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与影视学(Drama and Film Studies)是“艺术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与戏剧学同属于艺术学范畴,在学科属性上与美学、艺术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有密切联系。戏剧与影视学的研究对象是“戏剧艺术”和“影视艺术”,是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级学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的深入发展,戏剧与影视学的研究对象也逐步从“艺术”扩展到“表演”“导演艺术史”“影像理论”等领域。本文对新时期戏剧与影视学发展展开思考,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专业建设的思路和启示。
1 学科概述
戏剧与影视学是国家一级学科,下设表演、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戏曲学、戏剧影视文学、电影学、影视摄影与制作、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录音艺术、视觉传达设计、动画、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
我国戏剧与影视学的学科建设起步较晚,这是由戲剧与影视学本身的特点和我国戏剧与影视学的发展历程决定的。戏剧与影视学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涉及多个学科门类。它既涉及戏曲艺术,又涉及电影、电视艺术;既涉及戏剧舞台艺术,又涉及影视制作技术;既涉及戏曲与影视表演艺术,又涉及影视艺术。此外,戏剧与影视学还与艺术学、传播学、音乐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存在交叉关系。电影学在国际上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随着电影艺术日益成熟而逐渐兴起。在其发展过程中,既与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产生联系,又与美学以及艺术学其他分支相互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跨学科研究的日渐开拓,电影研究与其他学科研究的相互结合更趋密切,出现了一些新的分支,如电影美学、电影哲学、电影诗学、电影心理学、电影社会学和电影符号学等。在此之后,又出现了以此为基础的戏剧与影视学。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将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戏剧与影视学也在这时被升格为一级学科。
2 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戏剧与影视学的发展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自2000年以来,有关戏剧与影视学方面的论文和著作显著增加,涉及戏剧、影视等学科领域。从整体上看,全国高校戏剧与影视类学科的科研质量和学术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是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的研究项目选题重复、研究主题偏离、研究方法陈旧、科研成果与社会需求脱节;部分研究项目的质量不高;有些研究课题存在着研究内容空洞、学术价值不高的现象。
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科水平,推动学科建设向高质量发展,成为相关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3 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
3.1 人才培养
培养戏剧影视艺术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也是我国戏剧与影视学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戏剧影视艺术人才、骨干对于繁荣我国文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基础,而学科建设又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目前,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在全国范围内招生,招生规模大,在校生人数多,这一现状有利于学科的发展。但是,该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学生不能做到深入学习,不能结合实际进行拓展性学习;二是学生学习方式落后,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知识学习,也不能与教师进行学科知识的有效沟通;三是一些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因此,提供学生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特别是在本科阶段,让他们能够深入到实践基地、生产一线进行实践体验,是戏剧与影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1]。
目前,全国各地高校普遍设立了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也开设了影视导演、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由于学习体制、学习理念、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在艺术实践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要使这些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必须积极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这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3.2 课程设置
戏剧与影视学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其课程设置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的课程设置,一般是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而定。随着学科发展,许多高校陆续设立了不同的课程设置。例如,南京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将“表演”课和“导演”课分开授课。而戏剧影视导演专业则是将“导演”和“表演”合并在一起讲授。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学科交叉的时代,为了适应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发展的需要,高校在新时期戏剧与影视学的课程设置上,应更好地体现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特点。
3.3 师资建设
学科建设的根本是师资队伍建设,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建设。目前,我国高校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师资队伍总体上呈现出“散”“弱”“乱”的状态,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较为严重,具体体现为:一批有志于从事戏剧与影视学研究的中青年教师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支持;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进入学校后不能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和岗位适应,有的甚至被迫转行;一些学科带头人长期担任行政职务,造成教学科研工作“两张皮”。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发展就很难得到突破。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师资队伍建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进,二是培养,三是激励。引进是基础,培养是关键,激励是动力。引进、培养、激励三管齐下,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的人才格局。
3.4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中国的戏剧与影视学在改革开放之后得以逐步发展。该学科在国外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已经有了百年历史,国外高校和学者在戏剧与影视学的研究领域中有着丰富的经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我国高校的戏剧与影视学教学、科研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因此,国内各大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强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引进国外人才、开展国际合作、举办学术会议等多种方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充分利用国外知名院校所拥有的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学习经验、先进的学习理念以及先进的学习手段和技术等优势条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发展需要的学习模式与学习内容,从而达到推动我国戏剧与影视学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要求。
3.5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信息网络是现代社会中各种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平台。高校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信息网络建设,在为学生和老师提供最新的国内外戏剧影视资讯,方便他们掌握最新的戏剧影视科研动态,获取最新的戏剧影视资料,了解戏剧影视演出信息以及发表自己对戏剧影视的评论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高校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信息网络建设,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远远不够。因此,各大高校应充分认识到信息网络建设在这一专业科研工作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学校与教师可以通过与广播电视艺术院系、社会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合作,共建共享资源,共同组建服务于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发展的信息网络平台;也可以通过与出版社、期刊、电视台和其他媒体合作,更好地为学科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6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就戏剧与影视学而言,该学科的学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大量资金投入。除了国家拨款以外,学校还需要通过自筹等方式,筹集经费。以北京电影学院为代表的高校,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学科建设。这些高校将学科建设成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系统中,给予相应研究人员一定的物质奖励,鼓励大家在科研中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形成良性循环。该措施对于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促进学科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值得借鉴和学习。
3.7 改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近年来高校教育中一个值得重点研究的课题。
但是,目前很多学校的课堂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地记忆知识。这种现象与新时期的素质教育理念是相违背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积极探索、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制作课件、播放影像资料、视频短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幻灯片、录音录像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启发他们拓展思维;利用影视作品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自主创作,通过举办小组活动,提供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
3.8 改善学习方法
从学生主体的角度来看,学生若要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满足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要对学习方法进行改善。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并且举一反三。
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影视艺术史、影视理论、影视批评、影视创作、电影语言等多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基本理论的学习,而且要加强对自身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为此,在实际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结合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增加实践环节;学生要积极走出课堂,赴基层采风、观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在学习中要充分利用影视资源来丰富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在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之后,也要积极进行独立思考与创作。另外,需要加强与影视实践单位的联系,定期去实习基地实训。可以加强与广播电视局、电视台以及高等院校合作等[2]。
4 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戏剧与影视学的发展呈现“飞速化”趋势。要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科水平,培养人才骨干,繁荣文化事业,各大高校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课程设置应更好地体现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特点;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学生也应该注重改善学习方法,积极响应学校和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成为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
引用
[1] 胡智锋,张国涛.新时代十年中国戏剧与影视学科建设回顾与前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44 (10):88-94.
[2] 胡佳颖.关于新时期戏剧与影视学发展的探讨[J].中国报业,2022,535(6):66-67.
作者简介:薛幸怡(2001—),女,河南南陽人,本科,就读于长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