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娅 孙苏妮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因此,中国能否抓住机遇在新时代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中实现综合国力的新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赖于高素质新型人才的培育。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容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具有较强的时代性,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但作为教学基本材料,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有自己的学科内容和体系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不宜频繁变动。很难准确反映社会改革发展中的客观现实,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时间滞后性的缺陷。因此,在运用教材时应当注重保证教科书的相对稳定性,并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对部分知识点做必要补充调整。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需要随时注意汲取新内容和新的思想观念去充实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以便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科学发展观对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得更好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解答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时代、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开启了21 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它是经过长期思索和精心探究而得出的伟大结论,为新时代下推动中国发展,助力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它是科学发展观在新世纪、新阶段、新发展要求下的延续与升华。
根据高中生身心发展特征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内容特点,现阶段我们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特征,思政教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地位、意义要有全面的认识和深刻的感悟,找出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的契合点,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理解,及时补充变化发展的新观点、新内容,弥补教材内容滞后性的弱点,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灵活解读教材内容,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心智。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主要包括4 本必修和3 本选择性必修。其中必修教材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为主线,分为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2《经济与社会》、必修3《政治与法治》和必修4《哲学与文化》,必修课程是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也是全体高中生必须完成的学业和必修的学分。必修1 根据历史发展顺序,着重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必修2、3、4 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视角展开叙述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另外,设置选修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丰富和延展,与必修课程搭配使用,更好地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兴趣和学分要求。学生在进行分科选择后开始学习选择性必修课程,考试分数最终计入高考成绩;其他感兴趣的同学也可选修。
统编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详细地讲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与发展的逻辑,大力宣传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引导学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参与社会生活与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材通过对比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借鉴外来文化,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材也顺应社会发展大趋势,在教材中加大法治教育的力度,引导学生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另外,教材还根据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自觉养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意识,坚定政治立场。
1.坚持思想政治课教材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高中学习生涯中接触的第一本思想政治教材,它起到领学助跑的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历史发展的脉络、实践产生的成果系统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飞跃,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教材内容的讲解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2.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主要内容展开课程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真实的情境和案例,推动抽象化、概括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走向生活化、常态化。必修4《哲学与文化》以哲学的基本观点开篇,向学生传达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会学生理解看问题做事情要坚持从实践出发,用发展的眼光分析事物的变化发展,在实践中产生并验证真理,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第二单元讲述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充分肯定人的能动性,为指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利于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的寄语,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奋斗中收获幸福。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的课程主要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训练,提髙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以正面教育为主,坚定政治立场
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场,坚持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修4《哲学与文化》整套教材采取融入渗透的方式,利用“阅读与思考”栏目呈现名人名言、英雄事迹,引导学生在阅读思考中感悟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学生要铭记历史,不忘先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教材中针对外来文化的侵蚀,增强了对错误观点和腐朽思潮的批判,如批判了彻底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据此提出了文化交流互鉴的正确方式,如面向世界,保持开放的心态;立足国情,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使学生能坚定政治立场,培育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4.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为践行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倡议,推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就是遵循学生生活逻辑,植根于生活世界,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现实生活,提升生活质量,改善生存状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从而提高教学实效。一是创设真实情境,将抽象的理论观点用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实例加以理解,通过引导学生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理解抽象的理论并不是只存在于书本和头脑中,其真正的价值在于灵活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是强调辨析式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思想政治教学可以利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组织正反两方辩论赛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价值冲突和对错误观点的批判中深化理解,在思想的激烈碰撞中提高认识。三是扩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课程教学中所占的比例,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和课程需要,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让科学理论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
科学理论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才演变成为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统一起来。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注意理论学习与实践检验的结合,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以史实为基础,全方位多角度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时代价值。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统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教材内容以三大主线展开,分别是弄清楚我们从哪来;我们现在在哪儿;我们将往哪儿去。第一主线以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为时间线,系统讲解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向学生展现资本主义的局限性,使我们坚信社会主义是正确的发展方向。第二主线以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为时间线,系统讲解了中国的革命、建设发展史。从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寻找出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曾做过无数尝试想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但最终都失败了。要想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彻底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必须另辟新路。1917 年,中国先进分子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中,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第三主线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为时间线,系统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改变了中国落后的局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人民探索出了适合发展的中国道路。在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社会主义发展出现严重曲折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向了新纪元。
学生在此阶段已经在历史学科中学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和中国近现代史。思政教师切记不能把思政课上成历史课,不能把教学的时间和重心过多耗费在历史事件的讲解中。因此,在讲解这些历史变革时,要突出政治性,反映引领性。课程内容的讲解以历史史实为基础,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更具说服力。在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党的实践成就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信他是带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思政教师要以教材为抓手,不断深化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明确其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讲清楚“十个明确”与“十四坚持”之间的密切关系,创新宣传教育方式,以新时代中国发展取得的“十三个方面”的成就向学生展示正确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作用,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