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陶艺设计中的古代审美意识分析

2023-10-05 23:32魏传涛
河北画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道家陶艺

魏传涛

(湖北美术学院)

从审美概念本身的角度来说,我国陶艺的审美问题可能会涉及多方面概念的阐述,比如审美和审美视角,审美是一种较为主观的心理活动,人们基于理智和情感、主观和客观等多对矛盾的概念对外界的世界产生评判,最终在行为导向上表现出一种趋同和取舍。对于现代陶艺而言,陶艺家需要采取怎样的角度去体会生活、观察生活,就有可能会创造出怎样的陶艺作品,因为他认为那样的作品是好看的、美的。站在审美的视角观察,我国现代陶艺艺术需要具有审美的方法和审美的创造能力,这一点其实在我国古代陶艺审美中就能可见一斑。

一、现代陶艺设计中的古代审美观念

(一)缘起

站在起源的角度,现代陶艺中体现的古代审美观念其实来自早期的中国哲学,在传统的哲学观念里,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原则是要天人合一,尊重自然才能善待万物。在古代的审美观念中人和天是一体同源的,因此人在审美过程中需要关照到整个自然和社会的运行规律,不断地亲近自然,在不断地生产实践和劳动过程中加强对人类历史的探索。我国有着5000年生生不息、血脉相连的文化历史,这就造就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古代哲学中,人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无数哲学家都认为天地人三者是合一的,这就说明中国祖先认为自然和人是不可分割、相伴相生的一对概念。古文中有“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这一说,这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中的重中之重与核心内容。

在中国传统审美观念里,无论是花草树木还是虫鱼鸟兽都有审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只有用心悟道,追求自然的心境,才能让万事万物在自然中显露其最本真的形态,这样的审美观是中国哲学对美丽二字最深情的诠释。《易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它的胸襟之博大令现代人叹为观止,我们可以认为中国最早的传统美学观就源自于此,它是中国祖先大智慧的体现,在这部书中记载了对人文地理和天文知识的探索和思考,从简单的自然形态中悟出人与世界相伴相生的关系。人和自然一定要发生相互作用才能连绵不绝,让人类群体在有限的时间中生生不息。正如一句诗文所说,“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应如是”,这也就是说在看美景的人殊不知自己也是美景之一。易经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变化,变才能通,这是重要的一个美学逻辑。独阴不生、孤阳不长,万事万物只有互融互通才能不断发展。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传达的美学观是一种天地交融、自然结合的状态。后来,我国以陶艺艺术为代表的各项艺术观念都继承了来自中国古代哲学的美学观,并对其进行了继承和扩充。

(二)道家审美

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体系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在道家哲学思想的指引之下,我国美学形成了阴阳相生的主题思想,无论是审美的课题还是艺术创作都具有生命力,道家哲学构成了最平淡也是最质朴的传统美学观,为后来的中国陶艺制作在审美取舍上奠定了基础和源泉。道家思想的哲学核心就是道法自然,认为宇宙就是天道,也可以称为宇宙之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无中生有,从而生长出天地万物,并且决定天地万物存在的规律和发展的形态,认为天生万物也就是天,允许万物不断地生长和发展,在自然美之中寻求天道。之后庄子继承了老子对道的阐述,发展出了朴素自然主义思想,以道为核心和基础的美学观对中国传统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表现在审美观上就是提倡自然美,恍若无为。道家自然的审美观念和超脱物质的优雅可以把自然界看作是美感的来源和体现,让人和自然之间和谐相处,这也是道家哲学所认为的基本美学本质。

(三)儒家审美

除了道家之外,以孔子为核心的儒家体系也对古代审美观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所谓礼义廉耻,儒家思想是以礼为核心和规范,以人作为最终的追求。在儒家思想的体系中认为,人类需要依赖天地万物而生存,因此必须要善待天地万物。所谓仁者爱人,这些都是仁爱和礼教在审美高度上的体现。相对于道家的清静无为,儒家更提倡的是中庸之道,希望万事万物都可以安守本分,在其位、谋其政、各尽其责,儒家思想的哲学观更偏向于入世而不是偏向于出世,因此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在政治上的强势地位也就意味着儒家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审美观念,同时也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与基本的价值取舍。实际上,儒家思想和儒家哲学是对美学观影响最大的一种历史学派,它对道家的思想并不排斥,反而吸收了道家自然观和社会管理的精髓,汉代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就是其代表。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和,所谓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都体现了人们对和谐的追求,表现在审美观上呈现出的是一种系统性而不是分割性,无论是天地还是人类又或者是艺术创作,都应当看作一个整体,充分体现其丰富性和多样的价值。儒家学派对审美观的影响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中体现出更加积极的意义,表现在现代,人们逐渐把儒家审美观改变成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思潮。除此之外,儒家思想更加承认个体的差异化,而不是一味地追从集体化,它关注由不同的个体差异所导致的审美差异并接受它,奠定了我国艺术作品审美多样化的形态[1]。

二、现代陶艺设计中的古代审美意识体现

(一)道家审美在陶艺设计中的体现

古典审美的开端从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开始,这一思想就否定了人为有意识创造出来的天和地,建立了以道学为中心的审美思想,这种美学体系它的中心概念并不是美,而是道和气,这是两个相伴相生、相互转化的产物。道德经中有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所产生的混沌之气是宇宙初开的状态,宇宙万物也就是从这团混沌之气中生长出来的,因此审美的最高核心是道,这也是气象和道学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互为主客体,相互映照。从这里可以看出,道家思想对于审美的观念并不趋向于形式化,而是趋向于对生命本质的把握,这也告诉了我们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的时候必须要体现出宇宙的本体,这样的艺术才是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的。在现代陶艺设计上,无一不体现出道家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子,在古典美学中正是因为万物同宗同源,所以人才会自然亲近世间万物,这种亲近感是天然而生的,并不是后天强加的。同时,传统的哲学和美学观认为道和气是对人性情的一种决定,因此也必然会影响人未来的发展之路和生存方式,但是道和气有阴阳之分,因此在其作用下可以催生出无数的艺术表现形式。

以陶艺艺术为例,陶艺作品在造型上不拘一格,线条流畅,色彩上普遍较为简单,体现出明显的自然感,也有些陶艺工艺品色彩较为鲜明,造型比较夸张,这些都是道可接受的范围。在陶艺作品的设计中对于自然形式的追崇是非常狂热的,可以说陶艺作品是对生命和自然的写照,用陶艺的手法来呈现出来,这是一种对自然生命的关照和映射。到了现在,陶艺艺术在不断的发展中,陶艺艺术家用艺术化的语言呈现出古代审美的观念和思想,更加适合现代人们的生活,但无论是何种制造方法,最终都离不开对生命和自然本真的观摩和抽象的思考,需要对生命万物和事件的本源展开探讨和追溯,并且把这些感知用陶艺艺术手法的形式来体现出来。这样的陶艺艺术更加具有生活化特色,能够连接人和社会,并且让人得到最本真的自然感悟[2]。

在陶艺设计中,很多设计家会用静态的泥土材质去捏出造型,传达自然本真的状态。自然的面目并非单纯不变的,而是丰富多彩、各自不同的,因此在陶艺作品的造型上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艺术手法来展现出自然的面目。例如在陶艺灯具的设计上高低有落差,这样的造型可以给人视觉冲突,也有些陶艺作品在设计时两边对称均匀流畅,这样的线条更加和缓,能够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平和。而在陶艺艺术的图案设计和装饰设计上,这种自然感也是尽情流露其中的,能够给人带来更加流畅的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一个优秀的陶艺作品必须要蕴含着自然的本真,它体现在设计形式上,也体现在生命力的传达上,同时还能够让陶艺作品具有功能性和实用性。人类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人和自然不可分割,因此陶艺艺术也是自然艺术的一部分。除了造型上的变化无穷外,陶艺艺术设计还可以通过色彩对比、调和和关联等不同的手法加入生活化的设计元素,比如在陶艺中利用釉料装饰、肌理装饰,提高陶艺的艺术感和美学品位[3]。

(二)儒家和谐审美在陶艺设计中的体现

儒家思想对陶艺艺术的审美影响体现在仁义礼智信这些更加入世的部分中,强调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对和谐的追求。具体而言,首先礼这个核心观念体现在社会政治风俗和人际关系网络之内,它指的是中国社会的公共秩序和封建社会的等级体系,这就说明了古代审美观也充分展现出了对社会内在秩序的思考和探究。儒家思想有云,“克己复礼为人”,这样的思想体现在陶艺设计上具有多方面的展示,例如作品的造型、色彩、功能、装饰的选择都是对审美价值观的阐释和塑造。陶艺艺术在古代和人类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在它体现出强烈的艺术性同时也表现出强大的实用性功能,这种对儒家礼道的诠释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陶艺创作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表达出明显的人文色彩和人文意义,在陶艺的设计上作品往往内涵丰富,比如借助尺寸,花纹,色彩,体量等不同的概念来展示出儒家思想中美好的人生理想和和谐的社会道德观念,展示出古人对和谐价值伦理的追求。不一样的陶艺设计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有些陶艺作品体型上比较圆润丰满,让人觉得世界是和谐而美好,追求生活的圆满;有些陶艺的图案装饰中添加了凤穿牡丹、白鹤驾云、鸳鸯戏水这些具有吉祥意义的图案,有些并非平常百姓家可用,比如明黄色和描金器具则只有王公大臣乃至皇帝可用。这样的陶艺设计是有一定的寓意的,它就意味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陶艺作品体现的是古代的纲常伦理关系。而在现代,随着社会不断地进化和社会体制的改变,封建社会早已不存在,等级制度的区分也烟消云散,但是古老的社会给人们留下的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庭和睦这些正向的观念依然有利于维持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没有被陶艺设计所淘汰。在现代陶艺作品的设计中需要达到对礼教的升华,让其富有新时代的精神文明之审美,这也是人类思想群体的进步。

其次,除了礼教之外,仁爱也是儒家传统美学的重要取向,它关注的是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和谐,这种思想体现在陶艺设计上反映出人类对生命本源的思考。在陶罐的各个部位,比如陶口、陶颈、陶腹、陶底,这些部位都可以和人体的四肢和躯干相互对应,在整体形态上,设计上下呼应,左右连贯,线条流畅,让观赏者本身能够感觉到一种审美的亲近感。在陶艺设计中需要加强对作品情感功能和艺术表艺功能的升华,通过观众对艺术品的审美能够和作者之间产生情感交流和时空互动,这些艺术形式具有时代特征,表现出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之间应当以更负责的态度和关系去相处。在古代儒家审美体系中认为人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只有对社会属性在内心中信守和遵从,才会打造和谐美好的人类家园。

(三)和谐的审美追求

无论是道家思想还是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艺术审美中和谐都是其不变的追求,这一点在陶艺艺术中也有所体现。制造陶艺作品需要技术也需要审美和道德,融入和谐观念,认为天地、人和艺术是一个有机整体,万物和谐统一,展示出的是一种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大美之美。所谓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把一切美的形式都蕴含在不变的自然规律中。在陶艺设计中最能够体现和谐审美的代表是茶具的设计,茶具设计无论是在造型还是在制作工艺、装饰材料、色彩选择上都能够展示出我国古代审美的集大成之属性。我国茶具的制造在远古时期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除了平常百姓家设计出的生活茶具之外,王公贵族所使用的茶具也体现出了多功能组合化的审美特征,展示出了作为陶艺作品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兼具。古代传统的和谐之美表现出内敛收缩,含蓄朴素,不同的陶艺设计作品在形式元素之间都有相互影响的作用,比如在材质选择、形态设计、色彩挑选上都不能够脱离整体而单独存在,任意两个元素之间都能够说出来其中的关联性[4]。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陶艺设计中需要加强对古代审美意识的分析,通过追本溯源了解陶艺艺术的古代审美缘起,在道家审美和儒家审美的双重裹挟之下形成了现在我国陶艺艺术的集大成者。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道家陶艺
“疯狂”的陶艺
漫画道家思想
学陶艺
做陶艺
儒家思想与书法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