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拇指琴的文化渊源与内涵

2023-10-06 22:20:48张研
河北画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津巴布韦拇指乐器

张研

(山东师范大学)

一、 概述

拇指琴是来源于南非的一种古老的乐器,它的声音类似八音盒,因为它由金属制或竹制的长短不一的簧片组成,和八音盒的发声原理一样。由于它的声音比较小,为了扩音,也用晒干的椰壳或葫芦当作共鸣腔体,现代也用扩音器来给它扩音。拇指琴在非洲叫做“姆比拉”,是非洲音乐中重要的传统乐器。它在不同的非洲国家有不同的名字。在肯尼亚叫Kalimba,在津巴布韦称为Mbira,还有其他称谓如:Likembe,Thumb等。

拇指琴(mbira)又被译为“姆比拉”或“拇指钢琴”,是一种流行于黑非洲的体鸣乐器,其文化中心在非洲东南部的津巴布韦或赞比西河下游及其周边地区。拇指琴来源于南非的津巴布韦,津巴布韦气候宜人,盛产石头,津巴布韦在班图语中名为“石头城”。津巴布韦最重要的两个民族是恩德贝莱和绍纳族,而拇指琴来源于津巴布韦的绍纳族。

它被称作是“非洲音乐的灵魂”,是津巴布韦音乐文化中最重要的乐器。拇指琴易于携带,方便制成,因此它的应用场景很多,曾经在班图人的大迁徙中作为路上驱走寂寞的伴侣,也在远古时期的宗教活动中与神灵对话,是国王皇家活动拥有特权的演奏乐器,也是被殖民文化渲染过后依然不忘记奏响奋起抗争的号角。随着全球化的脚步,它小巧的身材和独特的音色使它也很快传遍整个非洲,甚至在全球都有它的 身影。

拇指琴在当今常常作为一种特殊音色的乐器,或是拿在手上娱乐用的小乐器。但在距今约3000年前,它作为一种具有严肃的巫乐文化的乐器,就如同我国古代的贾湖骨笛,是一种不可亵渎的,巫师才能演奏的,据说可以与天上的神和已故去的祖先交流和联系的工具。所以说绍那人对拇指琴的使用并不是随意的,它对场合,演奏者,演奏曲目的形式都有严格的限制,超出限定场合和人群等来演奏拇指琴都是不被允许的。现如今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拇指琴传入世界各地,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拇指琴与其当地文化的种种不可分割的联系,人们将拇指琴当作一种特殊音色的乐器来使用,拇指琴也好像完全变成了一种乐器,成为脱离其文化背景而存在。

二、拇指琴的形制

拇指琴分为许多种类,我们最经常见到的是姆比拉-佳-瓦支姆(Mbira Dza Vadazimu),它在津巴布韦的肖纳(Shona)文化中存在了数千年,是一种肖纳传统民族乐器,该词语的原意是“祖先之声”。

由于每个地区的材料获取难易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每个地区的拇指琴形制也有所不同,但想要拇指琴发出声音,这几个要素是不可缺少的:供演奏拇指琴的“键盘”、固定“键盘”的面板,有时还有用来给拇指琴扩音用的共鸣箱。其中键盘无疑是最重要的。键盘就是可供演奏者长短不一的长条,现在多见的是铁条或钢条,长短不同的铁条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有的拇指琴为了使能够演奏更大范围音阶,扩大长条的数量,固定“键盘”时只能多排排列,最大的拇指钢琴有40余个琴键之多。最早人们常用晒干的空心葫芦做共鸣腔来扩音,在现代有了扩音器后多使用扩音器扩音。

(一)琴键材质

津巴布韦气候适合竹子生长,所以起初的拇指琴琴键都是用竹子制成,但因为竹子的韧性有限,这种竹制的拇指琴很容易损坏,用过一段时间之后要换新的,但也是这个原因,卖家喜欢出售竹制的拇指琴。3000年前的拇指琴用的薄片都是用竹子或有弹性的树条做成的,而后大概在1000年前由于金属冶炼技术的提升,黑人们开始使用有弹性的铁条薄片,而现在大都用高品质的钢制作。大约在1300年前的赞比西河流域,开始出现了用铁做的薄片,发展至今则是用钢材了。拇指琴的弹性金属薄片,可以通过调节长短调节音调,但只能在演奏前调整,并不像有些乐器如独弦琴,在演奏的同时调节琴弦的长短来改变音高。其中最长的金属薄片通常放在最中间,然后其他能产生高音但比较短的薄片则分布在两侧。

(二)拇指琴的音域

每个拇指琴的琴键包含六个到七个不同的音,具体的音高因地区和个人而异。小型的拇指琴音域在一个八度内,而大型的拇指琴音域能跨三个八度左右。在演奏时,演奏者双手捧起拇指琴,因为主要是用大拇指来拨动琴弦,所以称其为拇指琴,有时候也会使用食指,金属琴键容易磨损手指所以有些演奏者会在大拇指上套上金属钹。

三、拇指琴的社会功能

(一)拇指琴的宗教功能

拇指琴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津巴布韦的绍那民族,在这古老的民族当中,崇拜祖先和神灵的传统与中国古代的先民类似,如同该琴在被称作“姆比拉-佳-瓦支姆”一样,原意就是“祖先之声”。

在津巴布韦农村,相当多的黑人信奉传统宗教。津巴布韦黑人的传统宗教类似于中国的祖先崇拜。他们认为,人死后,灵魂与身体分离,人们可以通过巫婆或长辈与祖先联系,而祖先则通过巫婆治疗病人或给予忠告和警告。通过乐器,人们认为他们可以和祖先交谈。他们认为拇指琴可以暂时把祖先的灵魂带回来,这样他们就可以倾听他们的建议。Mbyraqin是一个与死者祖先沟通的工具,与黑人现实和神的世界沟通。

拇指琴是绍那人举办仪式庆典时的重要乐器,在非洲,人民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庆典仪式,小孩出生需要庆典仪式,婚丧嫁娶也需要庆典仪式。这种简单的乐器曾遍布整个非洲大陆,尤其是在津巴布韦和莫桑比克,黑人兄弟们对这个小东西更是情有独钟。在他们的信仰里认为,卡林巴发出的美妙声音不但能驱赶病人身上的邪气,还可以用来求雨。所以在津巴布韦等国,它通常出现在一些宗教仪式、婚礼和聚会上。

在我国古代,歌舞乐一体的音乐仪式一直是人们举行此类活动的重要形式,在非洲先民这里也不例外,人民载歌载舞,并伴有乐器的演奏,进行对祖先的祭拜,求雨,求丰收等仪式活动。津巴布韦有一个特别的“比拉”宗教仪式,祈祷上帝的保护,通常在晚上举行。通宵音乐活动主要由“姆比拉”钢琴表演、声乐演唱和舞蹈组成。

做一个表演者也很重要。有些音乐只能由肖纳社会中一些特殊的人演奏,如酋长、占卜师和医生。巫师掌握着与神沟通的最重要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文书不过是身份的象征。美国学者克莱尔·琼斯提出,在传统的绍纳文化中,拇指风琴只能由男性演奏,而女性没有资格演奏,这种状况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有所改变,在当时一夫多妻制下,女性的地位极为低下。

(二)拇指琴的娱乐功能

拇指琴在绍那文化中不仅行使宗教作用,也起到娱乐的功能,在拇指琴行使它不同功能时要求时,要求也不同,一种独特的变奏形式“马金巴”无论西欧民族音乐还是中国民间音乐都爱用变奏,拇指琴也有它的变奏形式叫做“马金巴”,在人们进行自娱自乐时随意演奏“马金巴”是被允许的,但在宗教等严肃场合中,这种饶有趣味的“马金巴”超过两次的出现就是被禁止的。

它非常小,便于携带。几乎每个村庄都很受欢迎。南部非洲的黑人通常在辛苦工作一天后整个族群聚在一起,这个时候,是时候表演拇指琴了。空灵、透明、清脆的声音,加上老一辈的歌曲和故事,陪伴着人们入睡,抹去一天的疲惫,真是幸运。

班图人从赤道附近的家乡向非洲南部扩展,这就是班图人的迁徙。移民始于1世纪,结束于十九世纪。但早在一千年前,班图人就在南非定居下来,他们迁徙的原因各不相同。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班图人会伴随着拇指琴的音乐来驱散旅途中的无聊和疲劳。

这种小乐器的流行区域基本上是说班图语的黑色区域。可以说,这种乐器伴随着班图人几千年的蓬勃扩张,伴随着说班图语的黑人征服者征服了安哥拉、刚果、赞比亚、莫桑比克、津巴布韦、南非、肯尼亚等地。

拇指琴既可用于个人自娱自乐,亦可由多人将大小不同的拇指琴组合在一起演奏。尤其当独自徒步远足时,以拇指琴为伴,可以消除寂寞。

(三)拇指琴的政治功能

世界各地的音乐都有重要的政治功能,非洲拇指琴也不 例外。

除了外观设计和声音的多样性,每个部落的卡林巴人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使用不同的情况。不同形状的拇指琴代表不同的部落,甚至成为部落的象征。通过辨别不同形制的拇指琴,可以识别出它从属于哪一个部落。在一些非洲文化中,mbira(及其后代karinba)是一种个性化的工具选择,可以随身携带,以帮助度过放牛的时间。在一些国家,拇指琴在一些宗教仪式、婚礼和聚会上演奏,在国王的婚礼上,或者在举行婚礼的地方,都会演奏乐器。

在宫廷里,鼓和其他特殊的乐器都是象征国王权威的乐器。例如,当国王结婚时,带有皇室标志地鼓会一直敲打到婚礼结束。将使用和演奏拇指琴以及其他乐器成为皇家的特权,在国家重要的祭祀等礼仪活动上、国王家族的重大活动上奏响的拇指琴,是有着它特殊的政治意义的。

在津巴布韦饱受殖民与奴役的历史上,民族音乐家以拇指琴为武器,奏响谋求国家独立反对殖民统治的音乐。最终津巴布韦在1980年取得独立,小小的拇指琴在争取国家独立的人民的政治愿望上也发挥过一定的作用。

四、拇指琴的殖民文化特征

十九世纪以后,大多数非洲国家都沦为殖民地,津巴布韦也不例外。1889年英国殖民者赛西尔·罗兹取得了津巴布韦的领土权,津巴布韦在1922年成为英国的自治殖民地。津巴布韦长期被英国殖民者殖民,直到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韦共和国正式独立建国才彻底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在津巴布韦殖民统治时期,拇指风琴经常用金属啤酒盖装饰,使拇指风琴具有这一时期殖民文化的色彩。

在津巴布韦独立前后,有一位名叫马普弗摩的音乐人,在为自己国家独立做斗争的同时,也推动了拇指琴这一乐器的传播和流行,连同他创作的拇指琴解放音乐,一同传到了欧美。然而也因为他的拇指琴音乐带有反对殖民追求独立的属性,致使他在当时并没有得到作为民族英雄和民族音乐家应有的待遇,然而他为民族的解放和拇指琴音乐的传播所做出的贡献依然不可磨灭。

五、拇指琴的现代发展

拇指琴在现代的发展是由于一个英国人。1920年,英国音乐学家休·特雷西在非洲旅行时发现了这件有趣的乐器,并深深地迷住了它。通过他的努力,他记录了大量不同拇指乐器的调音和音符布局。我们开始根据自己的信息开发自己的乐器,叫做巴塞林,直到1954年卡林西才开始向全世界 出口。

它是空灵的,清澈透明的,就像一个音乐盒。很快就吸引了一群铁杆粉丝。许多人想演奏这种小乐器,但问题是没有人教它。幸运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绰号“津巴布韦狮子”的津巴布韦传奇音乐家托马斯·马普夫莫将这一乐器和卡林巴流亡美国时演奏的音乐带到美国,成为卡林巴音乐在美国传播的先驱之一。

在全球化的推动下,拇指琴从非洲土地上走向世界化,美国的音乐家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音色乐器进行演奏,因此拇指琴失去在原生文化语境中的各种文化涵义。这一问题存在于各类民族音乐世界化的现象中,对既有的民族音乐学理论形成挑战,需要民族音乐学者对于许多常用概念进行反思,并完善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体系。

六、结语

来源于南非津巴布韦绍那族的拇指琴,本身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意义,无论是距今已远的在宗教上的使用还是随着历史上班图人的迁徙消磨漫长的时光,古老的族人演奏的属于夜晚的歌谣,都应是被人铭记的,不该被遗忘的。正如小小的剃须刀也自有其哲学,透过小小的拇指琴的视角,我们也可以窥见它经历的史诗般的演变。纵使时间已经将它的古色褪去,展现给我们时尚的新面,我们仍不能忘记,尤其要继承和流传下去凝聚在小小乐器上的音乐的民族性。

猜你喜欢
津巴布韦拇指乐器
学乐器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9:06
津巴布韦学生中的汉语热
绿拇指
公民与法治(2020年4期)2020-05-30 12:31:40
乐器
小太阳画报(2019年5期)2019-06-25 10:56:04
有趣的拇偶
绿拇指
拇指甲中分以远缺损的修饰性修复
镜头
世界环境(2014年6期)2014-05-09 03:34:10
奇妙乐器
琴童(2009年7期)2009-07-20 10:06:42
奇妙乐器
琴童(2009年4期)2009-04-21 0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