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2023-10-05 23:32:02宁文静
河北画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艾克结构主义空间

宁文静

(苏州大学)

一、结构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一)结构主义的起源

结构主义思潮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法国兴起,代替了形式主义而成为了统治思想,结构主义理论认为世界不是由事物组成的,而是由它们的结构关系所组成的,结构是所有事物在世间的存在之道。之所以被称为结构主义,是因为属于不同流派的研究者们,都使用“结构”或者相似的观点进行阐述。

结构主义起源于语言学,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了对语言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研究,他将语言比喻成一个结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语言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秩序,任何语言能够表达其情感或意义都是因为这个“秩序”在起作用。索绪尔所著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后乔姆斯基强调研究语言的生成能力,他认为语言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成能力,他的观点也对结构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法国的心理学家拉康将结构主义在心理学方面加以运用,从而产生结构主义的心理学。

(二)结构主义的发展

而后结构主义思想逐渐成熟,从语言学研究开始蔓延,涵盖影响整个西方世界的社会学、人类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美学理论方向等多个知识领域。结构主义思想的本质是研究对象细分为若干个组成元素,通过逻辑结构形成完整的整体,而此中的逻辑规律就是结构主义的核心。结构主义哲学总结概括了一套世界观和方法论,通常反映在一些特定的人文学科和研究方法中。结构主义理论包含三点主要特征:整体性、转换性和自律性。整体性是指一个整体可以分为若干个元素,想要研究这个整体,我们可以从这些元素之间的联系、组成关系来了解。转换性指整体中的元素并非静止的,可以相互转换但本质不会改变。自律性是指这个整体内部各个元素不受外部影响,相互制约、调节。

结构主义作为二十世纪思想中的一支,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使其能够像自然科学一样“精确”。

二、结构主义的建筑理论

(一)结构主义与建筑

二战前,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已经十分广泛,以现代主义倡导的功能主义为核心,大量的“方盒子”建筑被建造出来,原有的城市风味遭到破坏,二战后,由于战争带来的创伤,人们积极寻求人本身的价值意义,提倡人性的自由,在资本主义扶持下的经济建设中,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们描绘出了“理想城市”的蓝图,冰冷、形式的风格遭到了反对。在1956年,CIAM在南斯拉夫召开了第十次大会,会议最后终止了CIAM,成立了“Teamx”(10人小组),希望可以重新规划宜人居住的新城市。“10人小组”成员主要为荷兰、英国等欧洲国家的建筑师,他们首先肯定了功能主义建筑的合理性,但是要规避功能主义建筑对人的忽视,要把人作为建筑的首要考虑因素,倡导在城市建设中,建筑师是形式建设的帮助者,而不是人们生活的变革者。在结构主义的影响下,针对城市建设,“十次小组”提出的变化、生长、共存概念,希望城市能在每一代人的更替中不断变化赋予新的意义,可以与人共生共存。

建筑学从结构主义借鉴了语言学和符号学的参照模型,将其转化成自己独特的设计方式。结构主义思潮对建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结构主义思潮让建筑师更多地从社会化、人性化的角度去考察建筑空间与人的相互联系,从而突破功能主义的桎梏,二是将结构主义与形态学、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建立功能流线与建筑的联系,打破旧的设计程式。

(二)荷兰的结构主义建筑

出于对现代建筑的功能主义和狭隘的理性主义的批判,以荷兰结构主义建筑师范·艾克、赫曼·赫兹伯格等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建筑大师,他们反对受功能主义影响下建筑的冷漠,反对受表现主义和雅典主义影响下建筑的过于主观情感化的特点,结构主义建筑师们的目标是建立一种介于这二者之间的建筑,即从人性的角度和生活的本来面貌出发,在看似繁复、无逻辑的建筑中,实则蕴含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秩序结构,这样的建筑虽然结构复杂,但是整体框架完整,逻辑严密,使得建筑具有了持久性。

大部分建筑流派是理论作用于实践,而结构主义建筑与大多数建筑流派不同的是,结构主义建筑起初并没有十分完善的理论,其设计方式最初被称为组态设计,从范·艾克的阿姆斯特丹孤儿院案例开始,后又经过多位建筑师不断地学习探索实践,最终由赫曼·赫兹伯格对其进行了概括,并提出了结构主义。

在1959年,荷兰建筑杂志《论坛》进行了更新,以范·艾克、雅普·巴克玛等人为核心,赫曼·赫兹伯格等年轻建筑师成为杂志的编辑,以《论坛》杂志为原点,猛烈抨击了荷兰建筑的现状。更新后的杂志以“门槛和相遇”为主题讨论了室内外和过场的问题,范·艾克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来对抗现代建筑中的“通用空间”和“均质空间”概念,他认为区域感是建立人与环境认同感的关键,因此“门槛”意味着从一个区域进入另一个区域的“中介”,是整个建筑空间中最优先考虑的问题,而这正是建筑的可贵之处。

三、结构主义建筑分析

(一)阿姆斯特丹孤儿院

提到结构主义建筑,就必然会联想到这个案例——阿姆斯特丹孤儿院,阿姆斯特丹孤儿院是范·艾克前半生最重要的建筑作品,后成为了结构主义建筑的标志性作品。

自1940年以来,范·艾克一直在研究空间在人类行为和人际关系中的相互作用,在与人类学家赫曼一起考察研究非洲的原始部落时,他发现在原始部落中,群体行为和房屋的几何形态是对应的,在此基础上,他对现代建筑的“空间”质疑,从而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场所。

1950年中期,范·艾克开始设计位于贝尔拉格规划的南阿姆斯特丹的边界阿姆斯特丹孤儿院,用以替代之前的修道院的收容所,这个项目计划收容125个从几个月大到20岁不同年龄层次的孤儿。

建筑的主入口位于广场里面,广场是人们进入建筑内部的一个过渡空间。孤儿院采用单元式平面,范·艾克说,这个建筑是按照一个小城市设计的,设定了3.6×3.6米的基本结构框架单元,房间以10岁为界限,按照孤儿的年龄段分为两大块,再按照年龄与性别将两大块分为4个空间,范·艾克将每个小空间作为一个家庭。在10岁以上的空间设计中,建筑师按照普通住宅的模式,活动室与就餐区并在一个空间,并对地面做了高差处理,从而进行了区域划分。

考虑建筑的采光,采用了后退式的布局,墙面采用玻璃砖或者玻璃窗,并为每个家庭单元设计了内院空间,联系空间的内廊被处理成街道。空间顶部采用强化结构单元空间感的穹顶设计。

从建筑施工的角度来说,建筑的任意一个单元的柱子、梁、穹顶等都是采用同样的处理方式,在填补的墙体、窗户和门上做出了改变,这也是结构主义的一个特质:既能给使用者带来稳定的感受,又能赋予空间不同的运用形式与变化,从而实现这个建筑空间的多样性,整体建筑既不会使人感到沉闷,通透的空间设计也能让人有更加良好的视觉感受。

范·艾克将建筑视作是一座城市,房间是“城市”的建筑,走廊则是“城市”的街道,让孤儿院的孩子们能够有“家”一般的归属感。在这件建筑作品中,建筑师从整体关系出发,重视建筑中人的使用场景,重视人与空间的关系,这与当时主流的功能主义建筑不同,不再简单地将建筑的各个部分将进行分层,而是将重点放在整体结构和建筑内各个空间之间的联系上,也就是前文中所提到的“中介”。建筑整体被分为若干个部分的单元,这些单元独立明晰,却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了完整的空间体系和严密的建筑秩序。

(二)比希尔中心办公大楼

由赫曼·赫兹伯格设计的比希尔中心办公大楼,是结构主义的另一典型作品。在设计之初,赫曼·赫兹伯格一直在尝试寻找一种新的形式,可以替代传统办公建筑的格局,他一直接受平等教育的观念,所以他希望将这种观念也能植入到建筑设计中去,他希望能够打破在办公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感,营造出一个平等自由的空间秩序。

比希尔中心办公大楼在设计时借鉴了风车的形状,自然地划分为四大空间领域,在不影响空间整体性的情况下,不同的空间单元可以在必要时改变空间职能。

建筑师将公共空间打造成热闹的大街,提供休息、闲谈、餐饮,打破人们心中的壁垒,让工作的人也能享受到自由的空气。在办公区域,建筑的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完全得以释放,打破了传统沉闷封闭的办公氛围,敞开式的办公场所可以让人与人之间更为融洽的交谈,既不会让人感受到自己的空间被闯入的边界感,又能表达人人平等的社会观点。在此之前,荷兰从未有过这样大胆新颖的设计,开放式办公空间的设计后来也一直被改进沿用。

建筑整体由很多个9×9米的小正方块构成,小正方块彼此间通过不同方式的走廊连接,看起来就像是拼图,有些复杂,却又有着其自己的一套逻辑体系。这些相同尺度的空间单元被统一安排成一个均匀而有秩序结构体系,没有形状或者尺度的突然变化,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划分,消除了这些因素带来的空间层次问题,相同的空间单元在一开始并未对功能进行明确指向,相邻单元可以自行重组拆开,按需进行规模划分,不同的使用者在空间单元内会有不同的空间感受,这也给予了使用者依据具体需求再创造的机会,让空间有了无限可能,人对建筑的意义得到了充分肯定。这种网格型的布局,也使得建筑的空间形态包含着灵动可变的特性,具有自由生长的空间秩序。

四、结构主义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结构主义运用现代符号学研究人类活动与建筑空间的关系,现代建筑运动理论重视建筑的表面意义,即建筑的功能,而结构主义更为关注建筑的深层意义,建筑与人、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十次小组”提出的变化、生长、共存概念,强调对形成结构的主要功能的同化,也就是在建筑与人文环境的融合中,要与自己的内部结构相融合共存,再通过与人的交互形成新的体验关系,产生新的图式,从而形成新的逻辑结构,因此,结构是一个不断构造的动态的变化过程。

结构主义建筑的特点有:首先是在建筑单元的拼合上有一套严密的体系,在此体系之下有个了建筑自由发展的宽度,这是整体而言,其次对于单个空间又赋予了变化性,让建筑从上至下,层层递进,丰富且具有多样性,最后,对于功能,结构主义模糊了功能的范围,以空间中的人为起点,创造功能。

丹下健三曾在《功能、结构与象征》中说过:“我们认为空间组织是能量与交往的网络,是一个有生命的机体,在它的生长与变化中共同作为一个永恒的因素。”①这种结构主义理论深深地影响着今天的创造。但与此同时,结构主义也提出这种变化与生长并非随机产生,而是要基于整体的基本结构,这个基本结构是基础并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具体的建筑创作中,这些基础结构是无形的,它根植于人民社会文化、生活方式、民族的空间概念之中。如沙特利雅得国际机场设计,就是在设计师们充分当地伊斯兰的文化和生活环境,在尊重地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化设施和结构体系,才得以呈现一个成功的作品。结构主义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是基于人,而非功能,比如比希尔中心办公大楼中将人类活动与建筑空间相联系,将功能的一部分交由使用者,而不是在最初就框定了建筑的功能,这样也可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以现代的视角来审视国内外的建筑作品,很多都蕴含着结构主义风格,比如由一个个冰晶状水分子和若干个小气泡构成中国的“水立方”建筑,融合现代先进的钢结构设计,建筑形态模仿水的质感,将材料学、化工和计算机等技术相结合,不仅展现了结构之美,还体现了设计的匠心。

五、结语

结构主义从产生至今,同世界一起变化、成长,它的意义在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同现代自然科学有机结合,给建筑创作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建筑是不能够独立于社会而存在的,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种思想的兴起,都会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结构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对建筑领域的影响,在当时主要是针对现代主义的功能性设计,它更多地考虑到了建筑的整体性、人性化、延续性。虽然结构主义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后又很快就被解构主义取代,但是社会的每一次变革,思想的每一次启蒙,都必然会对社会起到推动作用,这是人类不停对现有现象或者思想进行反思更新的过程。结构主义的建筑方法,以其整体性设计、人性化考量、对地域文化的尊重等,对于现在的设计仍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不断学习、探讨研究。

注释

①王恺.结构主义哲学在当代建筑创作中的反映(下)[J].时代建筑,1989(3):3-920。

猜你喜欢
艾克结构主义空间
空间是什么?
爱箱常满
莫愁(2020年22期)2020-11-18 15:38:28
爱箱常满
创享空间
结构主义文论回望与再探
《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的结构主义解读
小丑鱼吞石记
母象艾克家的往事
语言的牢笼:论詹姆逊对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的批判
块茎、流变与解辖域化的语言——得勒兹后结构主义语言观探索
外语学刊(2011年6期)2011-01-22 05: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