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公寓社区化网格管理服务模式建构策略

2023-10-02 12:20任广峰
高校后勤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社区化学生公寓网格

任广峰

高校学生公寓社区化网格管理服务模式建构策略

任广峰

[西安石油大学]

高校学生公寓实施社区化网格管理服务,通过增强管理信息共享性、精准锁定管理误区、突破意见传达壁垒,能够提升管理服务效能,剔除粗放式管理弊病,深化管理主体之间的沟通对接。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公寓社区化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文章设计了囊括内容、平台、制度在内的框架结构,并从合理分配管理任务、增加资源投入力度、搭建统一信息系统、革新人才选拔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

高校学生公寓;社区网格管理;服务模式;平台设计

我国高等教育持续改革趋势下,高校学生居住环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原本结构单一的宿舍过渡到公共住宅区,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的弊端也随之出现,社区化网格管理的概念因此被引入。自网格化管理被明确定义为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以来,这一管理模式便开始被广泛运用于基层社区、企业管理、行政执法等诸多领域。因此,高校公寓管理尝试以社区网格管理经验为参考,通过搭建网格化管理框架来致力于实现系统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目标。

一、高校学生公寓实施社区化网格管理服务的意义

社区化网格管理即采用社区管理中常用的计算机网格管理技术思维,将管理工作中涉及的具体事务及目标拆分为若干不同的网格单元,使之呈现标准统一、相互联系、资源共享的形态,从而提升管理效率。[1]近年来,网格管理概念得到普及,高校学生公寓作为大学生群体除课堂之外的另一活动主阵地,引入社区化网格管理服务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增强管理信息共享性,有助于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网格化管理模式最突出的优势之一,在于各网格单元之间信息共享性高,能够大大减少沟通环节所需耗费的时间成本。不同网格单元的管理人员可直接根据自身工作需求,快速从网格系统中获取所需信息,获取信息的成本也因此得到有效控制。新媒体时代下,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借助这类设备高效完成信息的上传与采集,使得公寓管理工作中各类基础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交整合完毕,在高度信息共享状态下发挥部门联动效应。[2]

(二)精准锁定管理误区,有助于剔除粗放式管理弊病

社区化网格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在于信息系统的完善,在此前提下,传统管理模式下时常出现的弊病也能被快速识别与锁定,从而进行精准处理。例如,当某一网格单元出现管理弊病,便可通过信息共享平台,直接显示出所在区域,避免了逐层查找造成的时间损耗。同时,在系统性管理链条下,学生、教师、高校各职能部门均能够直接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弥补传统管理模式中管理者数量欠缺的问题,进而创建动态化的管理格局。

(三)突破意见传达壁垒,深化管理主体之间的沟通对接

在传统学生公寓管理模式下,目标任务与学生意愿的传达时常受阻。通过搭建社区化网格管理格局,有助于形成全链条式的目标化管理场域,将管理任务精准下达至不同网格单元内,以较低的沟通成本推进管理目标落实。[3]同时,有助于构建数字化校园氛围,将学习、生活、娱乐、文化等各类信息资源汇集于统一的校内平台上,并利用平台的互动版块实现各网格单元之间的多元化交流,使学生对于公寓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能够得到快速反馈。

二、高校学生公寓社区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单元互动不足,学生参与度低

社区化网格管理效能的发挥需要建立在各网格单元积极互动的前提下,且需要作为主体的学生在其中积极参与、踊跃交互,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的综合提升。而在目前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中,由于网格管理模式引进时长较短,学生对其认可度不高,也缺乏足够的主体意识,导致各网格单元之间的实际交互性仍然有限。[4]同时,部分高校缺乏网格管理配套机制构建意识,一方面没有做好网格管理人员配置规划,另一方面没有设置对应的问题反馈机制,导致各网格之间的信息对接仍然处于迟缓状态,管理难度增加。

(二)部门职能混乱,缺乏沟通对接

目前,许多高校基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引进社区化网格管理方案,但由于认知与经验方面仍有着一定局限性,对各部门工作统一调度不足,导致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为普遍。例如,学生公寓管理工作一般由学生工作处、后勤总务处等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而长期以来形成的自上而下指令式管理模式难以在短期内完全转换,学生工作处虽作为直接参与学生管理的主体,但在实际管理事务处理中却鲜有决定权,管理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后勤总务处的运行涉及企业效益,常与高校教育的公益性质存在立场方面的矛盾。在不同管理主体所承担的管理职责不明确的前提下,学生公寓管理系统凝聚力缺失的现状便尤为明显,难以形成管理合力。

(三)管理手段滞后,自治功能受限

社区化网格管理服务模式既依赖于技术手段的革新,也需要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来发挥自治功能,如此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效果。但目前高校在学生公寓管理中,对于管理手段需求的认知仍大多停留在传统阶段,缺少积极引进现代化管理手段的意识,致使搭建的网格管理框架有形而无神,数字化改革深度也十分有限。同时,学生公寓管理体制下,学生能否自觉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是决定管理成效的一大关键,而现行管理制度下,学生大多缺乏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意识及能力,无形间增加了学生公寓管理的成本和难度。

三、高校学生公寓社区化网格管理服务模式的框架建构

(一)内容设计层面

首先,在网格单元分布设计中,以公寓为整体,将每个楼栋作为一个单元网格,再将楼层划分为二次网格,每个宿舍分别为单独的基础单元网格,从而构成四级管理格局。针对不同单元的管理内容可结合具体需求做出进一步细化,定期上传管理数据,用于统一汇总,提炼有效信息。

其次,在人力物力分配设计中,设定固定的管理岗位,逐级选用管理人员,并在此基础上将管理资源进行统筹分配。例如,每一宿舍设置一宿舍长作为基础单元网格的直接管理人员;每一楼栋设置一名楼长作为领导,主要由学生会成员担任。管理人员职级越高,可调配的管理资源也相应增多,如在宿舍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方面,楼长可根据每个宿舍提交的使用报告来决定物资补充,并对资源分配情况进行公开,使数据信息透明化,便于后续监督。

最后,在职能部门的权责界定设计中,应明确各个职级所需负责的任务范围,实施“四定原则”,即定任务、定标准、定责任人、定奖惩,在设计职能部门的同时,确定该目标具体的权责范围,再将具体的执行任务明确分配至个人,使每个管理者能够在清晰的任务方向指引下精准执行。

(二)平台设计层面

高校学生公寓的社区化网格管理具有系统性、多层次、多业务等特征,需要借由一个统一的平台来实现各个网格单元之间的相互协作,同时将信息资源进行综合汇总利用。因此,应结合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现状,设计一套独立、统一的网格管理信息平台。

实践过程中,可先将公寓网格管理信息平台拆分为几个不同的子系统,包括基础信息数据系统、网格业务处理系统、学生参与互动系统几类,再分别从中延伸出业务管理单元、后勤服务单元、统计分析单元。其中,基础信息数据系统可用于收集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主体的基础信息资料,便于后续为具有权限的人员提供检索服务;网格业务处理系统可用于处理各项管理业务,包括问题上传、问题受理、监督反馈等,学生对管理工作具有特殊要求或疑虑也可通过该系统与管理人员进行协商,并将业务处理过程及结果以数据记录形式汇总到数据库中;学生参与互动系统主要用于学生与他人沟通互动,以减少沟通成本。

(三)制度设计层面

首先,构建信息传递与监督反馈制度。基于信息即时传输的重要性,应在高校内部搭建一套集中收集、上报、处理、反馈信息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在统一化的信息平台内第一时间接收并响应学生诉求,依托于网格单元本身的分层优势,信息的传输与反馈机制也可按照宿舍到楼层、楼层到楼栋、楼栋到公寓整体的层级进行划分,根据事件程度直接传送至对应层次。

其次,构建以长效发展为目标的多部门联动制度。为规避分头管理模式下的重复工作和责任推诿风险,高校可在网格管理框架基础上构建跨部门联动协作制度,用于解决各部门条块分割、交互不足的问题。例如,实行教育、管理、服务“三合一”方案,将不同层次的网格单元进行横向、纵向交叉,找准管理工作中的重合点,由不同部门根据重合部分进行探讨协商。

再次,构建风险信息排查与预警制度。各网格单元的负责人应定期报送所在网格区域的管理信息,如学生住宿信息、学生特殊要求等,并实时关注网格内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如出现异常因素,则先判断事件紧急程度,如程度较轻即可及时予以反馈处理,如程度超出自身管理范畴,则立即报送上一级网格负责人,告知学生公寓管理中心进行处理。

最后,构建管理工作考评制度。为激发网格负责人工作积极性,还可根据具体工作内容来制定对应的考核评价制度,如每月定期评比“文明宿舍”“优秀公寓楼”等,通过对比各网格管理数据、学生评价等指标,选出全方位管理成效最优的网格,并对相关负责人予以嘉奖。

四、高校学生公寓社区化网格管理服务模式的优化路径

(一)合理分配管理任务,科学规划人员职能

在对学生公寓进行网格式划分的前提下,高校可对各网格的工作职责做出明确划分,按照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原则,合理分配不同层级的管理任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公寓管理主体的能动性,一方面可对教师系统进行网格划分,其中校领导任一级网格长,主要负责宏观统筹各部门提交的管理数据,动员全体教职工参与管理;党委书记任二级网格长,主要负责落实上级下达的各项管理任务,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指导三级网格工作的开展;辅导员任三级网格长,主要负责对分管宿舍的管理情况,及时跟踪,组织建立班级网格管理方案,处理学生违纪行为;宿管员任四级网格长,主要负责搜集、汇报学生反馈的诉求信息,执行违规违纪处理任务。另一方面,还可对学生干部系统进行网格划分,鼓励学生会成员、各班班干部、宿舍长等人员积极参与到公寓管理工作中,并通过交付部分决策权的形式提升其工作积极性。

(二)增加资源投入力度,提升物质设施保障

一方面,可重点优化高校公寓配套设施,在学生会大厅、公共活动中心等方面加大建设资源投入力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对于网格管理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另一方面,可增加校园智能化信息管理方面的设备投入,如扩建电子阅览室、增设电子监控设施等,既能够有效提升各部门信息共享与流通效率,也能够为学生带来教育与服务方面的便捷性支撑。社区化网格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方案,对于物质设施方面的基础建设本身具有一定要求,高校应秉承技术与理念一体化的原则,加大资源投入力度,为网格管理服务的开展带来有利前提。

(三)搭建统一信息系统,升级服务管理功能

在高校已有的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基础上,可通过对其管理服务功能进行升级与完善,来扭转其原本的单一性特征,巩固高效服务基础。一方面,调整信息系统结构,剔除不必要的冗余流程,在信息管理平台中开设多个不同板块,集学生个人信息收集管理、校园生活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等多重功能于一体,赋予平台综合性管理服务功能,提高管理工作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内,对学生的行为信息进行合理分析,管理人员也可通过平台内沟通,主动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进行准确引导。

(四)革新人才选拔机制,优化网格管理质量

在社区化网格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层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管理成效。因此,有必要通过严格筛选符合标准的人才队伍,来确保管理任务能够有效落实。一方面,加强各级别网格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认知建设,使之能够充分明确自身管理任务,更好地与其他网格管理人员进行协调;另一方面,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选拔网格管理人员,选拔方式包括学生选举、教师推荐、领导考察等,筛选出具有群众基础与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并通过阶段性考评工作来决定管理人员的晋升与奖惩方向,形成充分的激励作用,促使网格管理质量稳步上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公寓实行社区化网格管理模式有益于提升管理效率、优化管理质量,是高校现代化育人手段改革的直接体现。在具体实行过程中,主要可从内容设计、平台设计、制度设计几个方向搭建起基本的网格管理框架,再通过合理分配管理任务、增加资源投入力度、搭建统一信息系统、革新人才选拔机制等举措来优化管理服务效能,全方位覆盖学生公寓管理各个环节。

[1]郭崇嵩,白金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寓网格化管理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2(45):177-180.

[2]宋元禄.网格化管理模式下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J].国际公关,2022(08):39-41.

[3]刘小莲,刘康,肖意风.高校学生公寓“网格化”思政育人模式探析[J].科教导刊,2022(07):60-62.

[4]王静,王丹.基于网格化管理模式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就业与保障,2021(19):162-163.

(责任编辑:赵鹏程)

猜你喜欢
社区化学生公寓网格
用全等三角形破解网格题
基于社区化编码的网络协同开发模式分析
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模式探析——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公寓为例
反射的椭圆随机偏微分方程的网格逼近
试论农村村组职能社区化
微信群:民族村落的“再社区化”——基于一个彝族村的微信群观察
重叠网格装配中的一种改进ADT搜索方法
基于曲面展开的自由曲面网格划分
学生公寓“五进”工作法治化的路径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二次开发的学生公寓漫游仿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