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炳翔
蓦然回首,《非遗传承研究》已经走过了整整7 个年头,出版了28 期,如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知网CNKI)、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全文收录期刊、超星学术期刊“域出版”来源期刊、龙源期刊网来源期刊。
《非遗传承研究》,一路走来,一路芬芳。在笔者看来,《非遗传承研究》既像一个英俊少年,奔放自如,朝气蓬勃,又像一个美丽少女,亭亭玉立,婀娜多姿。
《非遗传承研究》从出生之日起,注定有着一个不平凡的经历。上海市乃至全国非遗界响当当的人物担任编委会委员、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非遗传承研究》创刊号,发表了浙江、江苏、上海两省一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的贺词,李重庵、田兆元、朱恒夫、蔡丰明等非遗专家为之撰稿。
当然,办期刊,不是办培训班,其研究性和严谨性是不言而喻的。光是征集优质稿件和审稿校对也是够一波人马忙的。还有日常维持,印刷出版,简直就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用出版行业内部的一句话:一本期刊,60 万经费,4 个专门编制。有道是:不干不知道,一干吓一跳。
《非遗传承研究》是在众多大咖的呵护下,广大读者的爱护下茁壮成长起来的。然而,这本期刊,注定是有贵人相助的!
先不说我们的领头人陆建非主编,自成立上海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起,就以为非遗做点实事为目标,于是《非遗传承研究》应运而生了。
名誉主编冯骥才先生更是让人敬仰的非遗界标杆人物,自从刊物第一次找到老先生起,冯先生就一如既往地支持它,让人敬佩,催人奋进!非遗界著名专家学者平时自己的研究还忙不过来,可是只要有约稿,几天就送来了,妥帖得很。这样的故事实在多得不得了。以胡锦星先生为理事长的理事会团队历年来更是始终相伴,关爱着《非遗传承研究》,令人感动,唯有前行。
《非遗传承研究》一直谨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这就是研究和传承。杂志从创刊起,就致力于对非遗的研究和传承,从民间艺人的小玩意到高校传承的顾绣,从普通的传承人到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从理论层面到活态传承,法律法规、调查与报告、理论研究、传承项目、传承人风采、非遗进校园、非遗在社区、轶闻口述等栏目,无不凝聚着编辑们的心血!他们中没有一个是在编的,也从来没有一位是为了审稿费而来的,他们都让我们敬佩不已。
《非遗传承研究》正昂首阔步地走在新时代。在今后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非遗传承研究》将更深入、更接上海乃至国家发展的地气,我们需要放眼长远,立足根本,把非遗的精神发扬光大,充分挖掘我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把非遗这块金字招牌高高扛起!
在作者、读者和社会各界的合力下,陆建非先生和他的团队,将联手编委会、专家指导委员会、理事会,踔厉奋发,让非遗传承研究之花继续绚丽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