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的美学共鸣

2023-10-05 10:15:52李梦霞
海外文摘·学术 2023年4期
关键词:青绿舞剧时空

2021年,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推出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饱含哲思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蕴征服了观众,成为“一票难求”的年度爆款,后又在2022年的除夕夜登上了春晚舞台,备受好评。《只此青绿》以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进行创作,讲述了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的创作历程,蕴含着浓郁的宋代美学。本文基于此,以宋代美学视角赏析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传递跨越千年的美学共鸣。

1 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

宋代是中国美学的高峰时期,宋人尚意,在诗词、绘画、书法、瓷器等各个艺术领域都追求一种“虚实相生”的精神意蕴。“虚”与“实”原本是中国哲学范畴中的概念,逐渐被引入中国美学和中国舞蹈美学领域中。“实”指实体、实物、实事;“虚”即虚构、虚灵、虚幻。“虚”与“实”的结合,造就了独特的意境,这种意境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追求的至高境界,如哲学家宗白华所言:“画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 这就是艺术意境, 艺术意境主于美。[1]”在《只此青绿》中,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手法体现在舞剧创作的各个方面,使得作品不仅具有现实意义,更具有超越现实的精神内涵。

1.1 编创结构之虚实

舞剧的结构是舞剧的框架与骨骼,是确立一部舞剧基本面貌和风格特征最重要的因素。舞剧《只此青绿》采用了时空交错式的结构,通过时空的虚实交替,探寻出《千里江山图》隽永千年的奥秘,建立古代文物与现代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舞剧一开始的时间定位是在当下时空中的《千里江山图》即将展出的前夜。随着一位故宫研究员(展卷人)“穿越”时空,来到千年前,画卷即将完稿之时,观众也得以跟随展卷人视角,目睹传世名画诞生的全过程。这部舞剧使遥远的北宋与当下时空共存于舞台上,北宋王希孟所在的时空是“虚”,当下展卷人所在的时空是“实”,通过这种虚实相生的时空交错式的叙事结构,让观众在不到两个小时的观剧时间里,仿佛穿越了千年历史,跨越了现实的桎梏,回到北宋,畅游其中,亲身经历了整个画卷创作的全部过程,感受到中国文化传承千年的魅力。

1.2 舞蹈动作之虚实

舞蹈动作是舞蹈的本体,它是一个独特而又复杂的艺术形式,虚实相生的特质使其能成就充满创意和想象力的艺术表达。在古典美学框架下,编导们准确地把握了“动静结合、刚柔并濟、快慢相宜”的美学原则,使舞蹈动作在时间、空间、力的变化中呈现出一种虚实相生的美感,创造出了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

在《只此青绿》的舞蹈动作设计中,编导以“静”为出发点,设计了“落云”“望月”“静待”“垂思”“独步”“险峰”“卧石”等一系列具有象征性的造型动作,同时借鉴了宋代绘画的内敛、含蓄风格,将动与静相结合,在静中见动,柔中见刚,慢中见快,让每个舞姿都弥散出虚实秉承、阴阳翕辟之义,以暗合天地、山川气息吐纳之意象[2],通过静时姿态的沉浸和动时的飒爽利落来展现多样化的形象。此外,舞蹈者的上下身以不同的方式变幻,上身的姿态流动偏向旋律型,而下身则更偏向节奏型,这种多义性的呈现方式,使山、水、人、风骨等元素得以有了更加丰富的意义,浓郁的宋代美学元素和中国传统意趣也就此呈现在观众面前。其次,每个篇章的舞蹈动作的基调设定将刚与柔并济,如《问篆》刚毅、《唱丝》婉转、《寻石》坚韧、《习笔》细腻、《淬墨》铿锵,在刚柔之间呈现出虚实相生的美感,提高了舞剧的整体观赏性。

1.3 人物塑造之虚实

舞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作品美感的表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部作品的灵魂,是作品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人物角色的虚实结合,能够让舞剧结构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舞剧中的“寻石人”“制笔人”“织绢人”“篆刻人”“希孟”是实的,而“青绿”则是虚的,是一种抽象的写意角色。她可以是画卷上的颜色,可以是一千年时空的连接,也可以代表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在《习笔》篇章中的“青绿”群舞,通过“制笔人”与“青绿”的虚实对比,表现出“青绿”们如宋朝山水的秀丽之美,呈现出一种极致写意的视觉表达,呈现出画舞不分、物我两忘的境界。当“青绿”与“展卷人”和“希孟”在一起的时候,“青绿”犹如跨越千年时空的纽带,连接古与今。编导通过人物角色虚实对比,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艺术世界,同时也深入挖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2 “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美

“天人合一”是宋代美学审美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而自然之美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宋代美学家认为,自然是最完美的艺术家,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有着独特的形态、色彩和气息,而这些都是天然的美。同时,他们在艺术创作中也强调尊重自然之美,将个人情感和思想融入作品中,实现艺术与自然的统一。

2.1“圆”之运用

宋代美学的“天人合一”思想中,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符号和形式。在自然界中,圆形是最常见的形状之一,如太阳、月亮、星辰等都有圆形的特征。宋代美学家认为,圆形是自然之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和谐、完整和无限的意义。

在舞剧《只此青绿》中,“圆”的运用体现在了各个方面。首先是圆形的舞台设计,舞台是由四个同心圆转台所组成,时而逆转、时而交错,再配合上控制的三块圆弧形机制,还原了中国传统画卷的“展卷”过程。画中,天地无边,山水无界,一切在行云流水间悄然转化。圆环相扣,亦是时空相交。时间、空间、速度、过去、未来,彼此相互重叠,给予舞台无穷的开放性。其次,在舞蹈编排上,编导将圆的元素巧妙地融入到舞蹈中,如旋转、转动等动作,让舞蹈充满了圆的美感,同时,也增强了舞蹈的流畅感和整体美感。再如,织卷人手里的“圆”竹盘、制墨人的“圆”石墨、钓鱼翁的“圆”斗笠,以及贯穿全场的“圆”月,无不体现了中国人与对“圆”的一种追求。通过追求圆的境界,人类可以与自然浑然一体,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实现自然之美和人类之情的圆满统一。

2.2“气”之表现

在宋代,自然之美被认为是一种“气”的表现,是一种超越形式的、神秘而深刻的美。“天人合一”思想认为天、地、人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在这种思想中,“气”被认为是构成天地人三者的基本物质,也是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纽带。中国艺术家自古至今对于无形之气都有独特的认识,认为中国哲学就是气化的哲学,中国舞蹈美学其实也是一种气化美学。

吕艺生提出《只此青绿》延续的是中国艺术的写意传统,其所蕴含的意义是一气氤氲的气化哲学,而非对西方现代舞的模仿,因此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3]。老子《道德经》中“气”字共出现了3次,体现了丰富的气化美学思想。如第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的“冲气”蕴含了“气”的律动美感,即阴阳合和之气,孤阴不生,独阳不长[4]。《只此青绿》中一开一合、一挥一挽、一屈一牵、一弯一直、一高一低运动时,反映为一阴一阳往复回环,正是中国气化美学精神的体现。

2.3“合”之追求

历史进入宋代,以老庄哲学思想为基础而产生的“自然”美学思想,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对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在艺术创作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合一、心与物的合一、主观与客观合一。

在舞剧《入画》这一篇章中,张瀚饰演的希孟在進行《千里江山图》的创作时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他完全将自己沉浸于自然之中,最后随着画卷的完成,他缓缓地走入画中,将自己与自然合二为一,呈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美。手艺人的舞姿与其技艺完全融合,也体现了一种“合”之追求:制丝少女的动作如水般轻柔,篆刻人的舞姿充满顿挫感和金石气,采石老者如巍巍块垒,制笔妇人的动作干练爽利,他们呈现出“心物合一”的状态。“青绿”与“明月”交相辉映的意象表达中,传递着“此画与天地众人共绘,往来者,但见青绿足矣”的诗情画意,折射出中国古典美学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生命观和宇宙观。舞剧以“道法自然”的审美意趣,强调客观与主观、自然与人、身与心的统一,达致庄子《齐物论》所说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美学境界。

3 简约淡雅的理性之美

简约淡雅是宋代美学的又一重要特征,是一种理性的美感体验,是追求内在精神境界和文化品位的表现。宋代理学的发展对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理性的思考方式和严格的审美标准,同时也提倡理性和情感的统一,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简约淡雅,强调减少不必要的装饰和繁琐的细节,强调清晰明了的形式和简洁的结构。这种审美理念反映了宋代时期社会思潮的特点,即追求内敛、清新、素雅、自然的审美情趣。

3.1 清丽雅致的服装设计

舞剧《只此青绿》的服装造型采用宋朝美学原理,各种优雅古朴而又富有韵味的中国古典色彩的运用,让人徜徉在具有“郁郁乎文哉”的宋代美学和中国传统意趣之中[5]。剧中的“织绢人”“篆刻人”“磨石人”“制笔人”“制墨人”,透着《蚕织图》《撵茶图》《瑶台步月图》等宋画的影和意,强调留白气质、概括和简约。舞剧中“青绿”的服装,颜色以《千里江山图》中的石绿、石青为底色,运用了不同种类的棉麻布质材料,在服饰的款式类型上突出宋代审美的雅致感。在《习笔》这一篇章中,男子头戴簪花,别有风趣。宋代是男子簪花习俗形成和兴盛时期,是宋人审美情趣与文雅的精神面貌的反映。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底蕴。服装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时代文化呈现的艺术载体。宋代的人们用极简、极素和极拙创造了世间大美。舞剧中清丽雅致的服饰传达出宋人清雅、简约的审美旨趣。

3.2 以简胜繁的舞台设计

舞剧《只此青绿》舞台的整体色调素净雅致,让观众感受到含蓄隽永的东方意境。创作组在舞剧的舞台设置中引入了许多新科技以及数字技术,拓宽了舞台的表现形式。现如今的许多舞蹈与科技结合的作品,由于科技的运用不当,很容易使舞蹈与科技本末倒置。但该剧即使运用了极其繁复的舞台技术,却始终以艺术为核心,以科技服务于舞剧的意境创造,带给观众最为纯粹的审美体验。舞剧在舞台布景上主要强调了留白,舞剧中展卷人的一张“长桌”,希孟的一盏“古灯”,以及贯穿舞剧始终的那轮“明月”都传递出了“留白”之美。编导以极简的舞台布景,留予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与宋代美学思想不谋而合,宋人用极简、极素和极拙创造了世间大美。

4 结语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启迪于伟大而再创于伟大,主创团队踏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浪潮,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素材和灵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整个作品凭借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宋代美学气质,让观众感受到了跨越千年的宋风雅韵,激活了深藏于人民群众内心深处的中华文化基因,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佳作。

引用

[1] 宗白华.宗白华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

[2] 张晓凌.“只此青绿”:古典山水精神的返场与再生——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观剧所思[J].艺术评论,2022(5):2.

[3] 王一楠.以舞入画:从《千里江山图》到《只此青绿》的跨媒介探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2(5):8-13.

[4] 吕艺生.《只此青绿》的文化意蕴[J].文化艺术研究,2022, 15(2):68-72+114.

[5] 刘毅青.气化与气氛:中西美学的比照与对话[J].中国文学批评,2022(3):94-103+191.

作者简介:李梦霞(1998—),女,苗族,湖南怀化人,研究生,就读于广州大学。

猜你喜欢
青绿舞剧时空
青绿人家
心声歌刊(2022年5期)2022-12-18 02:32:54
山河间的一抹青绿
人民交通(2022年22期)2022-12-02 06:46:32
百科全书舞剧
家教世界(2022年25期)2022-09-23 06:49:10
跨越时空的相遇
舞剧《瑞鹤图》剧照
艺术评论(2020年1期)2021-01-23 06:58:44
镜中的时空穿梭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凡设青绿 体要严重 气要轻清 青绿山水画法探源
紫禁城(2017年9期)2018-01-03 01:30:54
早春舞动出的“DANCE-OPERA”——现代舞剧《早春二月》观后
歌剧(2017年4期)2017-05-17 04:06:51
时空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