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倩
(江南大学,江苏 无锡 214122)
从乡村建设到城市繁荣,现代化发展促进经济蓬勃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四世同堂、三代共居的中国传统家庭模式逐渐走向沉默。如今,父母子女分居两地,家庭规模缩小,越来越多的中青年、老年人主动或被动地进入独居状态。由此,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逐渐减少,独居致使部分群体生活质量降低、心理状态敏感,在饮食上的将就与草率也越发明显。因此,如何提高独居人士的生活品质,并重新构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基于社区场景,以服务系统设计来突破独居人士困境的研究仍然较少。本文以食物为媒介,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展社区服务系统设计,在提升饮食仪式感、品质感的同时,增强独居青年与独居老人之间的代际交流。
近年来,老年人处于独居状态的情况越来越多。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现有老年人口达2.64亿人,其中,独居老人在老年人口的比例已超过50%。除独居老人外,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独居行列。根据统计,2021年,我国空巢青年数量预计上升至9 200万,这种新老并存的“新独居时代”正逐步到来。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关起门来才是家的观念将逐渐被打破。从前多代同堂、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场景随城市化建设逐渐减少。如今,独居人士的生活与心理困境让他们无法再关起门窗“偏安一隅”。因此,建立有效的对外交流模式与沟通平台十分重要。基于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等优势,结合运用远距离无线通信与传感器技术,在社区内建立公共服务设施已较为容易。本文通过线上平台与线下设备的数据传输共享,有助于社区老人跨越数字鸿沟,与互联网时代下的社区青年建立联系。
相关部门已逐步开展社区适老化改造,对于独居老人的医疗健康、生活服务等实用需求关注度加强,但对于他们所正在面临的孤独、失落等心理困境关注较少。部分社区尝试开展文娱活动为独居老人提供社交机会,但活动举办频率低,策划久,需要人力成本高,至今未能产生长期有效可持续的解决策略。同样,年轻人则因工作与生活压力较大、心理状态逐渐受到社会关注。两类群体看似毫无交集,却在心理等多方面存在共性特点。
笔者根据用户旅程调研发现,不健康饮食成为这两类群体的共同问题。老年人需要更加营养健康的膳食搭配,独居老人虽然有较多空闲时间,却较少花费精力用心备餐,他们往往更加节俭,也常因传统烹饪的流程烦琐而将就饮食,甚至一餐多吃,剩菜剩饭久留不弃。而独居青年工作繁忙时间有限,常忽略饮食或在通勤途中勉强饱腹,归家后也疲于用心准备,外卖快餐等成为他们的第一选择。
目前,独居老人与独居青年的饮食需求与心理困境越发明显。二者年龄阶段、社会角色虽各不相同,但饮食问题的产生分别源于青年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以及老年人的饮食仪式感缺失。本文旨在通过社区环境下的服务系统设计为两类群体搭建桥梁,响应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从管理层面与服务层面,增强社区凝聚力,搭建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本文基于互联网技术优势,为独居老人与独居青年分别提供饮食选择,并通过大数据整合筛选,将共同餐饮习惯的差异群体进行组合,形成“空闲老人备餐,代际共同用餐”的社区饮食模式。
社区作为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是满足老年人物质精神文化需求,增强老年人归属感,实现老年人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1]。同样,社区的可塑性也为青年寻找慰藉、建立对外的沟通交流提供了重要机会。本文通过搭建社区公共服务设备结合线上移动应用,以食物作为切入点,通过双向选择促成社区独居老人与独居青年的共同餐饮模式。服务系统设计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为主体,以可拆卸移动式播音设备为桥梁,结合协同软件应用分别为独居老人与独居青年建立社区沟通与共同餐饮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建立社区物联网与云数据库,达到多设备与数据互联互通的目的,并根据具体的通信协议,选择适合的硬件模块来实现社区有效范围内的数据共享。
3.2.1 软件应用开发
软件主要为中青年群体提供,用户通过注册认证后使用软件,软件数据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及搭载的可拆卸移动式播音设备互联互通。
应用程序会将采集到的用户数据进行封装,通过无线网络或移动数据网络将封装好的数据发送到云服务器。云服务器接收到数据后,进行相应的数据解析、分析等处理,并将数据存储到云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的访问和分析。软件设置饮食预约与餐后回馈两大主要功能模块,便于青年随时随地选择食谱,同时为备餐用户提供奖励与回馈机制,云服务器可以将处理后的食谱健康数据返回给手机软件端,以便用户查看,促进社区餐饮模式可持续发展,达到社区规模的资源循环。
3.2.2 可拆卸移动式播音设备
设备用于信息的读取、显示与播报,其内部搭载的STM32单片机,可以读取软件应用通过远距离通信技术发送到云端的数据。如设备通过Wi-Fi模块将STM32单片机连接到无线网络,使用TCP/IP协议栈来与云端进行通信,可以读取手机传输到云端的数据,此后再通过设备内安装的显示器模块与语音播放器模块进行信息调取与输出。播音功能主要为老年群体提供,设备会结合LED进行当下使用状态展示,每个播音设备配备的基础显示器用于显示菜品名称等信息。在用户选定心仪菜品后,设备自动弹出,可由用户取下自由携带。用户在外出采买过程中与厨房烹饪场景下,均可以获得设备语音提示与显示器辅助帮助,用户对每段语音进行打卡确认,即可轻松完成备餐过程。从使用角度考虑,将备餐过程任务化,充分引起老年群体对于餐前准备的重视,避免出现饮食的草率心理与备餐清单的遗忘可能。
3.2.3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它的使用建立在社区居民身份认证通过的前提下,用以保证用户提供信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公共服务设施搭载着多个可拆卸移动式播音设备,在识别用户身份并验证通过后,将自动解锁播音设备,便于用户携带。它像一个社区供电站,通过连接可拆卸播音设备与其自身的金属触点来提供电力,使得播音设备能够及时充电,保持循环利用。同时,服务设施与搭载STM32单片机播音设备间的连接状态,可以通过电磁传感器进行检测。STM32单片机能够将获取的状态数据传递到云端,以便被软件应用调取后为用户提供反馈信息。
考虑青年群体与老人群体的社会角色及生活能力差异,本服务系统以“空闲老人备餐,代际共同用餐”为主要模式。
独居青年在日常通勤及多种生活场景下均可以通过软件应用进行饮食预约,根据系统推荐与个人倾向选择健康食谱与餐饮时间,确定好的食谱将在社区内公共服务设施搭载的可拆卸移动式设备上进行菜谱清单、时间预设等相关信息同步,同时LED常亮提示当下设备呈现已预约可备餐状态。老年用户经认证后,获得移动式播音设备的使用权,根据设备屏幕显示信息在常亮设备中挑选同样适宜的菜品与餐饮时间后,即可携带设备进入到备餐采买环节。用户进入厨房备餐场景后,可移动设备能够针对菜品进行参考性的烹饪语音提示,辅助用户烹饪过程并为其保留一定的自由探索空间。菜品准备完成后,信息同步至软件应用,青年赴约与独居老人实现代际共同用餐的模式。此外,公共服务设施提供可回收餐具,青年用户同样可以选择打包取餐,青年群体用餐或取餐完成后,将担任归还移动式语音设备至社区公共设施的角色,设备归还成功后,则可以在软件应用的餐后回馈模块获得此次饮食的健康数据,同时平台自动记录菜单详情,为后期饮食提供膳食搭配推荐。此外,软件应用的餐后回馈模块可以对老年群体设置服务奖励,青年群体将在平台提供的合理价格范围内对独居老人提供的饮食进行支付或选择购入同等日用礼品相赠,以此达到健康餐饮与社区代际交流的可持续发展。
社区服务的有效运转与社区管理组织、公益服务组织、相关技术维护企业及物资供应商密不可分。本文通过服务系统设计与协同平台管理,除了能够满足独居老人与独居青年的饮食与情感需求外,还可以拓宽社区交流渠道,为社区的闲散居民及相关组织服务人员提供可选择的角色,如流程引导志愿者、设备维护管理员、平台数据统计与观察员等,让他们共同参与服务体系建设与平台维护管理,达到社区交流,活跃邻里关系的目的。
对于独居老人而言,本文通过全流程的饮食服务体系,让他们在餐饮前树立健康饮食意识,在备餐时进入预约厨师角色,以标准化流程性的提示方式引导其充分享受烹饪过程发挥个人价值,并通过与独居青年的交流配合,缓解独居焦虑与孤独困境,达到自我满足感、成就感、认同感。
对于独居青年而言,本文通过搭建社区饮食服务平台与协同软件应用节约他们的个人时间,突破备餐困境,并通过与独居老人建立联系,缓解心理压力,让他们在餐饮过程中体会到社会责任感,促使其在服务结束后发挥行动力与影响力,为老人及社区带来附加价值。
对于社区共同体而言,良好的社会环境给人的安全感、信任感、参与感、道德共鸣及其所带来的积极的幸福感可以远超过度的物质性消费和享受所带来的暂时的满足感和优越感[2]。因此,本文以服务设计触点融合多种社会角色,促进代际沟通、活跃社区关系。
本文通过提出社区饮食服务系统设计,结合运用成熟的技术成果,解决了独居老人与独居青年在“餐饮前、餐饮中、餐饮后”的实际需求与心理困境。在餐饮前,青年通过软件应用获得便捷的健康饮食选择,跳过备餐过程从而节约时间;同时,该设计方案赋予时间灵活的老年群体获得预约厨师的身份,通过公共设施的信息同步,让他们体验任务化、流程化的备餐过程,以这种方式强调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提升烹饪仪式感,鼓励社区独居老人发挥余热,促进自我价值认同。在餐饮时,文章以饮食为媒介为两代人群提供的交流机会,能够促使双方在餐桌上倾诉孤独与困境,快乐与喜悦在饮食过程中共同分享,老年人为青年人提供人生经验,青年人带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达到双向治愈、互相成长的和谐场景。在餐饮后,青年分担移动设备的归还责任,让双方在此过程中均有贡献,促使服务流程完整。此外,青年用户通过回馈机制对老年群体进行合理奖励或服务支付,同时平台对双方的饮食健康数据进行记录,通过长期的数据积累反映社区饮食现状,从而达到有效的城市健康管理。
本文依托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云计算和远程控制等技术,充分考虑独居老人与独居青年对时间掌控程度的差异、行动能力与适应程度差异,通过服务系统设计促进二者发挥所长、相互补足以达到双向健康的饮食目标。同时,考虑到二者对情感表达与价值认同的需求,提出代际融合的关键模式,以促进双向沟通与社区关系,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
本文以当下新老并存的新独居时代趋势以前提,分别讨论独居老人与独居青年的实用需求与心理困境,并对他们共同产生的饮食问题进行洞察分析,提出以食物为媒介,通过线上平台与线下公共服务设施结合的方式,建立起新老交融的社区餐饮模式。通过拓展系统服务,融入更多社区角色参与,解决二者健康饮食问题的同时,促进形成新概念社区家庭,并在今后有机会拓宽服务对象,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特色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