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
(华侨大学美术学院)
随着时代的进步,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万物都会更新迭代,对于设计学理论来说,社会创新亦是如此,社会创新的发展绝对不是单一线性发展的,而是穿插各种事物相互影响的结果。
科技的进步会影响生产工具的更替,从而引起经济领域的巨大变革,互联网承担着沟通媒介,以互联网为基础构建信息传播工具,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分布式网络的崛起,使得每个单独的个体能够参与进来,个人的地位才得以重视,强调了以人为主体,人的需求才会得以解决。
社会创新成为现代社会的热点话题,首先是人们的生活质量指数提高,物质需求也迫切需要改善,整个创新结构需要不断地调整,常规模式的路径依赖于打破常规的创新;此外社会群体与个人的分布式问题,社会问题与分布式网络的崛起之间的矛盾,其次是经济问题,成本的增加与新兴的社会经济都需要社会创新的新模式解决。
社会创新的结构有两种,一种是“蜂式”,另一种是“树式”。蜂式结构如同字面意思由小而敏捷的独立个体,分布不同的工种,分布式系统运营管理社群,彼此之间相互合作,整合集体的劳动成果,来解决共同面对的问题。这种协作模式,分布式点状相连接,由底层自发向上的模式来探究问题。另一种结构是树式结构,这种模式由顶层组织,例如由政府自发而下的政策改革,渗透到每一个底层部分,由每个部门执行任务。蜂式结构与树式结构的行动出发点和结构运转的过程不太相似,但是每个分支部门都是对现有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运用,最终的目的都是通过社会创新达到预期的成果。
社会创新是一个共创的社会项目,是个体为集体服务,统一为共同的愿景服务,社会创新构建的最优解的方法是各个部分高效的沟通,通过各自的技术领域最大化地展现自身的设计能力和协作能力。
社会创新最大的载体表现的是在建筑领域空间结构和空间功能的更新,沙利文曾经提出形式追随功能,从而体现功能的重要性,当代中国的形式表现主要突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播,彰显中国的文化自信,以泉州为例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但是传播力度薄弱,国家人口主管部门宣布,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也相应地进入了老龄化时期。衰老与死亡是自然规律,现在已进入了传承人的衰亡高峰期,急需形式与空间功能的社会创新手段融入现有空间。空间功能的目的是为人服务,同时社会创新是由不同主体发力所构架,从而社会创新过程中空间功能的运用目的不单单是为了单一的人,更加地注重文化在人这一属性的传承,而迸发更大的文化影响力。
以社会创新为基础,空间功能的创新需要满足四个方面,分别是空间合理性、文化传播性、功利满足性、可持续发展性。空间合理和功利满足是创新的首要方面,只有满足基本创新需求和空间盈利性才能带来可持续性和文化传播属性。
空间功能性是以空间划分为主,不同的空间需要满足不同的功能,同时还需建立新颖的设计空间,才能吸引目标用户,以博物馆空间为例,除了基本陈设外,需要建立互动属性空间,建立在听、闻、见、触等感官属性空间。同时需要合理的动态空间线连贯起来,使得更加合理。
功利满足性是建立在流动线上,在目标用户群体集中的位置进行布置空间,只有满足功利性,才能灵活运营整个空间。
文化传播性和可持续发展为上层建筑,表达更深层次的内容,是空间的最终目的和理想。文化传播为内容导向,需要文化载体为前提,现代技术手段传播和现代思维能力创作,形成新的文化传播路径,才能促使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金鱼巷,泉州古街巷名,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府文庙广场附近,与中山路交接。金鱼名称来历,金鱼巷在宋代时被称作谢衙,因福建转运使谢仲规曾在此建宅。年久宅废,他的后裔在原地建造祠堂,造了一块匾,上书“金鱼世第”,因此而得名。金鱼巷距离传统市中心只有几公里,是泉州传统建筑的中心地带,许多建筑由于年代久远,空间的功能无法满足现代的需求,需要社会创新的设计手法进行改造分析,才能更好地发挥建筑的空间功能,更好的链接传统文化在人流量中传播。
巷口用地较为合理,在巷口与街道相连的位置商户居多,在内道为传统居住空间,从动静方式表现,生活边界较为合理,但是在产业功能的使用较为不灵活,带来的收益空间为私营,给集体收益的表象和文化传播的表象较为弱,需要进一步发展构架。
金鱼巷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心地段商业空间的传统建筑,对于传统建筑如何保持历史时代感,又兼顾现代社会的使用功能对于设计规划来说是一大挑战,空间功能的正常运转需要调整基础工艺设施的问题,如器械、厕所管道系统、水电力运输,宽带光缆,都需要更新新时代的工艺标准,是一切空间运营的基础。
空间功能的创新,是基于基础的空间而开发出来具有吸引力的空间,是非往常的空间,此空间具有独特性,例如广州K11商业广场与艺术市场结合,将艺术产品放置在商场空间,即达到美陈作用又达到艺术品销售和展示作用,又例如长沙太平街臭豆腐博物馆,采用猎奇的表现手法,在视觉和嗅觉等感官作为突破口营造特殊性空间,渲染产品最大的空间氛围感。
金鱼巷口以金鱼作为元素表现,在层次的表现只突出在基本的载体表现上,例如地板砖、墙绘、电箱和广告宣传册上,在空间运用的载体表现甚少,在空间建筑上,可建立金鱼元素馆,例如迷信的金鱼水池,神秘而又吉祥如意的建筑空间;感官的表现手法也较为单一,可以在水渠养金鱼,设立好运投币池,既达到视觉效果,又可以互动,还能营造商业的可持续性,打造商业空间卖点。
空间流动性,单独空间的设立完整需要空间流线的配合才能正常运转空间,所以流动性的导向是非常关键的要素。流动性起到导视作用,以湖南长沙太平街为例,太平街巷头和巷尾是临街大道,巷子人流量大都是以临街商铺为主,每隔百来米会有小巷口,往里走都会暗含各种大型空间,如不定期举行的展览馆,小型舞台,各种现代猎奇的商业展示空间,捕捉年轻人群的心理需求。空间层次都是从巷主干道中心为核心商业利用元素,许多都设立无座,快捷高效,越往外层空间面积依次递增,主打以空间体验氛围为主的商业模块;从核心到边缘是动往静的流线倾向,使得空间流动性更加的合理。
文化空间更加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文化空间的传播性,文化空间与商业运营相结合可以促使消费群众形成潜移默化地影响,更加主动性地学习表现力,才能发挥文化传播更大的价值。
文化空间的设立往往是属于公益性质的范畴,商业属性的能力相对要弱,在文化空间设计文化展示空间、文化体验空间和文化自媒体运营空间,在泉州地域,可以单独售卖非物质文化遗产售卖专柜,在空间上渲染文化氛围,营造地域文化的最佳手段,采用的流线为导向性线路,例如宜家商城,单一流向线路会充分利用商业空间,使得95%的陈列展示和销售品都能被消费者所注意。文化空间也需注重动与静,文化场馆空间应为寂静的空间,文化售卖空间可为喧闹的空间,例如西街游客服务中心二楼设立文化展览空间,由于空间狭小,又与轻食饮品空间过于接近,使得文化展览空间过于喧闹嘈杂,无法细心地去观赏文化陈列。
产品载体的文化度提高,开设文创专柜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空间,应向全市和符合泉州特征的文创产品以寄卖的方式营销,使得民众有更大的参与感,引发更大的讨论度。好的文创设计需要大众市场的检验才能成为好的设计,使得设计者拥有更大积极性,也通过设计市场推动设计文创产品更新换代,使得消费群众能够体验更好的文创产品,激发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了解度,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足以证明泉州“活”文化充斥着整个泉州,从泉州的传统市中心开元寺建筑到各个县城的非物质文化的活手艺,泉州是一座文化宝库,但是现代文明的冲击,传承人也在不断地减少,需要政府有效的手段进行干扰,除此之外,从建筑载体上创新的角度,非遗文化需要有效地与功能空间结合。
非遗文化的空间是文化空间的一部分,也是地域突出特色的一部分,泉州传统优秀资源丰富,但是传播手段较为单一,需要更好的空间载体和更好地传播手段进行文化的传承。非遗文化在空间范畴设立非遗活态化的多功能场馆,由于不同的非遗属性使用的载体也是不一样,空间的陈设以及空间的体验,整个生态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以关中非遗馆为例主要包含目标用户,利益相关者,数字化体验触点三个部分,且三者功能不同,但具有相互依存与共生的关系。
非遗文化的创造是要以用户为中心,许多青年人群并不排斥传统文化,只是传统文化对青年人群没有太多的吸引力,作为设计者需要在非遗文化上创作与时代结合的新鲜事物,喜闻乐见的事物,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例如,非遗文化在传播手段可以使用现代元素插画,国潮风插画,以及更多的动效设计,以北京故宫文创为例,文创与流行语结合,与故宫的猫元素融入故事场景,IP角色的赋予都是现代新型的创作载体。只有洞察用户的迫切需求才能给非遗文化带来更多的话题热度,才能吸引用户。
非遗文化的高效传播需要传播端口的多方协作,多方面多方位的合作才能一起撑起非遗文化的传承,每个不同角度运作者都应该去发声,解决实际的问题,才能促使良性的运作,使得整个层面可持续发展。
以政府层面作为运作者,更大的功能是调节和资源的合理分配,更多的属性在与文化层面的指导和归纳总结概括。协调非遗传承人、设计师、策划者和后期商户运营的关系,保障不同群体的最大社会价值和营收价值。作为个体商户,除了本身的盈利属性外,还需承担文化传播者和文化服务体验的工作,能够使得非遗文化更加贴切地向消费人群传播文化价值。作为设计师,更大的角度是站在文化产品上,“让非遗的产品能够说话”是产品设计师的最大独特性,这一方面需要与非遗传承人共同合作,在历史的沉淀与现代科技手段的创作是具有颠覆性的难度,此外还需包装设计师的介入,除了产品的平面包装属性的表达还需以产品本身的属性打造特殊性的包装,更加注重包装的运输属性。除了以上的协作方,还需媒体与自媒体的运营,在现代信息爆炸的时代,好的产品也需要媒体手段的运营推广,需要推销自己,好的产品需要媒体专业人士的推广,只有多方的合作才能把泉州的文化传播出去。
社会创新视角下的功能空间创新设计是传统建筑空间和现代商业空间杂糅的街区非常尖锐的社会话题,在建筑社会创新中,首先需要考虑空间的合理性,基本空间的合理才会保障新的空间正常运营,是基础中的基础;第二是功利性的满足,在场所的运营团队只有功利性地满足才会真真切切的用心服务,是保障创新空间运转的根本;第三是文化的传播性,文化的传播是最终的目标,商业空间传播文化价值机制是非常高效的方式,是能够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第四是可持续发展性,在各个环节之间相互穿插,运行部门的多方协作,需求方与各提供方之间的良性沟通,才能促使非遗文化的高效传播和社会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功能空间的创新能够推动非遗文化在商业巷口的文化传播,对青年人群和消费群体形成潜移默化地影响,只有满足空间合理性、文化传播性、功利满足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才能提高金鱼巷口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空间的建设需要长期的运营才能发现弊端,期限时间长,需要不断的迭代才能推进可持续的发展,社会创新视角下的空间功能的高效协作性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完整生态体系,对类似传统巷口临商业街区的社会创新建设提供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