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霞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南湖镇曹湾九年制学校)
中小学教师肩负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其教育能力与教学水平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新课改实施以来,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发展任务更加繁重,既要完成一般性的教育教学工作,又要做好教学设计创新,提升教学能力,强化教学反思,增强教研科研能力等。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问题的多元性、个性特点与身心特征等,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挑战更现实更严峻。中小学教师面临既存在着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又受制于自我发展困境。笔者尝试利用马斯洛创立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中小学教师的多层次发展需求,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1943 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了需求层次理论,在西方很多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成了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与自我实现共五个层次的需要。1954 年,他在《动机与人格》这部作品中加入认知需求与审美需求将人的需要拓展为七个层次。这套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人的动机对其需求行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人客观化的需求是产生一定动机的源泉。而且,人的不同需求就像是以不同层次形式出现的阶梯,只有满足了前一层次的需求,后一层次的需求方可变成又一个激励机制。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教师自身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学校、社会和教师都要行动起来,实施与教师发展需求相符合的策略,满足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成长与职业发展需要。学校和社会要创造条件。推动教师发现内在的成长动机,做到自强自立,在一定的环境与文化中实现自我发展。对教师而言,只有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教师才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作质量和满意度,在工作中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专业才能,推动自我价值的实现。
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完整与否,会影响其能否成长为优秀的专业教师。教师专业自主意识指的是教师为了获得自身专业发展而自觉调整、完善自身教育理念与行为的意识。在自主性发展动力非常充足的情况下,教师通常会抱着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制定科学化的专业发展规划,持之以恒,迎难而上,勇于创新。
相关研究表明,当前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缺乏强烈的专业自主意识,并未真正意识到专业自主发展的重要价值。教师内驱力是调动教师长期致力于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当前不少教师对自上而下的传统外部培训过度依赖。也有不少教师疲于应付,对本身的职业目标与发展规划非常茫然,在专业自主发展方面缺乏充足的动力。
薪酬待遇的多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教师职业的真实社会地位,可以间接影响到教师队伍建设。然而关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研结果表明,薪酬待遇是教师最不满意的部分。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他们的工资水平关系密切,近年来,虽然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不断增加,然而其增速远赶不上诸多领域的物价涨幅,尤其是房价长期居高不下,不少教师只能望“房”兴叹。此外,调研结果显示,超过61%的教师不满足自己的工作环境,一些地方的教师办公室拥挤狭小,上级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大,和外界学习交流的机会不多。这些因素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热情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解,使他们很难全副精力投入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想满足自身的尊重需求,应认真工作,通过工作成绩获得他人的肯定。教师得到他人对自己工作的认可,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家长与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其次是相关部门、学校等教育主管机构对教师的认可。当前学生成绩依旧是绝大部分家长最关注的内容,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教学教育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的关键指标。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初衷能够理解,然而不少情况下出现了手段与目的、结果与过程的严重错位,使原本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板块出现了本末倒置的问题,对教师的评价出现两极分化的情况,导致一些教师的心理严重失衡。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教师的尊重需求出现了偏差,进而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从目的来看,一些教师出现了急于求成、迫切期待得到能够快速提高学生成绩的“速成法”;从态度来看,不少教师心浮气躁,没有用发展的、长远的学习眼光看问题;从内容方面来看,不少教师涉及面狭窄,兴趣点少,忽视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在思维领域,不少教师依赖性强、机械模仿,缺乏独立思考与主动性。
不少教师每天都要耗费相当多的时间与学生在一起,将更多精力放在教学常规、学生管理方面,把学校的工作和学生成长作为本职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教师照顾自己家庭的时间偏少,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同时,教师社会关系比较局限化。大部分教师通常很少和同行外的其他社会群体进行密切交往,相对而言其社交半径比较狭窄。一些学校内又缺乏非常集中的办公区域,教学节奏比较快,一所学校几十名乃至上百名教师被划分为数学组、语文组、英语组等多个小单位。不少教师对所在学科组外的事缺乏足够关注,和组外的其他科目教师没有多少交流。如果教师们长期处在这种非常狭窄的社交区域中,就会难以满足自身爱与归属的需求,制约他们实现更高层次的职业发展。
马斯洛指出,自我实现者普遍拥有的一个人格特征是大都具备较强的鉴别能力与鉴赏能力,能够高度认识和把握自己从事的相关工作。刘铁芳指出,教师成长的重中之重,是全面觉醒自己的教育意识,即个体对教学教育实践形成了正确的觉悟与理解,在自己新的教学教育实践中渗透这些觉悟和理解。
因而,中小学教师应树立与强化自身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顺应内在的专业发展需求和岗位职责需要,认清本身的发展条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中小学教师要明确职业发展的初步目标、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要主动适应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形势、特征,优化自身的专业发展路径。要对自己当前的专业发展阶段做出准确定位,结合本身个性与优势制定可操作性强的专业发展方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反思中优化实践;要对不同阶段的各种发展性成果进行反思,推动自身专业发展持续前进,并体验专业成长带来的快乐。
中小学教师所在学校可以打造地方性名师工作室,引导教师强化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推动其专业发展和职称晋升。集中教师学员、学科带头人、地方名师等建设教研共同体,定期聚焦特定主题的教学研究工作,采取主题研修、名师直播、公开课、话题研讨、专题讲座、案例分享、磨课评课等多种方式,发挥名师的辐射指导、引领示范功能,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搭建专业化的职业发展平台,推动经验共享、智慧生成、全员发展、资源共用,培养出一批批业务精湛、造诣深厚的中小学教师。
人类的需求总是从满足低级需求向满足高级需求的方向上发展,高级需求以低级需求的满足为前提。教师的薪酬待遇与工作环境能够为其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是生理和安全需求的重要体现。因而,这些需求得到满足后,教师才能逐步提升他们的工作满意度。相关部门与学校要认真落实《教师法》的相关政策,健全教师薪酬待遇制度,以完善的薪酬制度调动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学校可以把工作绩效和工资待遇联系起来,坚持优绩优酬;可以对教师的科研、教研、教学工作环境做出改善,对办公区域做出合理安排,让他们的工作环境更舒适更宽敞,可以为教师创造专业培训、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邀请部分专家到校指导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教师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更多的教学教育理论,进而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工作满意度。
提升教师的尊重感,需要以价值与学校两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理性看待家长对孩子的成绩需求,尽可能和家长进行充分的交流,让家长理解孩子成绩的不断提高在于教师的科学施教学校的科学管理、学生的积极配合,在于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之间的优化组合;而且教师要引导家长认识到,成绩高低通常既是短期内的学习结果,还是孩子学习习惯、知识掌握程度与知识应用能力的综合体现。教师要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成绩提升的手段与目的、结果与过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生考试成绩变化。
其次,尊重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真正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使广大教师切实参与本校教师职业发展决策和规划中来,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学校要按照每个教师的能力、特长和兴趣,为他们提供可以充分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的机会和舞台,优化管理方式,让他们沉下心来磨炼自己的教书育人能力,让他们以更大的发言权和自主权做好本职工作,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不再过度强调快速提升学生成绩的“速成法”,切实将立德树人贯彻到教学的全过程中。
满足教师对归属和爱的需求,是学校提升师德能力建设的重要保障。学校对教师的工作做出科学化的评价,就是尊重教师的重要表现。教师应拓自身的交际圈,与更多的圈外人士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针对由于工作因素造成教师发生家庭矛盾的情况,学校应该帮助教师化解他们的后顾之忧。
同时,学校对教学任务进行安排的过程中,应科学关注教师的任课情况和专业背景,要尽可能避免使教师局限于某个年级、学科,需要强化教师的轮岗力度,打破年级组、学科组的禁锢。而且学校要大力表彰在特定节日还在一线奋斗、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让他们感觉到学校的认可,强化他们的职业幸福感与获得感。针对教师存在的本领恐慌问题,学校应定期开展适度的业务培训,适时增加他们的工作技能。
中小学教师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力量,身处基础教育一线,受到所在地区财力物力人力的制约和所在学校办学条件的约束,很多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制约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高度关切广大中小学教师不同层次的诉求。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分析工具,可以科学分析和把握广大教师在不同领域的需求和满足情况,进而努力创造条件满足教师从低到高的各项合理需求,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