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会展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

2023-10-02 07:42白杨
旅游纵览 2023年9期
关键词:SWOT分析内蒙古可持续发展

白杨

摘 要: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会展经济与旅游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会展旅游游客数量和消费比例逐年上升,会展旅游发展潜力巨大。出现这样的利好局面,是因为内蒙古在发展会展旅游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不足与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方面对内蒙古会展旅游的发展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对策,为促进内蒙古会展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会展旅游;SWOT分析;可持续发展;内蒙古

中图分类号:F713.83 文献标识码:A

会展旅游是依托各类会展活动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因其所带来的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被公认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1]。内蒙古会展旅游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初以呼和浩特和包头为核心区域,依托各类会展活动,吸引参展商和观众在参展、参会、交流、交易之余进行观光旅游,会展旅游悄然兴起。内蒙古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浓郁、少数民族风情丰富多彩、草原游牧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富集地,会展旅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至此,内蒙古的会展旅游也从呼和浩特和包头两地延伸到全区各个盟市,使各盟市的文化特色得以彰显。内蒙古会展旅游的最大特点是硬件设施优先发展,为此举办城市不断促进硬件设施的全面完善。1987年,呼和浩特建成内蒙古第一座大型的综合性展览场馆——内蒙古展览馆,之后又建成包头国际会展中心、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赤峰国际会展中心、满洲里国际会展中心和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等,使内蒙古大中型展馆数量达20余座,场馆硬件设施建设相对完善。此外,内蒙古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会展旅游发展,对会展旅游的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与时俱进,积极组织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活动,如中国·内蒙古国际草原文化节、锡林郭勒盟那达慕大会、呼和浩特市昭君文化节、蒙医药博览会等,都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2019年,全区共举办各类展览数量128场,展览面积121.33万m2。内蒙古极具特色的优势为会展旅游发展注入了活力,会展旅游为内蒙古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优势

1.优越的区位和交通条件

内蒙古位于祖国北部北疆,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内邻八省区,外接俄蒙,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区的重要经济腹地,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战略支点,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2],在绵延4 200 km有余的边境线上有18个口岸,边境贸易及相关会展旅游发展迅速。内蒙古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完善航空、铁路和公路运输设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外交通便捷,良好的地缘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对内蒙古会展旅游的发展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会展旅游资源丰富

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独特的草原文化、浓郁的北方少数民族民俗风情,还有大草原、大沙漠、大森林、大湖泊等壮美的自然风光,这些都是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和条件[3]。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内蒙古会展旅游迅速崛起,通过会展活动提供的平台,内蒙古可以推介旅游资源,洽谈旅游业务,优化产业结构,与各地旅游业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业体系。此外,内蒙古还积极举办一些全国性会议和展览活动,如“中蒙俄国际贸易博览会”“内蒙古国际农业展览会”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会展活动,用品牌展会引领会展旅游高质量发展。

3.产业集群优势

依托资源优势,内蒙古已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如乳制品、羊绒制品、煤炭、稀土、草原文化旅游等,从而强化经济整体实力,夯实会展旅游发展基础。内蒙古借助能源、资源和产业优势,举办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产业展会,如全国性的研讨会、展览会、交易会、博览会,此举在加大会展业与旅游产业协调稳定发展力度的同时促进了内蒙古会展旅游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的优化和会展旅游品牌的塑造,使内蒙古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二)劣势

1.法律法规不完善

会展旅游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以及缺少严格资质认定的约束,导致内蒙古会展旅游发展存在不规范的现象。目前,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尚未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会展旅游的发展,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会展旅游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同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市场准入机制和主办主体资质条件,使得会展活动的审批手续繁杂,期限较长,旅游企业不愿介入会展旅游,小而散的会展旅游难以实现规模效益,未能形成内蒙古会展旅游品牌[4]。

2.缺乏管理体制

内蒙古会展旅游出现盲目发展、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会展旅游的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健全,缺少对会展旅游行业主体认证的规章制度,没有权威有效的会展旅游统筹协调职能部门,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体制,也没有统一的会展旅游行业自律组织,导致会展旅游缺乏有效、权威的行业规范机制,会展旅游管理落后,市场环境难以得到有效改善。

3.缺乏专业人才

会展旅游目的地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展旅游竞争力的高低。目前,内蒙古会展旅游专业性人才相对较少,多为主办单位抽调的工作人员或临时聘用人员。这些非专业化的工作人员对会展旅游理解深度不够,不懂得如何将会展活动与旅游等服务性行业结合起来,这一现象导致会展旅游从业者的业务能力无法得到提升,极大地阻碍了会展旅游的发展。

(三)机遇

1.政府支持引導

会展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与扶持,在近年来会展旅游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政府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要想促进这一产业发展必须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加强行政监管和协调配合。例如,内蒙古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会展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为会展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扶持和优惠政策,全力推动内蒙古会展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2.经济快速增长

随着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扶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举措的实施,近年来,内蒙古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改善与外界的交通环境,加快促进文化交流,使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会展旅游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拉动地方综合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作用。

3.产业结构升级

对于发展会展业必不可少的旅游业来说,现阶段内蒙古旅游业处于向市场竞争型发展的过渡阶段。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争得一席之地,适应市场需求,优化产业结构,开发新产品势在必行,会展旅游在内蒙古旅游产品结构优化中可借势先行[5]。

(四)挑战

1.邻近区域市场竞争激烈

内蒙古由东向西毗邻8个省区,在国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经济的情况下,大部分省区纷纷出台了积极扶持会展旅游产业的相关政策,并且由于气候环境等限制,内蒙古与周边地区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不可避免地出现景区雷同、同质化竞争加剧等现象,使会展旅游在内蒙古的发展遭遇严峻挑战。

2.市场运作机制不完善

会展旅游的管理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基建、协助招徕国际大型展会的行业自律机制和规章制度来进行。然而,内蒙古目前尚无专门的行业自律组织,大多数的办展单位是政府部门或其下属单位。会展旅游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抑制了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形成健全的竞争机制[6],导致矛盾冲突增多,会展旅游的市场化进程受到阻碍。

3.会展与旅游的关联度不高

会展旅游是会展活动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会展活动的举办是开展会展旅游的前提条件,但旅游作为传统的服务行业,能为会展旅游提供的服务有限,导致内蒙古会展与旅游的关联度不高,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与利用。会展企业不能依靠旅游主办城市的宣传促销来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同样旅游企业也不能对当地的会展活动项目给予充分的支持,二者都无法高度借助对方的优势实现产业融合,在市场的稳步推进上进展缓慢[7]。

(一)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宏观调控

会展旅游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统一部署安排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因此,在发展会展旅游的过程中,内蒙古政府部门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现对会展旅游的统筹协调、规划、监督和服务,使会展部门主动出击,与城市及周边旅游资源、旅游接待设施相结合,与旅游部门开展联合促销、联展联促、联节联促,通过政府宏观调控,促进会展旅游统管统促,齐抓共管[8];明确会展旅游发展方向,完善会展旅游法律法规和政策,制订会展旅游发展规划,将会展旅游纳入各级旅游规划,引导会展旅游行业协会发展,理顺各方面关系,优化会展旅游资源配置,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采取更加有效的手段,为会展旅游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建立现代会展旅游运营体系——政府宏观调控、企业依法承办、市场规范运作,突出会展旅游服务价值,提高整体质量,从而保障会展旅游行业的良性竞争[9]。

(二)依托产业优势,打造特色展会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发展会展列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明确指出“打造呼和浩特现代休闲与会展旅游中心、鄂尔多斯文化体验和休闲旅游目的地”。内蒙古应充分发挥自身经济、区位和旅游资源等优势,夯实发展基础,在特色上寻求突破,如充分利用人文资源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积极举办符合内蒙古产业特点与发展趋势的品牌展会,寻找打造独特品牌的契机,发挥资源的协同效应;利用产业优势和能源优势,通过科学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重点开发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资源,并充分融入现代元素,打造内蒙古会展旅游文化品牌,讲好草原故事,传播内蒙古好声音;在实施会展旅游专业化品牌化战略的基础上,积极将会展旅游与羊绒、煤炭、稀土、天然气、畜产品等领域融合,整合各方优势,打造自治区特色品牌,以品牌效应推动会展旅游发展。

(三)深度挖掘资源,深化会展旅游

内蒙古历史悠久,有蒙元文化、匈奴文化、草原文化、黄河文化等多元化的历史人文资源,当地发展会展旅游,应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作品,以产品为纽带,统筹盟市间旅游合作,整合优势旅游资源,以旅游线路串联盟市,推进盟市间旅游一体化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内蒙古可以加强国际旅游合作交流,加快会展旅游服务标准国际化进程,全面提升会展旅游国际化水平。会展旅游主要基于会展与旅游之间的联动效应,并由此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会展已成为旅游拓客的有效方式,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去开拓市场。此外,会展旅游活动具有独特性,还有利于提高参与者对会展活动的满意度。因此,要进一步深化会展旅游,深度挖掘资源,凝聚合作共识,拓展合作领域,为双方合作奠定稳定的基础,共同推动会展旅游发展,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会展旅游已成为内蒙古新的经济增长点,优越的区位和交通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等优势为内蒙古会展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上政府支持引导、经济快速增长等机遇为“会展+旅游”的结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内蒙古也存在缺乏法律法规、缺乏管理体制等劣势,还面临邻近区域市场竞争激烈、市场运作机制不完善等挑战,阻碍了会展活动与旅游活动的融合。因此,内蒙古应充分发挥优势,把握机遇,正视劣势和挑战,进一步促进会展旅游产业链的形成,依托会展业的发展提升会展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1] 郭晶.内蒙古会展业发展思路分析[J].北方经济,2009(12):42-43.

[2] 杜淑芳.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策略[J].新西部,2019(19):45-49.

[3] 刘万霞.内蒙古节庆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10):51-52.

[4] 刘俊清.内蒙古会展旅游经济的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J].经济论坛,2011(5):130-132.

[5] 肖红艳.国际会展业竞争力研究:以内蒙古为例[J].经济论坛,2011(12):173-175.

[6] 馮俊琪,张艳玲.国内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商展经济,2022(15):1-3.

[7] 方璐萍.“一带一路”背景下会展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65-70.

[8] 李琛.北京市会展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J].发展,2009(12):85.

[9] 黄任.区域会展旅游优化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8):48-49.

猜你喜欢
SWOT分析内蒙古可持续发展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爱在内蒙古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