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提出,围绕旅游古镇、特色村落、乡村民宿等,打造一批特色村镇休闲区;到2025年,年接待游客量达到2500万人次,农民就业岗位数量超过3万个。这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乡村希望之旅。
那么,特大型城市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和政策供给究竟该怎么进行?需求与格调如何匹配?广袤的乡村空间如何打造独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城市“后花园”和乡村振兴“样板间”?作为镇党委政府,如何承上启下,既要落实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又要贴近地区实际出台“量身定制”产业政策,吸引资金、技术和数据等要素,盘活土地、劳动力等资源,释放发展活力?
待泾村隶属于朱泾镇,这里曾经是一方远近皆知的“穷乡僻壤”,经过几年的持续打造,这里旧貌换新颜,成为了全国乡村振兴的示范典型,实现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不仅美成了我们这座城市的一抹亮色,还让农民在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中尝到了甜头,坚定了跟党走、感党恩、报党恩的深厚家国情怀。
乡村振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接续这场“乡村振兴”长跑的正是我们今天要采访的主人翁——朱泾镇党委书记夏红梅。
自1996年,夏红梅任朱泾镇团委书记以来,在乡镇工作已有25个年头,长期在基层的历练与成长,使得她与乡村干部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更加坚定了她践行“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2021年3月起,夏红梅任朱泾镇党委书记以来,明确了打造“活力朱泾、宜居朱泾、平安朱泾、芳香朱泾、人文朱泾、和谐朱泾”的发展目标,使昔日的“老县城”日益焕发崭新活力,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用真情、出实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朱泾的发展更有温度,让百姓生活更有奔头”是夏红梅作为一方父母官的坚定追求。
新时代乡村振兴,既要登高远眺,又要脚踏实地;既要顶层设计,又要分类推进;既要有“面子”,又要有“里子”。如何做到胸中有蓝图,脚下有路径?让我们听一听夏红梅内心的声音。
夏红梅: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工作期间,对金山区提出了建设“百里花园、百里果园、百里菜园,成为上海后花园”的殷切希望,朱泾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就是按照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挖掘“千亩花海”作为产业振兴的兴奋点和“百里花园”的链接点,以《金山区总体规划》为指引,以《朱泾镇总规》和《朱泾镇郊野单元(村庄)规划》为抓手,以金山区南北两个重大项目为方向(南部滨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和北部乐高乐园国际旅游度假区),以“两廊建设”为牵引(南部金山大道经济走廊和北部G320文旅连廊),通过待泾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的一个“点”创建,带动“花海待泾、稻香新泾、果甜大茫”的乡村振兴示范一个“片”创建,从而力争创建朱泾镇乡村振兴示范镇一个“面”的创建,把区委区政府为朱泾明确的“金山北部区域生活服务中心”功能定位与国家发改委明确的“上海南郊花海·芳香小镇”特色小镇建设深度融合,主动融入上海绿色田园先行片区,把朱泾镇这个浦南地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综合性节点城镇整体打造成与特大型城市需求与格调相匹配的、独具魅力和吸引力的城市“后花园”和乡村振兴“样板间”!
夏红梅:芳香小镇项目是金山G320文旅连廊打造的重要节点之一,也将成为带动朱泾全域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目前,我们已经开始推动“花海待泾、稻香新泾、果甜大茫”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主要路径是依托朱泾北部毗邻三村在生态、风貌、产业等方面的差异化特色,以点连片、以片带面构建乡村集群优势,通过将芳香小镇、乐高乐园、稻香田园、特色果园、禅意文化园等旅游资源串联,将芳香产业、稻香产业、工业产业、智慧产业等有效衔接和有机融合,进一步推动“农文旅”和“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由此带动的溢出效应可以推动市场消费人群和各类创业、就业人群的持续导入,在为村民以及村集体带来更多增收致富的新办法和新门路的同时,也将为镇域经济带来源源不断的消费潜力和创新动力。
夏红梅:促成农村特色产业孵化对于党委政府来说是有挑战和使命在的,在历届党委政府打下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提升,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村委会、村民、企业一起经历了磨合的阵痛期,摸石头过河的突破期,到现在步调一致的升级期。从孕育的心理来说,从种下一颗种子到形成一片花海再到构建一条芳香产业链,就像看着一个“孩子”从无到有,再到茁壮成长,成为了“镇村企”之间的纽带,给一个“家”带来了持久而新鲜的生命力,回看过程,有着诸多的感动,面向未来,有着更多的期许。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上来说,芳香小镇建设正是乡村振兴在待泾、在朱泾的生动实践,从生态宜居的1.0版到产业兴旺的2.0版,随着芳香小镇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正在推动走向共同富裕的3.0版。
夏红梅:对于芳香小镇的开发与建设,依法依规、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顺应乡村发展规律是我们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大框架下,我们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着力从“特色、魅力、多元、创新”四个维度一体推进芳香小镇项目。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政府既要在大方向上“掌舵”,又要在前行中“划桨”,还要做好村民与企业的双向“服务”,我们必须清楚的是,村集体、企业和村民不是利益的博弈方,而是命運的共同体,政府只有兼顾好各方利益,发挥好“稳定器”和“助推器”的作用,才能保障芳香小镇这艘大船动力不竭,行稳致远,才能助力村集体经济壮大,带动更多百姓增收致富。
其中,我们主要是突破了三方面的难题:第一个突破是解决特色产业配套“地从何来”的问题。农文旅项目要发展用地是关键,为了用足用活土地供给政策,我们先后进行了两次盘活,一次是调整郊野单元规划,盘活600亩洼地打造“花开海上”生态园,推动了项目落地;第二次是促成农用地转集体建设用地,盘活113亩点状供地,启动打造芳香小镇,打开了发展空间。第二个突破是解决农村产业发展“资金从何来”的问题。推动乡村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的初衷是为了村民增收和改善乡村环境,但是农文旅项目投资周期长,成了引凤筑巢的阻力。我们通过集体建设用地作价入股的方式,一方面,激活了沉睡资源、助力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股金分配的收益机制,让失地农民有了长效的增收渠道,企业也从一次性缴纳土地款,变为每年分红,缓解了资金压力,双方实现了利益的捆绑与发展的共赢。第三个突破是解决村民与企业共谋发展的向心力问题。项目推进过程中,会触碰到村民的一些既得利益,比如不规范养殖的清退,道路拓宽碰到村民自留地等等,我们坚持从村民的真实感受出发,推动每一项工作。一方面,我们因地制宜,在待泾村率先试点了“三堂一室”基层治理模式、“三全值守”基层干部工作模式等,把村民议事会开到了纠纷现场,把调解室设到了景区旁,让村民把建议提在前面,把矛盾解在埭头。另一方面,我们支持老百姓在土地、务工、经营等多渠道参与芳香小镇项目,通过实实在在从中获得收益,从而提升获得感、自豪感,增加认同感和归属感。
夏红梅:我们说乡村振兴是个长期的奋斗过程,目前,芳香小镇还在成长期,已经带动了第一批“五金”村民的诞生,那么如何从部分“五金”走向全域“五金”?我认为不能有“一口吃成个大胖子”的急功心态,一定是特色产业的全产业链布局越科学,延链补链拓链强链做得越好,产业链的连锁反应和传导效应才会更迅速有效,把每一步走扎实,不仅有利于抵御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更能确保利益捆绑下的镇、村集体、村民、企业的可持续增收。对于后续怎么做,纵向上来说,我们还是要继续把芳香产业链做细做深做大做强,聚焦服务的配套,聚焦“产学研用”的协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激活芳香产业的发展潜力。横向上来说,就是加速关联,加速产业与产业的关联,点位和点位的关联,区域和区域的关联,推动全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和集聚,通过良性的、可持續的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农民致富的愿景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