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生态养蟹技术总结

2023-10-03 20:49蕾,娟*
河南水产 2023年3期
关键词:养蟹脱壳河蟹

王 蕾, 马 娟*

(郑州黄河鲤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站, 郑州 450000)

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传统种养殖业存在明显短板。 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传统农业必须向集约化规模化生态农业转型, 要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生态种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 打造绿色生态生命共同体, 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综合发展。 结合郑州黄河流域种养殖业的优势,我们在荥阳王村镇进行稻田养蟹试验初显优势,现总结如下:

1 稻田养蟹的意义和作用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又称毛蟹、螃蟹,南方称之为闸蟹或大闸蟹。 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方蟹科,绒螯蟹属。 稻田养蟹可充分发挥水稻边行优势, 同时蟹是偏食动物性饵料的杂食性动物,可以高效地利用稻田里的各种残余物质、害虫和杂草;同时河蟹排泄粪便为稻田提供肥料,翻动泥土促进肥料的分解利用, 在种养殖过程中可以不用或少用农药,减少肥料使用和人工投入,节省生产成本,改良土壤,降低环境污染程度,促进物质循环利用, 在提高了稻谷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又获得相应的商品蟹,实现稻蟹互利双增收的效果。

2 基础设施建设

2.1 选地

试验田选在荥阳市王村镇黄河滩地, 面积6.67 hm2。 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灌排方便。

2.2 土方工程

2.2.1 土地整理

根据稻田田间工程需要推去5000 m3的土壤,推掉的土壤用于稻田建埂,把整块地分为6份稻田以方便管理。

2.2.2 铺设地埋管道、开挖蟹坑

在稻田下面铺设一条南北方向的进水管道,在通往每块稻田的地方留一进水口。 为了满足水稻浅灌、晒田,以及施药治虫、施肥等生产需要,夏季高温时,使螃蟹有比较安全的躲避场所,必须开挖蟹坑。在每块稻田的最南边距田埂30 cm的位置开挖蟹坑,长90 m,宽3 m,深1 m,周围加固护坡。

2.2.3 修整田埂

稻田修整田埂要求加高加固,埂呈梯形,埂面宽1 m,埂基宽1.5 m,高0.5 m,捶打结实、不塌不漏。

2.2.4 进、排水系统建设

稻田的进排水口是防逃的关键, 进排水口要用双层网布包扎严实,网布网眼不能太大,防逃蟹苗,在排水口处设“迷魂阵”式小网,有效拦截河蟹逃逸。管道和田埂之间不能留有缝隙, 应用水泥浇灌,夯实,以防蟹苗逃逸。

2.3 稻田防逃围网

防逃围网材料采用防老化塑料薄膜, 紧贴塑料薄膜外侧用水泥柱做桩,水泥柱高出地面1.5 m,间距3 m,水泥桩要栽插牢固,避免被大风吹倒。塑料薄膜下端埋入泥土中15~20 cm,并用绳索固定拉紧,防止塑料薄膜有褶皱,接合处尽量光滑无缝隙,弯角处呈弧形。防逃围网要与稻秧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河蟹通过爬稻秧逃跑。

3 种养殖模式

3.1 水稻种植

3.1.1 水稻品种选择

选择抗倒伏、抗病害、稻米质量和产量上乘的品种。同时为了在收获季节水稻品种丰富,稻种选择黄金晴、津稻263、新丰2号、种香9号、艺稻0618共5个品种,分区育苗插秧,5月10日左右进行育苗。

3.1.2 插秧

在6月15日前后插秧。 为了保证稻米的质量和品质,栽插前施足基肥,选用作为有机肥牛粪500 m3。田埂内边及蟹坑周围因光照好、通风力强可进行“三边密插”稻秧(株行距比正常密1/3),弥补田间工程占地的损失, 稻田秧苗穴数不减少, 确保水稻不减产。

3.2 蟹种放养

3.2.1 蟹种选择

选择规格整齐的1龄蟹种,160~200头/kg, 体表无花盖,颜色鲜亮,鳃无污泥不发黑,不失水,体质健壮,爬行活跃,附肢齐全,无病无伤。

3.2.2 河蟹放养

4月20前后开始放养, 放养前稻田提前放水,用450~600 kg/hm2的生石灰消毒,以达到清野除害的目的。 蟹种放养前用20 mg/L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5~10 min消毒, 或者用3%~5%的食盐水溶液浸洗5~10 min消毒, 以消灭蟹沟内和蟹体上的寄生虫和致病菌,提高放养的成活率。 河蟹放养密度为9000只/hm2,共放养6万只。

3.3 田间管理

3.3.1 种植水草

在蟹沟中培植适量水草,移栽苦草、轮叶黑藻、水葫芦等水生植物, 以利于扣蟹的栖息、 隐蔽和脱壳。田间道路两侧种植南瓜、葫芦等蔬菜。改善环境,增加效益。

3.3.2 安装诱虫灯

在整个稻田种植区安装诱虫灯50盏,均匀分布,捕获稻田害虫

4 种养殖管理

4.1 饵料投喂

投喂饵料坚持“四定”原则:定质:饵料要求新鲜、适口,营养价值丰富,河蟹喜食。 植物性饵料要求无根、无泥、无黄叶;动物性饵料要求新鲜。

4.2 水质调节

稻田养蟹尽量多换水, 一个月至少换4次以上,换水量在田水的一半左右。 稻田水位保持在20 cm左右,最低不少于10 cm,换水时要注意水温差不超过3℃,防止急水冲灌,干扰河蟹的正常生活。 定期注排水可以会促进打洞的河蟹“进进出出”,有效防止懒蟹的形成

4.3 脱壳期管理

每次脱壳前,最好投喂含有脱壳素的饲料,同时投喂新鲜动物性饵料,动物性饵料占一半以上,投喂量充足,避免残食软壳蟹;脱壳前5~7 d,在稻田环沟内泼洒生石灰5~10 g/m3,增加水中钙质;脱壳期间,保持水位稳定,不换水,以保证河蟹正常脱壳。 每天坚持巡塘2~3遍,观察吃食情况,有无病死蟹,有无天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4 稻蟹病害防治

稻田蟹病主要是预防, 一是每隔20 d左右用生石灰75~120 kg/hm2泼洒全田, 注意用生石灰时要避开脱壳期; 二是适当使用光和细菌和乳酸菌调节水质,减少病害的发生。

5 蟹稻捕收

5.1 河蟹捕捉

稻田养蟹一般从9月中旬即可陆续起捕,几种起捕方式如下: 一是稻田养蟹的起捕主要靠在田边和水稻根部用手捕捉; 二是秋季当河蟹性成熟后在夜晚会大量爬上岸,可在稻田拐角处挖坑设井捕捉;三是放水捕蟹,在排水口和环沟安装捕蟹网具,白天进水,夜晚排水,几进几排,可捕获大部分的河蟹,多种捕捞方法同时运用,河蟹起捕率可达95%以上。

5.2 水稻收割

水稻收割在10月中旬以后, 此时河蟹已经基本捕捉。 首先降低水位,待稻田全部露出水面后进行晾晒以方便收割。

6 效益分析

6.1 稳粮增产作用明显

稻田养鱼坑沟约占稻田面积10%, 从常理上来看会减少水稻产量,但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不减反增。 根据实验结果数据显示五个水稻品种除了黄金晴产量8250 kg/hm2外, 其余四个品种水稻产量9000~9750 kg/hm2,超过了普通的稻田产量。

6.2 增收作用显着

稻田养蟹从统计结果来看, 河蟹投放6万只,成活率在60%~70%,10月成蟹平均规格100 g/只,较大规格达到150 g/只,产量750 kg/hm2左右。根据近几年郑州生态湿地及观光农业的大力发展, 乡村旅游掀起热潮,来郊区游客数量增多,在国庆中秋双节来临之际组织广大游客亲身体验稻田捉蟹的乐趣, 又售出稻田河蟹,直销价格80元/kg。同时加工优质有机大米,真空包装品牌上市,利润大大超出了普通稻田的利润。

6.3 环境改善作用突出

从试验情况来看, 养鱼稻田与未养鱼稻田对照相比,化肥使用量减少60%,农药使用量减少80%。稻田养蟹充分发挥水稻边行优势及河蟹的生物除虫、除草和松土增肥作用,提高稻谷饱满度,同时改良了土壤,降低了环境的污染,提高了水稻产量。可见,稻田养鱼对增强土地肥力、 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稻米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也得到提高。

6.4 贯彻现代观光农业新发展理念, 促进黄河滩地湿地生态建设

随着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稻田养蟹不仅改善环境,同时还向市民提供原生态的有机大米、鲜美河蟹,丰富人们的旅游生活,顺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潮流,促进黄河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

稻田养鱼在稳粮增产、农民增收、环境改善方面的作用日益突显,不仅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更是利用农业发展新优势,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战略选择。 发展稻田养鱼,充分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可以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 在顺应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新要求,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的时代潮流下,稻鱼综合种养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养蟹脱壳河蟹
养蟹三部曲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陈鸿波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河蟹脱壳期间注意事项
智慧农业助上安村“脱壳”
东北地区稻田养蟹遇到的瓶颈及发展对策
河蟹“水瘪子”病及防控对策措施
“长江1号”河蟹蟹种培育技术
包头市有机稻田养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