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建威 广州市水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新时代下,水利水电工程在我国各个地区如火如荼地开展,不断改善公众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潜力,有力抵御洪涝旱灾,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特点及质量控制措施的深入研究,明确在建项目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提前制定应对方案,争取将质量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之中,营造安全稳定的施工环境。与此同时,建造高质量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充分满足公众对美好家园的向往之情,有利于推动我国水利水电事业蓬勃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及群众的切身利益。由此可见,对相关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地质和水文环境会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产生重大影响,露天施工条件下极易遇到复杂恶劣的气候,特别是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环境较为复杂,水利水电工程具有特殊性,很难借鉴类似工程的施工管理经验,导致施工管理难度激增。加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落实,明确水利水电工程的主要功能,树立高度的风险意识,提前进行实地勘察,采集完整的环境数据,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将会推动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削减环境因素对施工进度质量的不良效应。
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要素较为多样化,人机物法环等任何一个因素失去控制,都有可能酿成质量安全事故,危害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人和物饱受安全风险的侵袭,管理人员如果运用的管理模式缺乏先进性与合理性,对施工现场及施工过程的监管不严,在材料、设备、人员等要素的协同作用之下会引发重大事故。所以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全面性的管理体系非常必要,会对质量安全问题做到及早的防控和处理,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参建单位较多,因此会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如生态建设、居民安置等,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易于出现冲突,威胁施工作业正常开展。加强施工组织协调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管理人员要巧妙化解各单位部门之间的矛盾,使之形成共同的利益目标,既能够做好本职工作,又能相互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风险问题,排除潜在隐患,以实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目标[1]。
缺乏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是制约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工作规范化开展的重要原因所在,当前所用制度通常是项目部根据以往企业施工管理工作开展中积累的经验总结的管理办法,对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管理要求了解的不够充分,对于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质量控制责任描述不够细致,没有体现出水利水电工程的独特性,管理制度的可行性不高,难以达成质量控制目标。且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力较差,对施工管理人员的约束和激励不足,施工管理人员违反制度条款的现象屡见不鲜,加大了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风险。
设计图纸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的标准依据,而设计图纸内容模糊、设计标准落后、设计水平较低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原因在于参建单位之间的沟通不畅,设计人员没有严格落实地质和水文的勘测工作,其他单位对设计环节的监督缺位,对设计图纸的审核不够细致,没有及时指出并纠正设计图纸偏差。这种存在严重缺陷的设计图纸被应用到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中,导致项目施工阶段的变更频繁,延误了工程进度,影响了施工质量,水利水电工程的造价成本也容易失去控制。
现阶段,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监管仍集中在事后阶段,出现问题后想方设法的弥补,蒙受的损失无法追回,有亡羊补牢之嫌。监管力量比较薄弱,绝大多数施工人员认为现场监管是管理人员的责任,很少参与到管理工作中,而单单依靠管理人员远远不够。管理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难免会有所疏漏,导致进度质量发生偏差。另外,监管技术有待更新,凭借人工手段监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细节管控难度不小,无法与信息化监管方式相媲美,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已然刻不容缓。
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素质高、能力强的施工管理人员会严格遵守施工方案和管理制度,履行好个人岗位责任;反之,如果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淡薄,经常凭借主观经验行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将大幅降低。有些施工人员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关键技术的掌握不牢,管理人员使用的管理方法比较陈旧,施工单位的技术交底和人员培训缺位,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因缺少优秀人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难以达到预计标准,工程质量整改将成为必然。
要想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工作的贯彻落实,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效,必须加强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特点相结合,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不断优化管理体系,致力于将风险事故发生几率及其造成的危害控制在最小状态。PDCA循环管理的应用给新时期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确立质量控制目标,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并对实践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深层次分析,评估质量控制效果,挖掘当前质量控制工作的不足及原因,采取对应措施处理,对原有计划和现行制度持续性的加以完善,从而促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效能稳步提升。PDCA循环管理的具体实施策略如下所示:
(1)结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特点,构建规范严谨、可操作性较强的质量管理制度,制定贯穿整个施工流程的质量控制工作计划,将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和控制予以前移,明确全体施工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增加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针对实际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风险编制应急预案,为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依据,提高质量控制的实效性[2]。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阶段,管理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进行监管,将线上监督和线下巡查相结合,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确保施工方案和质量控制工作计划的落实。施工单位要加强技术交底,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法,熟悉材料使用和设备操作要领,纠正施工人员的不当行为,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操作的准确度和熟练度,以提高水利水电施工效率和建设质量。
(3)管理人员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检查和评估,找到当前施工质量的缺陷问题,明确质量问题的发生区域及波及范围,对其危害等级进行合理评价。比如说,在两岸边坡与大坝基坑开挖完成,上游碾压混凝土围堰形成后,可能会出现模板安装偏差大、混凝土浇筑裂缝及跑模等问题,这些区域将是管理人员日常检查的重点,需要做好详细的数据记录和分析工作,及时准确的识别质量问题,确定具体原因,如设计方案不合理、材料质量不合格、质量验收不到位等。
(4)在发现质量问题以后,管理人员要与责任人进行沟通,督促其及时整改,并在整改过后再次检查,直到确定质量病害被彻底排除。项目部定期组织质量总结会议,针对近期质量控制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发扬先进可行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完善质量控制方案,为日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保质保量开展提供有效支撑。例如,运用精细化管理模式,优化组织结构,每道工序完工后及时验收,将新标准、新措施落实到人员培训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形成闭环式的质量控制体系。
全面控制是对人机物法环等因素的严格管控,传统质量管理与控制模式不再适用,当务之急是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线上线下监管互为补充,以构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管系统,降低各种不良因素对水利水电施工的干扰,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达标。
(1)组建施工质量控制小组,围绕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目标,利用目前比较成熟的几种质量检测分析方法,如质量咨询诊断、抽样检验、无损检测等,制定质量控制的可行策略。定期举办研讨会和交流会,将质量控制意识渗透到全体施工人员心中,利用各种培训教育活动、知识技能竞赛,强化施工人员的素质能力。根据质量检测结果对施工管理人员予以奖惩,调动施工管理人员参与质量控制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全员合力氛围,规避施工质量风险。
(2)机械化施工时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中需要使用多种机械设备,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监管,目的在于保证机械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以此来提高水利水电施工效率和质量。例如,利用大地雷达声波检测,在不破坏喷锚混凝土的情况下检测混凝土厚度,对检测仪器的精度要求极高。设备管理人员平时要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采用预防性检修策略,以免延误施工进度,这样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就会更加连续和高效,工程质量也能始终处于可控状态[3]。
(3)材料是水利水电施工的物质基础,材料采购时要货比三家,保证材料的质量、规格、性能都符合本工程的实际需求。混凝土大批量制备之前必须进行配比试验,确定水泥、粉煤灰、水、骨料的最佳配合比,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浇筑,采取养护措施,提高混凝土强度。水利水电工程的其他材料要分门别类的保管,运用防水防腐防潮方式,从而为水利水电施工质量达标奠定基石。
(4)技术管理人员要具备创新理念和严谨思维,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方案予以不断优化,运用创新工艺,细化操作要求,提高施工质量。例如,在水利水电站工程左右岸坝肩喷锚支护时,细化喷锚施工作业指导书,要求施工人员规范操作4次喷锚支护作业,且喷护厚度均匀,规避部分未凝固喷射混凝土受重力影响向下流动问题[4]。
(5)施工前期落实实地勘察作业,将水文、地质数据加以详细记录,充分掌握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为编制施工方案给予参考依据。施工过程中,与气象部门保持密切交流,获取气象信息,在气象灾害来临前停工,维护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为高质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提供保证。
精细化管理模式与目标责任管理机制的有机结合,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创新策略,通过构建全过程、动态化、层次化的管理体制,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严格控制,落实质量控制目标。加强对工程设计图纸、技术资料、合同文件、行业验收标准的深入学习,作为控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指导性材料。同时,以差别化管理方针为主导,以质量记录、质量业绩、质量信誉为指标,进行管理等级划分,对外包队伍实施差别化管理。在此基础上,管理人员可以面向具体分部分项工程,根据其规模、结构复杂程度与施工难度、新技术材料应用情况,进行分层管理和业务指导。如在灌浆操作时,对于这类中等规模、结构复杂程度和施工难度评估等级为一般、新技术新材料应用较少的工程,管理人员要指导施工人员以灌浆孔数量、质量为关键控制指标,钻取3个以上深度在10~12m的灌浆孔,借助机械设备进行浆液灌注[5]。
总而言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难度较大,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容易出现质量问题,质量控制不容有失。需要运用先进管理模式,如PDCA循环管理、精细化管理、全要素管理,以实现对施工过程、施工现场、关键因素的全方位、全面性、动态化控制,健全质量监管和控制体系,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在质量控制工作中的参与度,降低施工质量风险,从而为高质量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