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杰
作为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苗族蜡染工艺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是我国多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文化遗产。早在秦汉时期,苗族先民就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术。蜡染艺术承载着苗族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情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民间艺术风格,成为苗族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极具观赏价值。将其与青花瓷艺术融合,既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工艺,又能促进我国的文化产业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传承和发展民族特色的装饰艺术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发展和弘扬广西苗族文化,提高广西知名度,推进边境旅游业及文化经济的发展。
作为中国古老的印染技艺之一,蜡染在古代又被称为“蜡缬”“点蜡幔”或“蜡缁”。蜡染工艺最早起源于我国的中南、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根据专家推断,早在秦汉时期,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就已经熟练掌握了蜡可以防染的特点,并利用蜂蜡及虫蜡作为防染的原料进行蜡染。
蜡染是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用自己的智慧及勤劳创造出的极具特色的实用造型艺术,同时具有美观价值及实用价值。蜡染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分布较广,在不同民族和地域之间相互融汇、相互影响,种类繁多,其中以苗族最盛。苗族群众以蜡染纹样为“字”,以布料为“纸张”,书写了苗族人民的历史和情感,记录了苗族先祖的所见所闻、所唱所想。苗族蜡染的纹样大多源于苗族人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和文化信仰,具有典型的图腾崇拜特征。而各地苗族蜡染工艺大同小异,对蓝靛染色的染料主要选取当地的植物材料,仿染染料的主要材料一般选择蜂蜡,选用的都是天然无污染的材料,布料一般都是民众自家织的白布。
苗族蜡染图案种类繁多,且风格各异,不拘一格,这些灵动的图案给苗族的蜡染艺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纹样的取材多来自苗族群众中流传的传说或古歌谣。苗族人们经过自己的想象,重新创作,将它们以精巧神秘的蜡染纹样的形式创作出来。其纹样风格主要分为自然纹样和几何纹样两大类别,自然纹样中多以动物、植物纹样为主,而几何纹样则是以抽象的自然物为主。苗族蜡染纹样中,多以点、线、面的组合排列作为构成形式。苗族群众以几何抽象概括的风格认识这个世界。画面中的美感来自丰富的点、流畅的线、节奏轻快的面,画面注重蓝白色的对比。点、线、面的组合很好地平衡了画面中两种颜色的对比。在自然纹样图案中,动物纹主要以鸟、龙、鱼为主,植物主要以石榴、菊花、向日葵等为主,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枫木蝴蝶纹”。传说枫木是苗族的祖先蚩尤带血的枷锁幻化而成的,带有蚩尤的灵气,且蝴蝶纹样的蜡染也是苗族特别盛行的。蜡染中的蝴蝶千姿百态,既能够将蝴蝶轻盈秀美的形象刻印下来,又赋予了种种传说和寓意,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蜡染的制作工艺体现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蓝色的布匹上跃然而上的是那山、那人、那水、那情。丰富的想象力之下,是以抽象的形式对其进行夸张化、神秘化的美学加工。白色的线条既干练利索又灵动传神。通常来讲,蜡染一般都是蓝白两色,以群众自己织的白色麻布为底,辅以蜂蜡作为防染工具,并进行绘制,也就是点蜡,利用植物提取的无污染蓝色染料进行染色,如此才能展现出典雅的蜡染图案。蜡染工艺步骤繁多,每一步都需要耐心打磨,其中需要经过布面制作、蜡液制作、蓝靛制作、上蜡、浸染、脱蜡、缝合等十几道工序,体现了苗族人们的心灵手巧和对美的追求。因此,这种民族美学经久不衰。
青花瓷是我国非常著名的瓷器之一,又称白地青花瓷。作为我国传统瓷器的代表,青花瓷被誉为“瓷国明珠”,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属于釉下彩绘瓷器的一种。绘制方法为在瓷器素胚上,以氧化钴为着色剂进行绘制,绘制完毕后,辅以透明釉,在1200℃以上的高温下还原烧制而成。青花瓷中的混水技法可以达成与蜡染仿染工艺相似的效果。青花混水技法又被称为分水技法,是一种青花纹饰技法,这种技法的效果可使青花瓷的画面层次丰富,十分具有立体感。在绘画过程中,以铅笔勾线或以复印纸转写线稿,并以混水技法平涂,喷涂透明釉完毕。高温烧制后的成品上,线稿部分会出现留白效果,而这种效果与蜡染的留白异曲同工,也因此为作者带来了无限灵感。
随着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与传承,人们对传统工艺越发喜爱和支持,青花瓷以其淡雅的风格,一直受到大众的追捧。发展至今,青花瓷已经衍生出了多种产品,常见的如青花瓷茶具、餐具、摆件及其他艺术品等。甚至还横跨服装和首饰等其他设计行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爱青花瓷艺术,青花瓷工艺品也成了具有传统特色的时尚潮品。
青花瓷的艺术装饰特点与审美趋向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审美趣味及价值观念。比如自古以来,人们总会寄情于花草,赋予一些草本植物高尚的品德作为品行高洁的象征,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了。而“一束莲”这一类有着美好意义的草本植物题材在青花瓷的创作过程中也是屡见不鲜。
青花瓷的题材多种多样,不仅仅包括常见的文人画题材。由于青花瓷于元朝渐渐绽放光芒,受元曲和元小说的影响,元后期的青花瓷以人物为主,如“鬼谷下山”等。而明朝时期,由于国家推行优待道教的政策,在青花瓷上也可以看到道家题材的装饰纹样,如八卦纹、云鹤纹、葫芦纹、灵芝纹等。
青花瓷由于受各国人民喜爱,其风格题材不仅囊括我国儒、释、道等文化,乃至伊斯兰教等世界各种文化的融合,其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带来了青花瓷的繁华与多种风格。这也使包容充满灵气和神秘的苗族蜡染纹饰具有了可行性。而两者作为表现风格相似的艺术,相互的交流一定能更好地促进两者融合,并将两种瑰丽的传统文化艺术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苗族文化,了解苗族的风土人情,了解广西的锦绣山河。
作为苗族的传统工艺,苗族的蜡染纹样装饰是蕴含民族历史内涵的无形文化遗产,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艺丰富绚丽,风格多元,在追求传统与时尚的今天,苗族蜡染纹样不仅带有独特的民族风格,还展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充满了民间艺术的魅力,其多样的纹样也适合现代生活的需要和审美需求,因此有着广阔的文创市场前景。而青花瓷作为我国古老的瓷器品种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喜爱,对各种文化有着广阔的包容度。其清新淡雅的蓝白风格非常适合与蜡染纹样融合,二者的融合对宣传广西苗族蜡染装饰艺术的文化创意应用具有深远意义以及极高的艺术价值、人文价值及经济价值。
青花瓷与苗族蜡染工艺相似的地方在于它们的艺术效果表现。苗族蜡染工艺的特征之一就是大部分工艺品都表现为蓝白色相间的,而青花瓷也是如此。两者是有着相似的技法成果展现的,都拥有仿染技巧,这是两者的共通点。将二者融合在一起,既可以丰富青花瓷的样式,也能够借助青花瓷更好地宣传和发展苗族文化,对苗族蜡染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与传承,我国的青花瓷工艺品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从工艺到设计,制作方法与绘画技巧都有了不断发展,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青花瓷淡雅的色调及艺术性和实用性使它成了首选的家居艺术单品,种类繁多且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而苗族蜡染纹样不仅美观又充满了民族特色的神秘感,并具有一定的寓意,将其融入青花瓷制品中,可以更好地丰富青花瓷的装饰风格,同时丰富苗族文化符号的形象载体,真正地提取了苗族的文化元素,并积极在不同的载体上展现其神秘形象的魅力。
强盛繁荣的艺术文化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民族自信心及民族认同感。而青花瓷作为蜡染纹样的艺术载体,既不会对苗族蜡染工艺造成文化冲击,同时丰富了青花瓷及苗族蜡染艺术的美学表现形式,可以让人们多渠道了解苗族文化。而青花瓷的种类繁多,既有作为大众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也有各种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苗族蜡染纹样与青花瓷的结合,使苗族蜡染纹样脱离了以服饰作为常态载体,以单纯的苗族文化符号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使其更加具体和饱满,同时更方便在不同层次、多渠道发扬和宣传苗族文化。
需要注意的是,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对于民族文化融合的创作,应保证对各民族文化给予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方可进行创作。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保证民族团结和平,积极发展民族文化,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是我们在艺术创作中应当谨记的原则。在艺术创作时,我们切记不可抱着猎奇的心态,或者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恣意夸张某些元素,或信手拈来成为大杂烩,这反而不利于民族文化的良好传播。
由于文化的进步和人们价值观的改变,现代陶瓷艺术设计反映着与时俱进的核心价值观,反映着最朴素的群众对生活的情感。苗族蜡染纹样是千百年来苗族群众对生活向往的体现,反映着其朴素的美学观念,符合现代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极大需求。在民族团结、民族文化融合的视野下,我们应提取苗族文化符号,积极保护传统民族文化,以青花瓷为载体,更好地丰富苗族文化形象,使其在与其他各民族、世界各国相互交流时多一条文化渠道。
广西壮族自治区连接东西,贯穿南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缘优势,是我国与周边国家交流和沟通的重要门户。广西有着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优势,对苗族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苗族生活的主要地域之一,民族风俗文化优势突出,宣传苗族蜡染工艺,不仅对促进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还能在促进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文化优势,打造自治区特色文化品牌,有助于提高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形象知名度,推进边境旅游业的开发。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谐包容的多民族文化也是我国的名片。苗族蜡染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艺术,不仅代表了苗族的历史,还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青花瓷作为深受群众欢迎的传统文化瓷器,目前已经衍生出了各种多功能的装饰制品,将苗族蜡染图样与青花瓷融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丰富青花瓷的装饰艺术风格,同时促进苗族文化的宣传和传播,对蜡染工艺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既满足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精神需求,又促进了地方对特色文创产业的开发,促进了文化产业和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