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木一响风雷动,折扇轻摇论古今。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的艺术生涯始于辽宁,在这片热土上,她创造了评书“钢都惊堂响,万马策神州”的历史巅峰,成为中国评书艺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艺术家。
2023年3月7日晚,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走进广西专场,在钦州市文化艺术中心开演。79岁的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倾情表演的评书《帕米尔雄鹰》情节生动,故事感人,加上她大气响亮的嗓音,惟妙惟肖的模仿,感染力极强,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刘兰芳1944年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市,6岁开始学唱东北大鼓,后拜师学说评书,1959年考入鞍山市曲艺团,1979年播讲长篇评书《岳飞传》轰动全国。至今,已从艺64年。
1972年,刘兰芳在鞍山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首部评书,之后陆续播讲了《海岛女民兵》《沸腾群山》和《矿山风云》等作品,广受欢迎。1979年,时任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副主任的李喜元与刘兰芳商讨,能否录一部传统长篇评书。于是就有了火遍大江南北的《岳飞传》。
“那阵儿录《岳飞传》,我坐在话筒前,责编、录音员就坐我斜对面。他们坐那儿我心里有底,因为他们也是听众,特别是录音员,录着录着我看他笑了,说明我这段儿说得抓住听众了。所以,我非常感谢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我的名字是从那里传播出去的。”刘兰芳说。
《岳飞传》的创作十分不易。当时鞍山市曲艺团演出任务繁重,刘兰芳与丈夫、著名快板书表演艺术家、曲艺作家王印权白天在团里演出,晚上把孩子哄睡之后才能开始工作。10多平方米的小平房,过道上放一张饭桌,摆两个木凳,夫妻俩相对而坐,一边翻阅资料,一边研究故事梗概。
夫妻俩粗略地编出一回书的故事梗概后,王印权去睡觉,刘兰芳将故事理顺,编写好书稿。这时已近午夜,刘兰芳再叫醒王印权,由他润色加工,自己上床休息。清晨5时,刘兰芳准时起床,跑步锻炼,阅稿背书稿和诗词曲赋,练喷口,做动作组合……
《岳飞传》虽然讲的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的感人故事,但原始资料中有许多封建迷信等陈旧思想。为了与时俱进,他们在改编时,大胆地删改补遗,古事今说,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故事焕然一新。
《岳飞传》播出后,不到一年时间,全国有66家电台复录播出,并获得全国广播评书一等奖。因备受欢迎,该作品部分情节还被改编成京剧、连环画,或灌制唱片等,享誉海内外。
之后,刘兰芳整理改编、演播了评书《杨家将》《呼家将》《白牡丹行动》等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她說:“艺无止境,艺术也没有捷径,要想一鸣惊人,必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1996年,刘兰芳调到北京,担任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一肩挑三担。任职期间,她先后组织举办了2届全国曲艺节、5次相声小品大赛、2次鼓曲大赛,2004年还承办了“国际曲艺节”……她说,讲好中国故事、凝聚精神力量,离不开文艺创作的推陈出新,文艺领域要后继有人,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老党员,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曲艺事业发扬光大。
2001年12月,刘兰芳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第二年当选中国曲协主席。
刘兰芳不仅评书说得好,东北大鼓造诣也颇深。出身于东北大鼓世家的她,最初便是以演唱东北大鼓而小有名气。20世纪60年代初,她拜沈阳曲艺团东北大鼓一代宗师霍树棠为师,深造东北大鼓艺术。刘兰芳演唱的奉派东北大鼓获得业界高度评价,“唱腔圆润流畅,保留了奉派东北大鼓的精髓”。
2007年,朋友向刘兰芳建议,应该将道德模范故事改编成评书。这个建议与刘兰芳的想法不谋而合。她说:“道德模范的故事与我所秉持的通过评书宣传正能量的理念是一致的。从创作到登台表演,我深深沉浸在他们的感人事迹中,被他们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他们的感人事迹时刻激励着我,要为人民群众带去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
倡导传统曲艺要紧跟时代步伐的刘兰芳,自然也是这个理念的践行者。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和丈夫王印权立即创作了评书《钟院士,百姓心中的一座山》,礼赞英雄、激励斗志。
如今,在喜马拉雅APP上,刘兰芳“百姓书场”的粉丝多达226万。据不完全统计,她的作品点击量和播放量累计几十亿。
得知这一数字,刘兰芳既欣慰又惊讶,她说这是对评书的莫大肯定:“说到底,我们说书的还是要为现代人服务,这样才能吸引听众。高水准的作品应该是既有思想性又兼顾趣味性,无论是评书、戏曲,还是其他艺术形式,光把正能量讲得头头是道还不行,得有观赏性和艺术性,大家觉得有趣才会喜欢。”
从艺至今,刘兰芳屡获全国大奖,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2019年,她获得“中国非遗年度人物”称号;2020年,她被授予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曲艺艺术家”称号;2022年,她被授予“戏剧中国终身成就艺术家”称号……
从艺64载,评书艺术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刘兰芳始终坚守初心,把人民的需要作为评书创演的根本。
刘兰芳动情地说:“我是党和国家培养出来的,身处在这个伟大时代,必须与时代同频共振,时刻牢记肩上的责任,到人民中去,为人民服务,用更多的精品佳作,回报党、回报人民,在建设文化强国的道路上,不遗余力地推动文艺事业实现更大发展。”
(摘自2023年6月8日《辽宁日报》
作者:赵梓含)
【编辑:陈 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