特色就是体现专业特色、地域特色和办学特色。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注重将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等融入课堂教学,带给学生切身感受,引导学生理解和践行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培养学生知农爱农情怀。

此外,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将课程思政建设任务落细落实。同时要改革考核评价机制[8],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等一系列考评工作中,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五、多措并举提升教师思政育人水平

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教师用心、用情、用爱去教书育人。其次,要唤醒教师的思政意识,要树立正确的课程思政理念,把课程思政当做一门学问、一种价值、一种信仰,刻苦钻研,将课程思政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调查数据表明,对课程思政的认识程度与教师年龄、职称有一定相关性。老教师和高职称教师由于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总结、反思和提炼,育人能力大幅度提升[9]。

而青年教师处于职业生涯发展初期,缺乏生活阅历,对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熟练,更多的是关注自身的教学表现,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往往认识不够,能力欠缺。因此,应该注重制定“老带新”的师徒式培养制度,并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培训和研讨等活动。再次,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要推进现代化信息手段,生动的图片、视频等素材更容易被当代大学生接受,能提升教学吸引力,同时更有利于优秀教学资源实现共享。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工作部署,各高校要做好组织保障工作。首先是抓培训。构建覆盖教师职业生涯的培训规划,做到“四个全”。一是要“全周期”,包括教师入职培训、在岗培训、师德师风建设、教训进修等;二是要“全类型”,包括教师经验交流、学术研讨、教学观摩、竞赛比拼等;三是要“全范围”,包括省级、校级和区域培训、各级竞赛等;四是“全手段”,做到线下有深度、线上有广度、交流平台多维度,成果时效有速度。其次是抓示范。调查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基本相似的情况下,参与过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教师在对课程思政认识和实施能力方面更具优势。党员教师和骨干教师要敢字为先、干字当头,从组建课程思政团队入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以示范培育示范,以示范带动全局,让更多青年教师参与进来,打造课程思政资源库,搭建更大的资源共享平台,打出一套漂亮的组合拳,让课程思政之花开满中华大地。

参考文献:

[1]张拥军.新农科视野下农林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思考[J].中国高

等教育,2021(Z2):35-37.

[2]曹震,肖湘平.农林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五个着力点[J].中

国大学教学,2020(11):93-96.

[3]刘营军.农科特色通识教育课程思政的内容与路径[J].中国高等教

育,2020(08):15-17.

[4]盛振文.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四合”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

2021(17):45-46+55.

[5]王珩.“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研究:以中国地

质大学(武汉)地质学专业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20(08):148-153.

[6]漆勇政,孙倩茹.农林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

思想教育,2021(06):46-48.

[7]周琳.新时期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思路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

践,2021,41(27):34-36.

[8]王进,桑利娥.论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情感力量的激活[J].学校党建

与思想教育,2021(18):61-62+65.

[9]王麗,李雪,刘炎欣,等.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现状的调

查分析及建议[J].高教探索,2021(09):67-74.

基金项目:2021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流园艺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JGY20210626;2022年度黑龙江省公办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项目;2022年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农业院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与方法研究”,项目编号:YJG202204;2022年度黑龙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JGY20220480;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职食品类专业‘德技并修同向同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SJGLX699。

作者简介:王茹华(1977-),女,黑龙江大庆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园艺植物栽培与生理生态。

(责任编辑 李赫蛮)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建设路径课程思政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农业院校遥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浅谈农业院校学生的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