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德梅
(汉江师范学院 湖北十堰 442000)
在建设体育强国的大背景下,随着全民健身战略的推出,国家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投入持续加大,社会体育文化氛围逐渐浓厚。但现阶段中国城乡体育发展差异依旧较大,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脚步较为迟缓,农村体育资源的配置较为薄弱。《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研究》一书便对中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进行了系统探究。笔者在本文中结合书中观点,思考中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困境,并探索破局路径。该书由郑柏武著、中国原子能出版社出版。该书立足于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时间动态比较的方式对乡村体育事业发展脉络进行了细致梳理,并提出和谐社会背境下的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框架。书中,作者总结分析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多元性需求,强调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的必要性;随后从不同研究视角指出农村体育事业所面对的困境,鞭辟入里地探究各类困境形成原因;最后提出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和优化路径,总结具体可行策略。此书研究视野广阔,综合运用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向读者呈现新时代中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情况,可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该书的作者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从多元视角对中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各方面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在体育强国、新农村建设等诸多政策的实施带动下,农村体育事业得到一定发展,但依旧面临诸多现实困境。首先从城镇化视角看,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虽然带给农村体育一定发展机遇,但由于农村体育事业起步较晚,与城镇差距依旧较大,城乡之间的体育资源分配仍不够均衡;城镇化促使进城务工村民数量增加,乡村老龄化、空心化现象严重,乡村居民整体身体素质提高略显缓慢,同时缺乏足够体育专业指导人员。其次从区域视角看,中国不同地区的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效率存在一定差异。书中在对农村体育资源配置问题进行分析时提到,中国现阶段农村体育事业发展资源配置略有失衡,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造成农村体育发展的步伐差距越来越大,其中内地农村的体育事业明显较为薄弱,包括体育人才、投入资金、体育场地和器材等各类资源都有所欠缺;而沿海经济优势地区的农村体育事业已接近城市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最后从农村文化建设视角看,书中着重提到了农村文化环境难以让体育文化氛围稳定生成,受制于农村经济落后性,农村居民对体育的关注度并不够高,镇(乡)政府对农村辐射的体育文化内容难以接收,同时缺乏足够和有力的农村体育组织提供体育服务。
通过对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现实困境的分析,书中针对性地给出诸多突破困境的策略和建议,笔者总结为以下三方面:
其一,在城乡区域协同互促方面。城乡体育发展差距制约农村体育事业发展,为此作者提出以城带乡发展理念,通过强化政府调控的方式实现城乡体育事业的协同发展,以此推进乡村区域内体育事业发展。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需在研讨相关指导文件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快制定城乡体育协同机制,以城乡体育均衡发展为指导原则缩小城乡区域体育事业发展差距,保障农村居民的各项体育权益。具体举措例如,牵头建立城乡体育产业链,以红利政策和优惠政策鼓励城市中体育设备制造企业到乡村区域建厂开业,同时邀请外来企业在郊区设厂,激发农村区域体育产业活力。
其二,在农村体育事业发展资源配置方面。面对农村体育资源配置不足的问题,书中提到现阶段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资源有限,尤其对于政府来说,各项体育事业投入使其财政压力较大,不利于体育事业长远发展。鉴于这种情况,地方政府可以考虑引入社会体育力量,即通过激活社会体育组织动力,使相关体育组织参与农村体育事业发展,为农村提供体育资源。为此,地方政府需加快制定社会体育组织参与农村体育服务的准入机制,以具体文件为指导引领各社会体育组织开展工作。政府部门也要积极与相关组织达成多种合作关系,共同探究参与农村体育服务的可行渠道,如提供志愿性质的体育服务,提供专业的体育人才资源,捐赠体育器材、场地,甚至可以参与政府部门的农村体育项目竞标。在推动社会力量进入农村体育事业发展体系的同时,地方政府要强化对社会力量的管理,严格制定并落实社会性组织参与农村体育发展的准入门槛,切实保障农村居民的体育权益。
其三,在农村体育文化环境搭建方面。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离不开文化环境的支撑,面对部分农村居民体育文化意识薄弱、农村体育文化环境缺失等问题,地方镇(乡)政府需切实将体育文化建设工作纳入乡村建设体系,以系统性的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和文化服务营造农村体育文化氛围。例如,地方镇(乡)政府可以定期指派体育文化建设指导员进入村委,与村委干部一起开展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等媒介宣传体育知识,普及体育对增强村民身体素质的积极作用,并鼓励村民参与体育活动。地方政府还可以聘请专业体育人员编撰农村体育读物,以图书杂志报纸类的读本让广大村民学习体育基础知识,了解体育基础服务相关权益,激发对农村体育服务的需求,以此来反推农村体育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