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润扬
日月不居,岁月如流。置身浩瀚华夏,吾辈青年的成长之旅,亦是逐渐步入社会、融入时代潮流的历程,是由“我”走向“我们”的蜕变。
由“我”到“我们”的华丽转变,是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当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工、联系紧密的有机整体。置身其中,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没有谁是一座孤島,无人能够独善其身,唯有融“我”于“我们”,借集体之合力,方可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洪流中立足。欣然迎接从“我”至“我们”的变化,正是长远发展之良策。
无法成为“我们”,则必将限制“我”的广度。爱因斯坦曾言:“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奉行精致利己主义,一切以自身为中心,纵然攀得再高,也是一面孤旗;即便漂得再远,亦为一叶孤舟。生命缺乏拓展的广度,则无法得到他人的认可,终将限于狭隘。种种贪官污吏,辜负广大人民殷殷期望,一心为自身谋私利。其损害“我们”之集体利益而得的不义之财,无法给其人生带来长远意义。反观焦裕禄两袖清风,将个人事业融入兰考人民的脱贫大业,呕心沥血为“我们”谋幸福,终充盈了人生,留下千古芳名。人如此,国亦然。在全球化的滚滚浪潮中,一些西方大国在单边主义之路上一意孤行,拒绝融入世界民族之共同发展,以致自身形象受损,全球局势动荡。反观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尊重各国文化多样性,着眼于“我”与“我们”携手共进,得到各国的赞誉,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行稳致远。故让“我”成为“我们”,才是发展之正道。
只能成为“我们”,亦将限制“我”的高度。沈尹默曾提笔写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唯有在融入“我们”的同时,维系“我”的自由与风格,才可将“平庸”二字甩在身后,迈入更高的境界。聚焦个人,博尔赫斯跻身南美文坛,却并不趋附当时文学界的颓靡之风,而是凭自己独特的深邃思想与浪漫笔触征服读者,成一代大师。放眼世界,中国走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之路融入世界之“我们”,既与友邦合作共赢,亦传递了中国声音,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傲立世界民族之林。千篇一律不是理想的彼岸,和而不同才是融合的终点。身处“我们”之中而保持“我”的独立与自由,方可令“我”于尘世繁杂中脱颖而出,让“我们”焕发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勃勃生机。
“我”的个性自由是走向“我们”的先决,走向“我们”是充盈“我”的意义之不二法门。吾辈青年当保持独立的思考,汇入“我们”之大势,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中铸就时代风采。
评点:
开篇紧贴材料背景,明确从“我”到“我们”的变化是个人和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第三、四段设置两个分论点,从广度和高度两个角度切入,行文紧扣材料“不能成为‘我们,‘我便没有意义”和“只能成为‘我们,‘我依然没有意义”。运用了正反论证、比喻论证、事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手法,由个人到国家,落点清晰,层层递进,值得借鉴。最后一段回扣总结。
(编辑: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