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玉
山西工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2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桥梁,管理工作的内容十分多样。例如学生各项事务处理等。在新形势背景下,收集高校学生个人信息的路径十分多样,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信息的干扰。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和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方法,改革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应当符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发展。
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比高中阶段掌握了更多的自主权,但是学生仍然处于校园环境当中,缺乏社会经验。因此比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引诱,自制力较差。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不仅涉及对学生的个人生活、学习问题的帮助,还包含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安全意识进行培养等。例如,在学校封闭管理的严峻形势之下,高校辅导员会定期提醒学生和监督学生进行健康上报,学生在此期间的外出请假等事务也是由辅导员进行处理。这些事务不仅能够帮助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加了解,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帮助。虽然高校学生在读期限只有四年,但是这四年也是培养学生形成个人能力和正确“三观”的黄金时期,因此,如何培养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也是许多高校关注的重点。许多的高校学生由于自身的自觉性不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若遇到了困难,则很容易产生退缩和放弃的心理[1]。通过高校辅导员对于学生的监督和管理,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完成学业任务,并推动自身的全面发展。
由于高校学生的生源较广泛,不同学生来自不同地域的因素,许多学生的习惯和个性都会有较大的差异。在高校各种社会性较明显的活动当中,学生积极发展个性特长,体验大学生活的活跃气氛,在此过程中不断对自己产生新的定义,并逐步形成自我意识,在高校的生活当中,学生的“三观”也会受到外界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管理者和引导者,必须高度重视自身对于学生的影响作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对于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
基于高校教育事业本身具有复杂性的前提,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不仅需要学校的参与,也需要社会和家庭的积极配合。高校应当明确具有科学合理的学生教育目标,并根据目标有计划地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在新形势之下,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双重职责。辅导员需要落实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还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从而促进高校的教育管理改革[2]。同时,辅导员还应当接触学生日常生活,对于学生的思想和个性进行了解和分析,从而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式,这样能有效提高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推动高校的教育水平的提高。
在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如何创新和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备受业界和社会关注。在实际的管理工作过程中,许多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不足,方法也欠缺合理性和科学性,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由于如今高校辅导员的招聘要求对于专业并无限制条件,大部分的高校辅导员较年轻,所以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经验不足的现象十分常见[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内容繁多复杂,在管理过程中的难题也时常出现,甚至会发生许多难以把控的问题。若高校辅导员欠缺丰厚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则难以解决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难题,对于学生也很难正确进行引导。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范围较广,若工作经验欠缺,则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会比较难以把握工作进程。一名合格的高校辅导员,应当具备心理学和管理学的专业素养以及能力。经验丰富的高校辅导员,不仅能够在遇到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时坦然面对,还能够高效合理地处理好一系列事务,从而帮助和引导学生,促进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
现阶段,许多高校都壮大了自身的招生数量和规模,高校的学生人数大大增多,这也会使得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大。一方面,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内容将会更加繁多,高校辅导员的自我进修的时间将会被大大压缩,高校辅导员的晋升制度也不完善,这会导致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热情急剧降低,相应的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也会降低。目前,一部分高校辅导员为了能够快速完成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通常会严格要求学生,并依照相关文件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但由于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面对高校辅导员的强硬、严格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通常会出现不配合和反感的心理,这会导致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效率降低,无法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许多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忽略了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判断能力,在面对学生之间的矛盾时,通常都会基于学生之间并未出现巨大损失而草率处理,并不关注学生之间出现矛盾的真正原因和解决的有效措施,对于学生的自我想法不尊重也不关注[4]。比如,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者,有的高校辅导员只会责备学生自己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并未对于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鼓励。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问题的有效解决,还会导致学生和高校辅导员之间产生隔阂和间隙,不利于高校辅导员和学生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
由于高校辅导员本身的工作压力较大,在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面对的事务也较为繁杂,高校辅导员面对棘手的管理事务时也很难妥善解决。所以,在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难免会出现热情降低的现象;在学校方面,许多高校领导对于高校辅导员也并未给出较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在薪资待遇方面,高校辅导员的待遇也并未依据工作强度给予调整和改善。诸如此类的种种因素,会导致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积极性不高,从而对于高校的学生管理效率和学生学习成绩等产生影响。
落实好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首先应当从转变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观念和管理模式开始。高校辅导员应当转变对于优秀的学生较为关注和器重的思想,并对于成绩欠佳的同学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高校辅导员更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策略,避免因为未受到良好的管理和监督而出现成绩下滑、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等现象,从而对班级整体的氛围和成绩产生影响,甚至会导致高校的教学质量大大降低,教学工作也难以顺利开展。其次,高校辅导员应当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对学生适当的监督管理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当前,许多的高校学生家中并无兄弟姐妹,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当摒弃传统的严格的教学管理机制,将合理的、灵活的学生管理模式,将适当的方式方法应用到学生管理工作当中,并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引导学生形成竞争意识,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之下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高校辅导员应当给予学生关爱和关注,给学生足够的信任,从而让学生有自我监督和发展的意识。除此之外,家长应当和高校辅导员沟通好,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过度宠爱学生,也不要给学生施加过大压力,要让学生自由成长,培养学生形成生存能力[5]。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高校辅导员应当本着时刻地注意自身管理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以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当中,对学生采用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方式,并在管理过程中具备饱满的热情,耐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高校辅导员要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设身处地了解学生的境遇,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并给予学生足够的理解和安慰。辅导员还应当抛开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衡量标准,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能采取偏袒式的对待方式。通过与学生的心灵交流沟通,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的生存能力和学习能力,有效搭建起学生和高校辅导员之间的信任,从而让学生主动接受和培养自身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为学生将来踏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许多高校都采取学分制管理制度,这会使学生产生对于课程和专业的选择矛盾。高校的学生大部分是青少年,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因此他们很难做出合理的抉择和判断。所以高校辅导员应当引导帮助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给予合理的、科学的建议。在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应当注重对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观察和分析,关注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并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端正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为学生提供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的建议,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有效沟通是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有序开展的必修课,只有高校辅导员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才能更为全面了解自身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这样也有利于高校辅导员及时转变自身的学生管理模式,从而探索更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管理模式。高校辅导员应当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帮助学生减缓心中的压力和烦恼,从而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效率和心理健康提供保障。不仅如此,高校学生在青春期的成长阶段中,会出现叛逆等心理,高校辅导员更应该主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沟通,为学生排解压力,让学生遇到辅导员时积极沟通,而非回避和抗拒和辅导员之间进行交流。愉悦轻松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还有利于学生努力学习和自我管理[6]。如今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自身的个人素养和道德观念将会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高校辅导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素养和素质,鼓励学生用热情饱满的生活态度度过大学时光。另外,还须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使学生能够自我约束,并学会如何学习和如何生活。只有如此,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时,学生才会真正做到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高校辅导员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活动和竞赛,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出实用型人才。
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这期间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黄金阶段。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当注重对于自身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升和培养,并具备尽职负责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中。作为高校辅导员,应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鼓励学生培养自身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培养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快乐、自由的成长空间,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