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演讲劝说功能的认知话语分析

2023-10-06 18:49吴隽
新楚文化 2023年11期
关键词:聚焦

【摘要】认知语法理论兼顾探究词、句微观语言单位选择及语篇宏观语言单位构建认知理据,近年来其发展方兴未艾。但目前该理论常应用于词句形成理据分析,语篇层面研究较少,尤其是演讲类话语分析更是鲜见。本文以演讲文本为例,应用其识解理论中的认知域及显影化概念分析了乔布斯2005年斯坦福毕业典礼演讲语篇构建的动态认知过程。认为演讲人在建构语篇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听众已有的背景知识。通过显影受众认知背景中熟悉的认知域增加其参与度,同时显影并详细描写陌生的或边缘的认知域填补新的内容以聚焦受众的注意力。最后在认知域显影转换的过程中运用极化策略,即将概念内容中极具反差的认知域放在一起,以增强演讲的感染效果,促进受众对主题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关注并接受语篇中隐含的价值观或情感态度以实现劝说功能。本文以期对该类型话语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路径,同时对演讲稿的撰写及演讲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教育演讲;识解;认知域;聚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11-009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翻译学院2022年度科研项目“中美主流媒体新冠疫情报道中的隐喻认知对比研究”(项目编号:22B35)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公众演讲是一种特殊语篇,其目的是实现其特殊的社会功能,即在公众场合通过演讲引起听众对演讲者在某一政治或社会问题态度、观点上的情感共鸣。”(史顺良,赵军强,2011)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作为公众演讲的典型语篇示例,旨在鼓励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步入社会,劝导大学生运用所学所得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演讲者往往会精心选取演讲内容巧妙利用修辞工具以增强演讲的感染力实现其劝说目的。目前,此类演讲话语分析的研究甚微。已有研究侧重从功能视角关注语篇本身的修辞或用词,研究视角较单一。

基于此,本文基于认知视角以认知语法中识解理论(construal)为框架分析乔布斯2005年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演讲的语篇建构的概念化过程,探究其劝说功能实现的认知基础,以期对该类型话语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框架和分析路径,同时对演讲稿的撰写及演讲教学有所助益。

二、话语分析的认知转向

认知语言学作为具有强大解释力的语言现象描写和形成理据分析范式,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话语分析研究中,形成了话语分析的“认知转向”。不同于关注语篇外部衔接和篇章结构的传统话语分析,认知话语分析关注思维和概念如何在语言中得以反应,模拟话语意义产生的动态认知过程,以管窥话语隐含的信息、价值与意识形态。

认知语言学本身并非一个统一理论。Geeraert曾把认知语言学比喻为由许多小岛组成的群岛,包括“概念隐喻岛”“框架语义岛”“心理空间与概念整合岛”“认知语法岛”以及“构式语法岛”等,每个岛风光不同,但又相互关联,即共享一组关于语言本质的假设,为话语研究提供了一组不同的“分析工具”(张辉,杨艳琴,2019)。

认知语法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话语意义构建的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本质,关注模拟话语的概念内容(conceptual content)和所涉及的概念化(识解)过程。该理论既关注“字词句”微观语言单位的认知机制描写,同时探究语篇情景建构为语言描写提供了具体的系统的认知分析工具。如:Harrison et al.(2014)、Harrison(2017) 应用认知语法中识解(construal)相关理论分析了不同类型文学文本的话语意义产生的动态认知过程,以验证其应用的可拓展性,可成为有效的文学语言话语分析框架。Hart(2014)综合研究了格式塔(Gestalt)、比较(comparison)、注意(attention)、视角(perspective)等识解操作,并相应提出了语篇中含有的结构构型策略、框架策略、识别策略和定位策略。并结合媒体话语语料描述了作为语言模式的语法在揭示社会和政治语境下话语的意识形态特征所起的作用。张辉、罗一丽(2017)应用认知语法中的行为链及情境植入理论首次分析了情报话语建构。

总体来看,目前基于认知语法视角的话语分析侧重文学、媒体及政治语篇研究,对演讲语篇的关注度不够。公众演讲作为人类交际的重要方式及特殊的语言使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及情感价值观选择具有重大影响力。尤其是作为公众演讲典型示例的大学毕业典礼演讲是大部分受众学生实现自我成长及认知升级的密码对其人生影响深远。基于此,本文以乔布斯2005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为研究对象,采用认知语法的识解理论分析该演讲运用何种认知机制传递隐含的价值观,达到“劝说”目的,以期为该类语篇认知话语分析提供实例,同时为英语演讲稿撰写及教学有所启示。

三、理论框架

认知语法理论从语言使用主体(人)出发,将现实、认知、语言相联结,认为所有的语言单位都是形义结合的象征单元(symbolic unit),其形式是概念结构的反映,概念结构由概念内容及识解方式决定。概念内容涉及一系列认知域。认知域(domain)是为一个语义单元概念化过程提供语境的任一背景知识。通常一个语义单元的概念化涉及不止一个认知域,这些认知域以相重叠、交互共同构成认知域矩阵(domain matrix)。例如要完整地理解“父亲”这一概念,除了理解父亲、子女关系,还需理解亲属(kinship)、宗譜(genealogy)、性别(gender)及生殖(procreation)等概念(Taylor,2013)。因此认知语法的核心观点之一为意义具有百科知识性。

认知域之间的地位并不平等。有些域较居于中心,有些域则较为边缘。任一认知域的显影都与其语境紧密相关。如:照片的概念需要参照以下几个认知域来描述:(i)照片是一个视觉场景的体现。该认知域处于核心地位。(ii)拍照需要使用特定的设备,因此预设了科技域。(iii)照片通常以纸张的形式存在,当然也有其他形式,并且可以被复制。(iv)与社会文化紧密联系。有人为了纪念生活而拍照;有人靠拍照谋生等。

The photograph is torn(照片被撕破了)。本句中照片是一个以纸张的形式存在的具体物品。因此,(iii)存储介质域得到突显,而(ii)科技域和(iv)社会文化域等就被背景化(席留生,傅宏杰,2021)。

“识解是主体对概念内容进行概念化的方式,即主体用不同的方式对同一场景或事件进行概念化,或用不同语言结构将某个特定概念化编码。正如在观看事物时,观看者的实际所见取决于观看的详略度(specificity)、聚焦(focusing)、突显(prominence)和视角(perspective)。”(Langacker,2008)即识解体现了说话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语言表达的互动作用。Langaker(2008)以一组经典例句来阐释识解。

a.The road winds through the mountain.

b.The road is winding through the mountain.

这两句话的描述的场景相同到概念结构具有很大差异。差别在于说话人的视角不同。a是客观地描述一个情形,是整体视角,而b是说话人所在位置的视角,是局部视角。我们设想一下在大街上问路的情形,就很容易理解b的意义了。另外,路和山都是静止的,但谓语动词是wind through,本质上说这是不可能的。正是由于说话人最佳视角的选择,说话人在心理扫描过程(scanning)中,想象著路在动。

突显是最重要的识解方式,包括显影化(profiling)即概念主体对概念内容某一侧面的激活,使其突显成为关注焦点,涉及显影(profile)、基体(base)(与显影直接相关具有内在联系的认知域)和认知域。如前文所述,概念内容涉及一系列认知域,因此显影是概念主体根据自身需求在概念化某一语义单元的过程中激活其特定认知域的识解操作。如:对“弦”的理解离不开“直角三角形”(base)。“弦”不是空间中任意一条斜线,而是“直角三角形”中的斜边。而我们对“直角三角形”的理解又是依赖于对“三角形”“平面图形”等认知域的理解。

四、认知域、显影及演讲语篇构建

乔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讲,被很多人称为“听过的最好的毕业演讲”且常听常新。乔布斯通过分享了自己非比寻常的学习经历和曲折艰辛的创业历程以及面对死亡的复杂心路,从而鼓励即将离开校园的大学生们要珍惜时光选择自己热爱的工作,善于利用所学所得坚定不移地向着心中的理想努力奋进。本演讲陈述内容翔实生动,有理有据,极具说服力和启示意义。

该演讲由乔布斯生命中的三个故事构成,包括“串联生命中的点点滴滴”(The first story is about connecting the dots)、“关于爱和损失”(My second story is about love and loss)及“关于死亡”(My third story is about death),全文共2255词。本部分应用上文所述认知域及显影化理论内容,分析该演讲语篇建构所涉及的概念化机制,试探究演讲人如何利用受众的背景知识建构语篇以实现其感染力和劝说功能。

文中三个故事虽然内容很多,但总体来看三个故事可概括为三个语义单元“退学”“事业”及“死亡”,这三者正是一般受众接受关于乔布斯了解的信息最多,最为熟悉的内容。可见该演讲语篇在建构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受众已有的背景知识(encyclopedia knowledge),受众熟悉演讲内容背景可增加其参与感。但如果所有内容都存在于受众的认知背景中,反而会因为太熟悉演讲内容,容易猜出演讲人意图使演讲内容变得无趣,不利于受众持续保持注意力,深入主题对主题的思考。乔布斯的高明之处在于在熟悉的内容中,巧妙地填补新的未知的知识,充分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这种语篇建构安排这体现了语义单元不同认知域的显影,尤其是边缘认知域的激活,同时聚焦于边缘认知域,进行详细描写(specify)。

首先,“退学”这一语义单元涉及多个认知域。本部分中乔布斯主要选择对退学原因和退学结果进行概念化。退学原因这一概念内容亦由多个认知域构成如经济、学业、价值、家庭等。乔布斯在概念化过程中显影了经济、价值及家庭三个认知域。对于前两种听众较为熟悉或易推测的认知域的内容描写较为简单,目的是使受众了解本部分的主题并快速调动已有的背景知识,将注意力投入演讲内容中。对于受众较为陌生的家庭认知域进行聚焦,并对其内容详细描写。其中他详述了自己被亲生父母弃养及与养父母结识的过程,甚至用对话细节性的呈现填充受众背景知识的空白。退学结果的概念化同样聚焦于边缘认知域并对其进行细化。乔布斯并没有叙述自己离开校园的创业经历而是运用大量篇幅详述自己作为旁听生继续留在大学校园学习书法课程这一受众较陌生的内容,有艰难有收获,串联起本部分显影的所有认知域,点明本部分主题,深化受众对主题的理解,并为语义单元“事业”做好铺垫。

“事业”概念内容中,乔布斯选择显影创业、事业及再创业三个认知域。同时再次聚焦再创业这一受众相对陌生的认知域。对其被苹果公司解雇之后的生活及再次创办其他公司及再次回到苹果公司进行详细描写。聚焦该认知域与第二个故事“爱和损失”的主题更为契合,只有经历过失去和跌落谷底才能真正知道心中所爱。“死亡”同样涉及一系列认知域,本部分疾病和时间两个认知域被显影化。时间属于基本认知域是任一语义单元概念化的基体,结合死亡受众会自然联想到珍惜时间,因此未聚焦详述。而疾病具有个体差异性,所以乔布斯对该认知域进行详述同时显影疾病认知域中的诊断认知域,对其诊断过程进行详述,包括做检查的过程,医生的建议,本人及其妻子的状态,这些受众难以了解到的信息,深化“死亡”主题的内涵。

综上所述,乔布斯在构建该演讲语篇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受众认知中已有的背景知识,显影其熟悉的认知域,增加受众的参与度。同时显影并详细描写其陌生的认知域或概念内容较边缘的认知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但仅使受众聚焦演讲内容不足以证明演讲的感染力及劝说功能。因此,乔布斯在显影不同认知域的过程中运用到极化策略,即刻意将某一概念内容中极具反差的认知域放在一起。如“退学”中通过显影乔布斯的领养过程突显了大学之于所有人的重要性。而紧接着通过显影其退学直接原因之一“看不到其价值”,使受众重新思考大学的意义。之后又显影其退学结果,退学后乔布斯并未离校而是旁听其感兴趣的课程如书法课程,这一课程对其技术创新意义深远。这又再次促使受众思考大学的意义,深化对演讲主题的理解。在“工作”中乔布斯简述了自己创办和发展苹果公司的这些在听众熟悉的认知域的经历,转而详述其离开苹果公司和创办新公司的心路历程对于听众陌生的知识,从而使听众深度理解其所爱和所得,加深对工作的认识。在“死亡”中乔布斯运用大量的文字描写医生对其病症的诊断过程以及乔布斯本人和其家人在得到这一噩耗后的心理变化过程,激活了听众认知背景中关于绝症的百科知识中熟悉的认知域,如:难以治愈、死亡、恐惧、遗憾等,以极强的画面感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促使其思考面对死亡,生的意义是什么,应该以何种态度面对生活。紧接着同样详细地描写醫生的诊断细节及自己及家人在得知该类癌症属于极少数可治愈癌症的心理变化激活了受众关于绝症知识中的相对边缘的认知域,这样的反差使受众更加理解在乔布斯身上所发生的一切变故,从而更易接受其对于死亡和疾病的思考,接受其传递的价值观。

演讲中存在着大量的受众的认知域及语篇实际认知域的反差,这种认知域极化策略,更具感染效果,促进受众对主题的再次关注和思考,从而接受自己所传递的价值观,实现劝说功能。

五、结论

语言是了解大脑的窗口,通过语言结构可间接了解思维过程。换言之,厘清话语的隐含内容,必须探究其形成所涉及的概念化过程。因此,演讲稿撰写的本质是推动话语建构和组织发展的思维过程。本文以乔布斯2005年斯坦福毕业典礼演讲为语料,运用认知语法理论中的认知域、显影化分析了该语篇建构的动态过程。认为演讲人在语篇建构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受众已有的背景知识。通过显影受众认知背景中熟悉的认知域增加其参与度,同时显影并详细描写陌生的或边缘的认知域填补新的内容以聚焦受众的注意力。最后在认知域显影转换的过程中运用极化策略,即将概念内容中极具反差的认知域放在一起,以增强演讲的感染效果,促进受众对主题的关注,从而关注并接受语篇中隐含的价值观或情感态度以实现劝说功能。

参考文献:

[1]史顺良,赵军强.英语教育类公众演讲的积极话语分析——评价理论视角[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86-90.

[2]张辉,杨艳琴.批评认知语言学: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J].外语教学,2019(03):1-11.

[3]Harrison C.Cognitive Grammar in Contemporary Fiction[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2017.

[4]Harrison C,L.Nuttal,P Stockwell,Yuan Wenjuan.Cognitive Grammar in Literature[M].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2014.

[5]Hart C.Construal operations in online press reports of political protests[C]//Contemporary 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London: Bloomsbury,2014.167-88.

[6]张辉,罗一丽.战略情报话语的批评认知分析——认知语法的视角[J].外语研究,2017(06):4-10+112.

[7]席留生,傅宏杰.百科知识与主观建构——认知语法视角下的“天光爬起吃天光”[J].外文研究,2021(03):35-41+107.

[8]Langacker R W.Cognitive grammar: A basic introduc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9]Taylor J R.Cognitive Grammar[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作者简介:

吴隽(1992.9-),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安翻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认知句法。

猜你喜欢
聚焦
对民生部门“聚焦”转移就业脱贫的思考与探索
从电影《聚焦》看记者的采访技巧
数字化时代从自动化新闻现象透视人的生存
聚焦与多元化战略决策方法
谈文本细读中教学设计的目标意识
解析电影《聚焦》的叙述风格
实现单元初始课有效教学的三个策略
《聚焦》:瞬息善念,不枉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