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聪 吴铜虎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浙江 温州 32540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 年度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1]。这就是说,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实践能力,而实训室/实训基地作为学生动手实践的主要阵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其实验实训课程所占比重更大,且高职教育的实训室/实训基地不同于本科教育的实验室,它更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接近生产一线、接近实际操作过程,多数为具有涉及领域多、专业性强和环境复杂等特点的实训教学综合基地[2],潜在安全隐患与风险复杂,所以高职实训室/实训基地的安全管理工作难度也更大。
北京林业大学叶元兴等对1986—2019 年150起实验室安全事故分析得出,78.68%的实验室事故系操作不慎、使用不当、违规操作、危险化学品存储不规范和废弃物处置不当等人为原因造成。其中人为因素也是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原因[3]。高职院校既有技术创新的实验实训室,也有侧重于技能培训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所以,为了保障高职院校师生的实训室/实训基地安全,不仅要在管理和制度上严格约束,加强实训室/实训基地安全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实训(验)安全教育管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做好职业安全防护,提高学生安全操作能力,安全来自预防,事故来源麻痹,防范大于未然,杜绝实训(验)室安全事故。
近年来,实训(验)室安全事故频发,使各院校开始重视学校实训(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本研究以CNKI 中国知网为主要信息检索来源,对其进行高级检索,检索条件为“主题:实验室安全教育OR 实训室安全教育”,时间跨度为近5 年,并对检索结果进行人工筛选无效文献后,最终共得到2017 年至2021 年的1050 篇期刊论文,这表明我国是非常重视实训(验)室安全研究,并对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如下。
期刊是我国实训(验)安全教育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本研究对载文期刊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统计发现,基于CNKI 的数据,我国实训(验)安全教育研究成果的载文期刊共计356 本,其中主要的期刊是《实验技术与管理》《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实验室科学》《教育教学论坛》《广东化工》等12 个期刊,占期刊总数的3%,但刊发的实训(验)安全教育论文有444 篇,占总论文数的42%,分析可得出我国刊发实训(验)安全教育研究成果的期刊以少数几个期刊为主,研究范围明显不广,实训(验)安全教育甚至实训(验)管理类的专职期刊数量明显不足。
我国实训(验)安全教育研究多以本科及以上院校为主,高职院校明显不足。经统计,以本科及以上院校实验室安全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有958篇,占比91%,以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室/实训基地为研究对象的有81 篇,占比7%,以企业研究院或中外实验实训安全对比等为研究对象的有11 篇,占比1%。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高职院校的实践课时比例必须达到50%及以上,代表高职院校的学生起码有一半的教学时间是在实训室/实训基地进行的,而且高职的实训场所更偏向企业一线工厂,多为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本科实验室共性安全隐患的同时更存在一些与相应技术技能相关的职业安全隐患,也必须加强安全隐患排查与安全教育[4]。
总的来说,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手段的普及,国内实训(验)室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手段日渐丰富,实训(验)室安全考试系统的构建、实训(验)室安全教育慕课的开展等,依然存在“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如何加强学习考试监管,丰富安全教育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强高校特别是高职实训(验)安全教育人才培养,切实杜绝高校实训(验)室安全事故,依旧任重而道远。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已全面进入了教育信息化2.0 时代[5]。为进一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笔者所在学校——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安防学院)高度重视学校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积极探索“互联网+”实训室安全教育模式创新,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和虚拟仿真技术,将实训室安全教育体系化课程化,纳入全校学生日常考核,实行实训室考核准入制度,并采用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和虚拟仿真技术等多种现代教育手段,多方式,多策并举,加强实训室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能力,安全来自预防,防范大于未然,切实有助于学校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实训室安全管理,明确实训室安全责任体系,完善并严格落实《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室安全管理办法》《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实训(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实训室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实行实训室安全准入制度,规定全校所有新生必须进行实训安全教育,学习完考试合格后方允许进入学校各实训室进行实践学习;建立实训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做好实训室安全文化建设,做到教育无时无刻,开展部分专业更高层次实训安全教育,做到教育与时俱进。
将实训室安全教育系统化、课程化,并纳入全校学生的教学课程体系中,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全校实训室安全基础课程和非文专业安全实践课程。全校实训室安全基础课程在大学第一年第一学期开设,面向全校所有同学,通过考核要求的同学才可以进入实训室实训实践,实行实训室安全准入制度;专业安全实践课程,包括《安全生产监测与监控技术》《职业卫生防害技术》《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建筑消防工程》等安全类课程,专业安全实践课程有助于非文类专业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进一步扎实学生安全知识,拔高安全职业技术技能。
全校实训室安全基础课程的实施采用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超星学习通,它是在大数据环境中应运而生的一个可面向智能手机、电脑等集教学与学习为一体的网络学习平台[6]。本研究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中开发并建立《安防学院实训安全教育》安全基础课程在线课程,建立了以基础知识模块和专业知识模块相结合的实训室安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其中基础知识模块主要内容包括安全意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知识模块式专业化选择模块[7],主要内容包括各学科专业门类的实训室安全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截至目前,本研究共组织了学院19 级、20 级等共计8238 人次参加了线上实训安全教育,课程累计访问量达32 万多。每年新生进入实训室实训实习前,学校组织新生下载注册学习通平台后,以专业为班级单位加入实训室安全教育课程进行学习,教师对平台的使用和需学习的内容在平台中下达,学生接到通知后,各学生可以在线上进行教学PPT 的学习、相关视频的观看、拓展资料案例的查看和阶段性测试等自学测试。同时,本研究也定期组织一定次数的线下的专题/大会宣讲讲座,进行现场互动学习答疑、安全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总结测试等,考核通过的可在线颁发安防学院实训室安全准入资格证书后,方可进入学院各实训室进行实训实践学习。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网络教学平台结合传统的专题/大会宣讲教育形式,丰富了实训室安全教育手段,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最终来提升实训室安全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安全操作能力。
安防学院建有应急安全专业群,依托专业群中安全技术与管理、建筑消防技术、安全智能检测技术和职业健康安全技术等专业基础,学校2019 年与温州市应急管理局共建“温州应急管理学院”,2020 年成为首批“应急安全智慧学习工场”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试点院校(国内唯一入选高职院校),同时建设了一批包括《安全生产监测与监控技术》《职业卫生防害技术》和《事故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安全专业课程,这些专业课程的实施采用基于虚实结合实践平台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供学校非文类专业学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修,进一步扎实学生安全知识,拔高安全职业技术技能。
一方面,学校建有消防工程实训基地和特种作业实训基地,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后,可以进入学校实体安全类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操作学习,进行消防灭火器的使用、火灾报警的演练、应急救援的实施、电工安全的操作、高处作业的体验等等职业安全实践项目的实践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安全动手操作技能,也更有利于提升未来高职学生踏入职业后的安全自我保护能力。另一方面,众所周知,只有切身经历安全事故的人,才会对安全隐患产生足够的警戒心[8]。当然,现实中创造真实安全事故来进行演练又是不可行的。近年来,随着虚拟现实(VR)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9],笔者所在学院依托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和应急安全专业群优势,建立学院虚拟仿真应用与研发实训基地,并尝试在原有实训室教育模式的基础上也将虚拟现实(VR)技术积极应用在学生实训室安全教育中,建立化工场所失火逃生、学校地震逃生和变电箱触电等多个虚拟仿真模块,以此满足不同情境仿真需要。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的虚拟仿真安全教育过程互动性好,学生的接受程度高,可以对一些火灾逃生、化学撒漏等不便进行实践训练的项目进行训练,对传统实训室安全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进一步优化了笔者所在学校的实训室安全教育效果。
总而言之,做好高职实训室的安全保障工作,是实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效果的前提与保障。历年实训室安全事故告诉我们,人为因素往往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做好实训安全教育是实训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一大核心。在教育信息化2.0 时代,为抓好实训室安全教育,本研究积极探索“互联网+”实训室安全教育模式创新,将实训室安全教育体系化课程化,纳入全校学生教学体系,实行实训室考核准入制度,并采用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和虚拟仿真技术等多种现代教育手段,多策并举,探索实训室安全教育模式改革,开展实训室安全教育,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使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效果高效发挥,加快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