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学旅行实施劳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2023-10-03 14:56:59吕可柳丽娜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18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融合发展劳动教育

吕可 柳丽娜

[摘要] 研学旅行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调查发现,W市X校在研学旅行中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开展劳动教育,但存在認知水平参差化、将劳动教育简化为劳动化活动、劳动教育的评价不足等问题。本研究总结出启蒙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接受劳动教育的认识、增强研学旅行中劳动教育的实效性、科学评价研学旅行中的劳动教育等实施策略,以期推动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促进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 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融合发展;实施策略

新时代下,劳动教育已不再局限于校园或课堂的一方天地,而是强调身心在场的沉浸式学习。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都主张将研究、体验和实践共同融入学生的成长中,因此具有实施过程中的相似性。当下,基于研学旅行实施劳动教育已有不少实践,这既为实施劳动教育拓展了多样化的形式,同时也为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渠道。A省W市X学校对基于研学旅行实施劳动教育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课题组以X校为案例学校,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法,选取该校高年段(五、六年级)学生、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为主要研究对象,共获得115份问卷和12份访谈资料,以期分析X校基于研学旅行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

一、小学研学旅行中实施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研学旅行中劳动教育的认知水平参差化

调研显示,44.1%的学生认为学校研学旅行中有劳动教育的内容,而26.9%的学生认为“没有”,还有29%的学生表示不太清楚。统计分析表明,众数为1,说明最多的学生选择了“有”;方差为0.716,数值较大,说明数据离散程度高,选择三个选项的学生人数较为均匀,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小学生对于在研学旅行中实施劳动教育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

学校有意识地在研学旅行中开展劳动教育,很多学生选择了“参与义工等社会志愿服务”与“赴劳动实践基地开展活动”这两个选项,就是具体体现。但是,学生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意图,教师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受制于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缺少对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的正确认识,导致研学旅行中的劳动教育在实际开展时容易被学生所忽略。二是由于资源有限,考虑到场地、人员等因素,只有部分学生能具身参与,其余学生则被剥夺了参与体验的机会。

学生对于研学旅行的高参与度和高喜爱度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去玩”的认识上,这从源头处便没有引导学生树立对于研学旅行的正确认识,进而为劳动教育的开展造成了一定障碍,不利于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相当数量的学生虽然参加了研学旅行,但不清楚自己有没有经历过其中的劳动教育,更谈不上认同不认同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对在研学旅行中开展劳动教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认知和年龄所限,不能充分接收、体验研学旅行中显性或隐性的劳动教育因素。

(二)将研学旅行中的劳动教育简化为劳动化活动

在问及参加过的研学旅行中关于劳动的内容时,95.7%的学生经历的研学旅行都是观赏自然风景性质的。在这类观赏自然风景的研学旅行中,会有爬山、去公园捡垃圾等隐性体力劳动因素。只有10人选择了“参与义工等社会志愿服务”“赴劳动实践基地开展活动”两项具有显性性质的劳动教育内容,占比10.8%。

当下,公益活动、传统节日活动和志愿服务等已经成为研学旅行的热门内容,分别占比86.4%、63.6%和59.1%,但职业体验、创客空间和工农业生产等内容则较少涉及,占比均不超过15%。就活动基地而言,68.2%的情况下X校会选择校外志愿服务基地,较少使用农业基地、工业基地、商业基地和养殖基地等,让承载力有限的志愿服务基地不堪重负。

概言之,当前研学旅行中的劳动教育被简化为劳动化活动。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贯穿“五育”的途径和手段,它不应是劳动化活动的简单叠加,而是需要教育工作者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段、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系统化设计后,再统筹实施。

(三)研学旅行中劳动教育的评价作用匮乏

根据调查,77.3%的教师会在研学旅行中的劳动教育结束后进行总结反馈,90.9%的教师主张培养学生的劳动技术能力,72.7%的教师认为应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59.1%的教师把职业体验作为评价的重要能力指标,而只有不足一半的教师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学校的考核评价在研学旅行结束之后统一进行,66.7%的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劳动教育结束后会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应作业,而82.3%的作业内容是撰写游记或心得等书面形式,制作手抄报、制作劳动产品、开展主题演讲等内容分别占6.5%、1.6%和0%。

该校研学旅行中劳动教育的评价主要由教师开展,忽视了学校、学生、家长等评价主体的作用。在教师评价中所关注的评价指标较为单一,局限于劳动技术能力而忽略了探究能力。评价方式的选择不够多元化,以书面形式为主,较少采用实践性、创造性强的操作测验,没有调动学生的其他感官体验和肢体动作,无法体现研学旅行中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功能,教育效果得不到充分表现和有效巩固。评价多在研学旅行中的劳动教育结束后进行,以终结性评价为主。面对众多学生,教师难免精力有限,作业化的评价不仅难以避免,而且也意味着本次活动化劳动教育的终结。

二、小学研学旅行中实施劳动教育的策略

在研学旅行中进行劳动教育需要该教育链条上的每一环节紧密配合、共同发力,任何一方缺席或是整体联动性不强均无法取得开展水平的实质性跃升。因此,本研究从三个方面着力,以推动劳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启蒙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接受劳动教育的认识

首先,学校自身要自觉加强对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研读与学习,明确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的课程属性与育人价值,如此才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启蒙教育。研学旅行(研究性学习)和劳动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由于近年来对劳动教育的持续关注而将劳动教育单独划分出来,重新与德智体美这“四育”并列而称。劳动教育的开展以研学旅行为载体,研学旅行的主要内容和育人目标围绕劳动教育而展开。两者在形态上虽有不同,但都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都旨在让学生不仅能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还能在鲜活的生活世界里更好地生存。

其次,学校要运用多种途径,系统性地规划研学旅行中的劳动教育,并积极宣讲。学校可以利用各种校园文化平台和网络阵地进行宣传动员,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将研学旅行中的劳动教育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比如,利用国旗下讲话让学生明白研学旅行中劳动教育的内涵和意义,把热爱劳动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和行动指南,这样就能升华广大师生对研学旅行中劳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将宣传教育的成果定型、深化。

(二)增强研学旅行中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研学旅行中的劳动教育涉及诸多领域,需要专业人员规划、执行和监督,学校则是研学旅行中开展劳动教育最主要的任务承担者。例如,根据教育理念和相关的社会实践基地资源,从现代化农业劳动和非遗项目传承两个维度进行课程内容设计。现代化农业的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产劳动的艰辛、粮食的来之不易及现代农业技术的高度发达,从而产生对创新劳动的兴趣,生发对劳动及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非遗传承人坚守初心、热爱劳动、勇于创新的可贵品质,从而自觉地生成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想法,并付诸行动。同时,要突破劳动教育在当前课程设置中被割裂、被分离的困境,将研学旅行中的劳动教育与小学阶段的语文、道德与法治等多学科知识相联结,与自然常识、文化积累、环境保护等主题教育相融合,创造性地选用主题研讨、设计制作等调查研究方式,减少小学生与自然、社会、他人的距离感,让研学旅行中的劳动教育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时代因素。

此外,应充分调动社会各主体内隐的教育资源,共同创生劳动教育的时代性、创新性表达。首先,可以依托社区打造劳动教育基地供学生研学旅行使用,方便学生在社区开展各类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从而提升学生的服务水平和社会责任感。其次,各种素质教育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场所、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益机构等有接收小学生观摩体验及开展劳动实践的责任,相关单位可联合有条件的学校共同开发具有特色指向的劳动研学基地。最后,高等院校兼具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多重职能,理应为研学旅行中的劳动教育培养专业人才,提供理论引导,开辟实践场所。科研院所要依托劳动基地、农田牧场、工厂车间等基地资源,为学生打造劳动要旨突出的研学劳动环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具有丰富内涵的劳动世界。

(三)科学评价研学旅行中劳动教育的实际效果

评价的实质和根本目的在于以评促改、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劳动表现,运用描述性语言刻画学生的劳动学习过程,多采用具有正面感情色彩的语句进行鼓励,提升学生对劳动的热情和信心,并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体现出人文关怀和育人情怀。科学评价可以全面展示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劳动实践情况,相关评语、评分可作为衡量学生劳动学习变动情况和开展下一次评价的重要依据。

1.评价主体多元化

建立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和同伴等多元主体评价机制。首先,有关部门要对研学旅行中劳动教育的参与率、有序性、有效性进行督查和指导,并联合有关专业机构开展对研学旅行中的劳动教育质量的长期监测、持续反馈和定期督促改进。其次,学校要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情况下,根据本校特色健全研学旅行中劳动教育的评价标准,将学生的劳动情况和评价结果纳入综合素质档案,作为评选“三好学生”“先进个人”的参考指标。教师作为研学旅行中劳动教育的重要参与人和见证者,应关注学生对劳动研学目标的完成度及在过程中的实际劳动表现,将学生在劳动中的相关文字、图片材料整理成册,指导并督促学生进行记录总结和反思改进。再次,搭建家校共评的追踪评价平台,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等方面长期性、内隐性的变化并及时进行家校沟通反馈。最后,学生是研学旅行中劳动教育的主体,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最能真实展现学生参与劳动的实然情况,在凸显可信度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良好劳动风气。

2.评价内容综合化

根据劳动教育相关文件及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构建以学生为主的“三横四纵”多维度评价内容体系。该体系意在通过评价内容反推劳动教育清单,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和“导引线”的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探究、合作等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变迁及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变化。以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三横”,以劳动认知、劳动情感、劳动意志和劳动行为为“四纵”,全面铺陈评价体系,不遗漏任何的内容盲区。

3.评价方法多样化

首先,开展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具体把握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等动态变化及其增值部分,根据监测数据勾勒每一位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图谱,宏觀且客观地呈现出学生的变化和进步,便于后续的示范引导和反馈改进。其次,档案袋评价要能体现综合评价、表现性评价和过程评价的思想,它强调具体的劳动实践行为,注重过程中的劳动素材积累,并对学生劳动学习的总体轨迹进行系统评价。因此,采用劳动研学档案的评价方法,搜集每一位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劳动的代表性、典型性过程资料,如观察记录、劳动图片、劳动日志、劳动作品等,充实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的事实依据和材料支撑,彰显学生劳动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综上,研学旅行是实施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研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我们要利用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身心合一、体脑并重的共同特征,在学生心中厚植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思想感情,使劳动教育进脑、入心、笃行。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融合发展劳动教育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求知导刊(2016年24期)2016-10-14 12:35:07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5期)2016-10-12 22:04:34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3:10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