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清
“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是古人提倡的待人处世的重要原则,也是尊重他人的最高境界。
西晋皇甫谧“有高尚之志”,他的表兄梁柳被任命为城阳太守,将去赴任。新官上任,巴结的人自然众多,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带着礼品争相送行。有人劝皇甫谧也应该为梁柳饯行,皇甫谧却拒绝道,梁柳做平民百姓时来拜访,他都在自家门口迎送,招待梁柳的也只是日常所吃的“盐菜”。现在梁柳做了一方长官却前去送行,“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这不符合他的交友原则,终究没有去送行。真正有德行的人不会刻意讨好别人,也不会踩着别人来证明什么。皇甫谧迎送不降志,不以一“贵”一“贱”的势利眼看人,可以说是不谄不渎的典范。
北宋时,司马光身居要职,门庭若市。有一年,司马光因坚决反对变法,惹怒了神宗皇帝、被貶了官。司马光倒台后,“树倒猢狲散”,经常来走动的官僚旧交个个唯恐避之不及。只有好友刘器之,像往日一样,每隔几天,都会带上好酒好菜,去找司马光谈天说地。多年后,神宗皇帝去世,新法被废。司马光又当上宰相,那些曾经疏远他的人又来巴结,唯独刘器之不去登门。刘器之在好友风光的时候,不攀附,不阿谀逢迎;而在好友失意落难之时却没有远离,反而安慰他,陪伴他。这种淡淡的君子处事态度,让人肃然起敬。
“上交不谄,下交不渎”,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易。苏轼有一次游莫干山,行至一道观,住持老道见来人衣着朴素,形容一般,就淡淡地指了指椅子说:“坐。”并吩咐道童:“茶。”两人落座后,老道发现来者口吐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入室后,老道客气地说:“请坐!”要道童:“敬茶!”及至发现来者是大名鼎鼎的苏轼时,遂打躬作揖地引进客厅,连声说:“请上坐!”并吩咐道童:“敬香茶!”临别,老道请苏轼留下墨宝,苏轼有感于老道的势利,于是开了个小玩笑,写下了“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老道看到题词,羞愧不已。
在现实社会中,像老道这种“看人下菜碟”的人不在少数。“谄”和“渎”像对孪生兄弟, 总是如影随形,不可分割。一个人欺下,必然媚上,自负中藏着自卑,趾高气扬对应的是卑躬屈膝。“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是最光明磊落的处世方式。真正强大的人心底无私,心中有爱,目中有人,既不会通过践踏别人来抬高自己,也不会通过讨好别人来成就自己。
(摘自《演讲与口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