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货币职能和价值价格视角的加密货币分析
——以比特币为例

2023-10-04 16:51:44刘晓芳
商展经济 2023年17期
关键词:比特手段职能

刘晓芳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财政局 江西赣州 342300)

1 引言

2022年2月13日,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交易所将关闭其位于新加坡的交易平台。全球各国对于加密货币的监管政策风向正趋于收紧态势。关于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是否可以视为货币这一核心议题,一直亟待厘清。

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定义。从一般意义而言,加密货币是一种不需要国家或政府提供信用背书,而是通过算法技术和社会共识保持供应与服务的货币与交易体系。通过使用加密货币,用户可在不需要第三方监督的情况下进行价值交换。加密货币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求解加密算法,以获得唯一正确的哈希值。结合具有一定验证功能的计算机网络程序,用户可以像交换物理货币那样进行支付与交易。

截至本文成稿日,据加密货币专业统计网站CoinGecko数据显示,当前加密货币市值为2.36万亿美元,24小时交易量为8255亿美元,当前比特币市值占比为39.1%,以太坊市值占比为20.1%。而在2017年4月,所有加密货币的总市值仅为270亿美元。比特币(Bitcoin,BTC)作为加密货币的主要币种,目前占有全部加密货币币值的主要部分。比特币的起源来自2009年一位名为中本聪的作者所著论文。比特币于2009年1月开始运作,是最分散的加密货币。

时至今日,全球已有数百种具有市场价值的加密货币正在进行交易,并有数千种加密货币已经或曾经存在过。这些不同的加密货币系统有一个共同的底层技术就是运行公共账本的区块链(Blockchain)技术。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技术,区块链在同一链的参与者之间共享。由于没有统一的结算与清算监管机构,相应的基础设施服务如链上所进行的交易对应的记账权力将由所有参与者通过求解一定算法的方式获得,这就是俗称的“挖矿”机制。所有参与挖矿并成功获得记账权的“矿工”,都将获得对应量的自然代币作为激励,以使得所有参与者在一个没有中心化监管机构存在的情况下合力保障支付网络正常运行。除比特币之外,其余的主要加密货币体系包括莱特币(Litecoin,LTC)和以太坊(Ethereum,ETH)。莱特币于2011年正式推出,与比特币的供应量相对应的,LTC的货币供应总量将限定在8400万。相关主要概念设定上莱特币借鉴了比特币,但二者之间的一些关键参数不同。例如,LTC的挖矿算法是基于Scrypt算法,而不是比特币的SHA-265算法。加密货币发展到今天,已然成长为一个体量庞大、应用广泛的行业。具体而言,加密货币行业由许多重要的成员和群体组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大关键细分领域:加密货币交易所、加密货币钱包、加密货币支付公司和加密货币矿业。然而,不同的加密货币之间对于所显示的创新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鉴于其余加密货币多为比特币基础上的相应模仿,故本文后续研究将以比特币为加密货币的主要研究对象。

加密货币运用了全新技术,塑造了全新的货币形态。但是加密货币是否仍可作为货币加以对待和监管,是需要深入思考的话题。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的主要贡献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本文从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五大货币职能角度系统分析加密货币无法作为货币的原因所在;其次,本文从价值与价格角度深入分析,发现加密货币价值与价格相背离及价格波动频繁且影响因素复杂因此无法充当货币角色。最后,本文综合考虑反洗钱与恐怖主义融资、资源能耗与通缩倾向,多视角得出结论——将各国央行为主导的数字货币作为加密货币的主要补充是可行方案。

2 货币职能的阐述及回顾

自古以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就试图理解货币在市场中流通的价值、形式、功能和方式。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无论是经济交换的尺度还是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货币的出现和演化都揭示了人类发展阶段的特征要素。因此,私人财产的问题又回到了公众辩论中。与货币和货币有关的争议清楚地反映了公众对于货币的需求与偏好,但也反映了各类货币竞争的实际情况。在学术层面,在19世纪使用私人货币的问题就被提出,卡尔·门格尔表明,私人货币的起源可以在个人以自身利益为导向的经济行为中找到。而对货币的管理和发行实行垄断是基于所谓国家制度的历史延续权与决定权,而货币职能的行使汇集了经济、心理和行政效益等多种因素。而哈耶克在《货币的非国家化》中提出了一个有争议的观点,即货币之间的自由竞争将带来效率最大化。此外,哈耶克指出,私人货币的存在可以带来许多正面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作用被学者广泛忽视了,例如只要人们可以自由使用,一种通常被期望保持其购买力大致不变的货币就会有持续需求,这种持续需求取决于保持货币价值不变的成果,人们可以相信发行者会尽一切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发行机构可通过调节其发行数量来实现这一结果,这种对每种货币数量的调节,将构成所有可能调节交换媒介数量可行方法中的最佳方法。

哈耶克的信念在学术界引起了严重且广泛的反驳。实际上,在过去三个世纪的经济思想史上,在处理私人货币问题上有三种公认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私人货币起源于个人行为,个人的经济行为受其自身利益的引导;第二种观点认为,私人货币是个人主动性自由的延伸;第三种观点认为,私人货币是私人银行的特权。而加密货币的地位仍然不能肯定地断定其属于私人货币的范畴,学者们仍在从理论和经济的角度争论其实际定义。

在漫长的货币发展史中,货币职能逐渐明晰。具体而言,货币的主要职能可划分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五大职能。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能作为衡量市场上一切商品价值的职能。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在市场经济过程中,商品的买卖双方均通过将商品转化为货币,随后用货币完成对生产生活所需商品的购买。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独立充当价值形式在流通领域进行单向活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履行的职能。贮藏手段,是指在退出流通领域后的货币独立充当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储存起来的一种职能。世界货币,是指货币作为国际化支付手段和购买手段的职能。

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三种职能是由前两大基本职能派生出来的职能。支付手段与信用交易相关,在进行信用交易时,既发挥了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又体现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货币作为价值的绝对形式具有的职能是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密切相关。由于货币具有一定购买力,所以人们才愿意保存货币,使其能够发挥贮藏手段职能。同时,贮藏手段是为了未来的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做准备,可视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一种前奏,在需要时,贮藏手段将随时转化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3 从货币职能角度分析以比特币为主的加密货币为什么不是货币

比特币作为主流使用的加密货币之一,围绕比特币的争议主要集中在确定其实际价值、比特币作为货币流通手段的优点和缺点,考虑到用于提取和交易比特币的技术对地球环境状态的影响,比特币能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继续流通并成为传统货币的可行替代品。

过去十年是加密货币飞速发展的时代,由于去中心化的属性特点,加密货币通过自由交易的特点吸引了公众的兴趣。最流行的加密货币比特币于2009年初由一个匿名实体以“中本聪”的化名投入流通。2008年,学术界最早出现了加密货币这一概念,可以被描述为:“纯粹的点对点的电子现金交易,通过在线支付直接从一方支付至另一方,而无需通过中介金融机构。”比特币使用数据库,利用节点,在点对点网络中传输以记录交易。在使用比特币的过程中,密码学为了提供基本的安全特性——比特币只能被所有者使用,并且只能使用一次。正是因为这种加密货币的存在和流通与网络装置的运行密切相关,获取比特币最主流的方式俗称“挖矿”,最近出现了它对环境影响的各类观点,特别是讨论可持续发展及其实际效用等问题。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气候变化的实际结果是当今世界生态面临的重大挑战。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导致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增加,产生各种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

在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五大职能中,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均无法得到充分保证。价值尺度因以比特币为主的加密货币的币值波动性与估值无据而无法得到保障。首先,以比特币为例,加密货币价格波动频繁且幅度过大。币值稳定是一个国家货币政策行之有效的一大保障,同时也是货币应有的一项特性;其次,目前还没有被普遍接受的比特币估值模式。纵观人类货币发展史,每种货币形态都有其对应的物理价值或信用支撑,否则无法长久稳定地充当货币。货币是一种用于促进双方之间交易的工具。这是一种交换媒介,旨在帮助买卖双方找到交易可以进行的合适价格。经济学家说,正是在这个价格下,市场已经“清除了”。清算很重要,因为它有助于给市场带来透明度和可预测性,这反过来加强了社会互惠,鼓励更多的交易。然而,当一种货币无法准确估值时,这种清算机制就不再有效了。最后,与贵金属等历史上充当货币的媒介不同的是,高度波动的比特币作为加密货币并无被接受为货币的历史,也缺乏任何经过时间考验的价值凭证作为可接受的内在价值。

流通手段则因为交易笔数的客观限制无法充分实现。有关研究估计,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两大加密货币体系比特币系统和以太坊系统内,比特币每秒交易处理笔数至多为7笔,每笔交易账单记录上链后仍需长达60分钟方能得到确认。以太坊每秒交易处理笔数至多为40笔,交易确认时间同样长达10分钟。若想在充分广泛的现实场景中实现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这两大主要加密货币系统仍需进行长远的创新与改进。而作为可满足现实场景需求的已有应用系统,Visa早在2017年每秒即可处理约6.5万笔交易。未来随着硬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加快交易能力的提升,但如果没有很大的创新发展,比特币将远远无法满足乃至接近现有支付体系的要求。

因前两大基本职能的欠缺,以比特币为主的加密货币同样无法完全履行支付手段与贮藏手段职能。

世界货币是以比特币为主的加密货币创设时所鼓吹的愿景之一,但现实证明这一设想由于前四大职能无法履行,同样在客观上无法实现。据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2月13日,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交易所将关闭其位于新加坡的交易平台。全球各国对于加密货币的监管政策风向正趋于收紧态势。全球不同国家对加密货币的态度各不相同,其中的非允许方更是占有相当比例。即使是允许加密货币应用的国家,在货币领域也具有或多或少的限制。

综上所述,从货币职能角度分析,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五大职能均无法得到充分履行,以比特币为主的加密货币并非货币的良好形态。

4 从价值价格角度分析以比特币为主的加密货币为什么不是货币

4.1 价值与价格相背离

比特币的价值来源于共识信任,而比特币的价格却主要来自市场供需双方(一定程度上甚至可称为多空双方)的力量对比。

一种名为社区共识的信任。只有当尽可能多的社区达成选择比特币作为支付与交易共识,比特币的价值方可得以体现。与法定货币不同的是,比特币并无国家信用进行背书。同时,比特币本身的物理意义也只是一串代码字符,并不存在所谓的内在价值。若以比特币为主的加密货币要想成为货币,这样的价值缺乏是其必须面对的内在缺陷。

当货币作为价值储存物时,所有者在某一时间获得货币,并在未来他选择的某一时间兑换商品和服务。当进行货币消费时,所有者期望获得与货币价值相同的经济价值。当社区共识不在,比特币价值“信仰”将会立刻崩塌。这将不仅是货币币值稳定的担忧,更包含着整个货币体系崩溃的可能。

4.2 价格波动频繁且影响因素复杂

不断波动的比特币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现有关于比特币价格的决定因素文献研究表明,美元指数走势与市场情绪的变化均会影响比特币的价格变动。由于比特币与其他货币相比其价值每天都有很大的变化,接受比特币的零售商不得不频繁地重新计算价格,这种做法对商家来说代价高昂。“菜单成本”的数额将会逐渐累积到无法忽视的地步。这样的价格波动,在消费者端也会造成负面影响。原则上,只有当世界仅存有比特币作为主要货币的经济体中,这一比价波动问题才会有所减缓。

5 以比特币为主的加密货币为什么不是货币?——其他考量

5.1 反洗钱与恐怖主义融资

以比特币为主的加密货币为反洗钱审查增大了难度,全球的恐怖主义融资也通过加密货币渠道规避审查。所有的加密货币交易都是高度保密的,且这一保密并不区分交易的现实目的。但当人们使用现金或信用卡时,他们的整个交易历史都可以通过征询参与交易的信用机构或银行的历史文件加以遍历。

而加密货币的每笔交易都是双方之间唯一的一种交易方式,每一种情况下的交易条款都会达成一致(Jacquez,2016),在交易过程中交换的信息也是在匿名“推送”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双方都可以提供尽可能多或尽可能少的信息。尽管加密货币的匿名性对用户有极大益处,但这项技术发明也被犯罪分子所使用。加密货币主要被暗网用户使用,而黑市上的犯罪分子重视他们的匿名性,因为他们可以通过有限的点击手机向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发送大量资金。相较于在传统金融系统中,加密货币无疑将使得各国政府反洗钱与反恐怖主义融资的行动更加困难。

5.2 资源能耗

同样以比特币为例,比特币的总量限制还有一些额外缺点。大多数比特币预计将在未来20年内,在没有大规模硬件革命的前提下进行“挖矿”,这将降低“矿工”执行计算密集型结算过程的个人激励。尽管由于慷慨的“挖矿”系统,比特币交易和“挖矿”的收益远大于其花费的能源成本,但实际上“挖矿”过程本身是一个能源密集型产业。目前,比特币的总能耗估计约为每笔交易180千瓦/小时。国际能源署(IEA)数据表明,2019年比特币“挖矿”消耗50~70Twh。比特币开采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耗和相关的碳排放可能会破坏全球的可持续努力。有学者研究发现没有任何政策干预,比特币区块链在中国的年能耗预计将在2024年达到峰值296.59Twh,产生13050亿吨的碳排放(Jiang,2021)。

随着比特币价格的持续上涨,“矿业”将变得更加有利可图。也就是说,“矿工”必须在能源与技术上投入大量资金,以跟上其他“矿工”的步伐。这样的能源与技术发展,仅仅是为了获得比特币这一虚拟激励,在实体经济并未有相应的产品,因此无论是对于能源还是技术研发而言,都是一种相当大的浪费。

5.3 通缩倾向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若以比特币为主的加密货币的货币属性得到错误认定,世界宏观经济将会产生潜在的重大通缩。当比特币的比特币总数达到2100万时,加密货币的数字生产将会停止。如果必须使用比特币来促进世界上的所有交易,这将导致世界经济的收缩,因为全球经济规模要大得多且一直处于增长状态。相比之下,世界各国中央银行不仅有义务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而且要管理各自国家的法定货币供应,以保持价格稳定,即防止过度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6 结语

综上所述,包括比特币在内的所有加密货币在理论分析下都不应被视作货币,而是一种投资资产类别。相应地,政策态度应当是将加密货币视为一种独特的资产类别,而非货币类别。近年来,随着加密货币价格的迅猛上涨,加密货币领域将处于市场泡沫期,众多加密货币的最终整合不可避免,未来必然会出现从高估值到低估值的回归。

本研究认为,将各国央行为主导的数字货币作为加密货币的主要补充是可行方案。加密货币的兴起主要因其用户提供了相当透明的交易方式。这是加密货币有可能引领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尽管使用加密货币是匿名的,但所有的事务都存储在区块链中,这意味着任何人关于加密货币交易的所有数据都可以在任何希望查询的时候能够查询,这对于任何希望建立一个更透明的银行系统的国家和个人而言都是一个主要优势。事实上,由于其透明度,比特币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热门的货币之一。此外,加密货币为所有用户提供即时和24小时可访问性(Sun Wei等,2020),这些都可通过央行数字货币加以创设与改进,而非通过加密货币市场来完成的使命。

猜你喜欢
比特手段职能
职能与功能
比特币还能投资吗
海峡姐妹(2017年10期)2017-12-19 12:26:20
比特币分裂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 08:12:22
比特币一年涨135%重回5530元
银行家(2017年1期)2017-02-15 20:27:20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中国汽车界(2016年1期)2016-07-18 11:13:36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
现代企业(2015年9期)2015-02-28 18:57:56
苹果封杀比特币应用另有隐情?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
外语学刊(2011年1期)2011-01-22 03: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