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卓鹏 陈柏岐
“一天没怎么训练就感觉好累”“我动不动就会走神发呆”“我不想动只想睡觉”“我感觉一天几乎没怎么做事”,这些都是军人心理疲劳的外在表现,看似习以为常,但不加以重视则会导致焦虑、无助情绪以及自卑、抑郁等心理的产生。
不论是日常训练、比武竞赛还是作战,军人最佳状态是技能、战术、身体、心理交互的综合效果,其中心理状态最难以直观体现且具有重大影响。与生理疲劳不同之处在于,心理疲劳不仅包括肌肉酸胀等生理表现,还包括由于压力、大量活动、刺激导致的心理负面影响导致反应力、注意力、思维力降低等问题。军人心理疲劳产生过程首先是问题无法解决的错误认知,其次由于错误的认知引发压抑、偏激等负面情绪及困扰,同时采取拒绝沟通、放弃等消极行为反应,最后错误的认知、负性情绪困扰以及消极行为都不能得到有效调节而使个人产生自身成就感降低、心理筋疲力尽感。
将军人心理疲劳相关研究以及某单位心理疲劳严重个人访谈相结合,对军人心理疲劳成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压力(任务量、训练量、工作环境)、人际关系(战友、亲人、领导)、自我实现(理想信念、职业规划)三方面因素。
诱发军人心理疲劳的压力。日常训练中的军营环境适应不良、技能无法提升、日复一日训练、比武竞赛等;战场环境中睡眠不足、高温、高寒、声光电等复杂刺激。
对压力产生的错误认知。一是部分军人由于入伍前大多数生活经验、生活目标都被父母以及学校规划,而部队严格的纪律管理会造成军人角色转变的矛盾认知;二是对于技能提升过程的认知,训练的目的是能够将技能熟练且习惯,而这一目的实现途径就是反复的刻意练习,部分军人无法正确认知技能习得过程中成绩提高先快后慢、成绩提高先慢后快、成绩提高过程中的“高原现象”以及成绩的时高时低四种表现形式;三是对比武竞赛的错误认知,部分军人由于对自身的不自信或太过于重视而在比武竞赛中产生害怕受伤或者发挥不好;四是对战场极端环境下各种错误认知,剧烈的体力消耗、睡眠的剥夺、饮食的不规律、生死抉择的压力导致军人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无法得到放松而导致注意力涣散、认知能力下降等。
对压力产生的负性情绪。对军营环境、管理适应不良而产生的茫然、焦虑、苦恼情绪导致自卑、紧张、孤独、空虚、恐惧、失望的困扰;对技能生成过程中急躁、恐惧、消极情绪导致困惑、自暴自弃、抵触的困扰;对比武竞赛时紧张、害怕情绪导致担心受伤、担心发挥不好的困扰;对战场环境刺激恐惧产生免疫失调、反应迟钝、容易爆发冲突的困扰。
对压力产生的消极行为。对环境适应不良产生的失眠、拒绝交流、发呆等行为;对技能提升过程中出现不协调、手忙脚乱、抗拒练习、偷懒等行为;对比武竞赛中频繁上厕所、发挥不出正常水平、缩手缩脚不敢上场等行为;在战场环境中走神、发呆、疲惫、生病、极端行为等。
工作需求—资源模型认为工作资源中的社会支持会对心理疲劳产生影响,能够对军人心理疲劳产生影响的关系需求以及社会需求主要体现在战友、亲人、领导三个方面。
对人际关系产生的错误认知。一是对自我的认知,部分军人考虑问题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为他人着想、认为别人的关注赞赏是自我价值的评定标准、认为“跟着大家一块走”就能获得大家认可;二是对他人的认知,部分军人对他人认知错误,不能做到知人善交、知人善任、知人善教;三是对双方关系程度的认知,当事情的结果不合自己心意时,会认为战友或者领导对自己有意见,不能够把握与他人之间关系尺度,会过度地将自我暴露给对方造成压力。
对人际关系产生的负面情绪。在整个人际交往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沟通来进行,部分军人由于在表达、倾听、共情方面不擅长而出现被别人的评价干扰导致焦虑情绪、认为他人比自己优秀而嫉妒的心理、无法与战友共情而保持冷漠的态度、通过愤怒来表达自己情绪等困扰。
对人际关系产生的消极行为。一是对战友之间的问题试图用武力解决、与战友沟通时好为人师、逃避与战友交流、对战友行为猜疑心重、总是喜欢批评别人、看不惯战友的行为;二是拒绝与亲人沟通;三是对领导不满、顶撞领导、出现问题不主动与领导沟通。
心理疲劳包括“我不得不”和“我想要”两种承诺状态,这两种承诺是基于三方面形成的心理状态:一是成本—收益分析,即对当前目标领域参与的满意度;二是其他目标领域的选择;三是在当前目标领域已投入的资源。
例如,某军士对现所学专业不适应(高成本—低收益),但是在这个专业学习好多年(当前目标领域已投入较多资源),同时并没有找到自己特别喜欢的专业(其他目标领域选择吸引力低),这时候就是“我不得不”的承诺状态,即“我不得不”从事这个专业;某军士对现专业及状态有较高的满意度(高收益—低成本),并且对自己有着清晰职业规划(其他目标领域选择吸引力低),这时候就是“我想要”的承诺状态;某军士对现所学专业感觉无所谓即没有不喜欢也没有喜欢(低满意度—低投入),有一定机会选择自己更喜欢的专业(其他目标领域选择吸引力高),此时就处于低承诺状态。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除了“我想要”是一个积极状态外,“我不得不”与低承诺状态都是军人难以对专业感兴趣但是又没有能力跳出选择的消极状态,在这种情景下军人极其容易出现心理疲劳。
压力、人际关系、自我实现对军人心理疲劳的影响过程,都包含错误认知、负性情绪以及导致的消极行为这三个过程。为预防及干预心理疲劳,可对影响因素进行认知、情绪的调解与控制。
1.对压力的认知
首先需要明白压力不可避免性,军人不论在什么环境什么条件下都会碰到压力;其次认知到压力具有双面性,适当的压力可以促进进步,过度的压力导致不良情绪及行为产生;再次需要了解压力对于个体产生什么影响在于个体如何评价压力,积极的评价会使压力转变为动力;最后需要了解到针对压力的有效应对方式。
具体压力缓解方法。视觉放松法,即在脑海中构建能够让自己放松的场景与画面,闭上双眼,想象自己完全融入其中,并去体验情景、声音;通过运动、听音乐、吃美食等适宜方式缓解压力;通过“发泄室”缓解压力;积极向心理咨询师、医生求助。
有效应对压力评判标准。一是对于压力导致行为、认知、情绪、生理反应在自己控制范围内;二是能够积极心态去面对;三是自我价值得到维持;四是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2.对人际沟通的认知
良好的人际关系前提是对自我清晰认知,对人际关系中自我认知的方法包括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对自己行为进行观察、内省自身;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认知自己。
人际沟通技巧。一是表达技巧,包括澄清(对双方观点明确)、解释(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将对方表达事件明确)、即时化(对沟通中存在问题及时反馈)、鼓励(促进良好的沟通氛围)、自我暴露(用自己的秘密“交换”对方的秘密);二是倾听技巧,即积极倾听,及时回应对方的关切,明确表明自己对于双方的交流很开心,和平与对方交流,不抬杠;三是共情技巧,换位思考,想象如果事情或者情景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会怎么样,自己想要别人如何表达。
3.对自我实现的认知
通过设置合理目标来实现自我。目标设置smart原则,即目标设置要具体、要可衡量、可达到、与自己生活工作相关、有时间限制。在设置目标时按照这五点原则一一对应,使目标可行。
1.正确表达情绪
情绪表达中易犯的错误。不善于将情绪直接表达,会以沉默冷对的方式处理;会过分地指责对方的错误;会刻意讨好别人,不在意自己的感受,只想将事情平息;等等。出现这样的错误是由于社会刻板印象导致军人认为情绪表达是将自己软弱的一面展示出来,会很难堪,同时认为别人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情绪。
正确表达情绪技巧。首先选择合适时机,在双方都“方便”的情况下进行,即双方都心平气和且放松的氛围下,如果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想要表达之前停顿3秒再表达;其次表达自己的感受而非直接发泄自己的不满,例如战友之间发生矛盾,可以表述“你这样做我很生气,是因为这样让我很不舒服”,而不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报复”;最后从对方角度思考后提出自己的需求,例如“你这样做我很生气,是因为这样让我很不舒服,我知道你也不是有意的,但是我希望你可以……”
2.情绪调节方法
渐进式放松训练。找一个安静的环境,可以是阳光下绿油油的草地,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纯音乐,通过紧张(10 秒)—突然放松—休息的方式,依次对身体各个部分开展。
转移注意力。这不意味着逃避、不解决问题,而是在负性情绪袭来时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例如跑步、听音乐等等,一方面防止极端情绪泛化,另一方面也是调整出积极情绪更好地解决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该理论认为不良情绪的产生并非刺激事物本身,而是个体对刺激的不合理信念,例如同样是第一次射击没上靶这一事件,在第二次射击时有的战友能稳定发挥,有的战友依然上不了靶或者成绩不理想。同样的事件却产生了不同的结果,这其中的关键是如何看待这件事。不合理的信念有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即以“必须”“肯定”“一定”等词语出现;过分化概括,即以偏概全,只是这次射击失败就极端地认为自己做什么事情都很失败,导致自卑等不良情绪;糟糕至极,即只是这次射击没上靶,就会产生“完了,我后面肯定也上不了,大家肯定看不起我”的极端情绪。个人需要自发去寻找是否存在上诉三种不合理信念并及时进行辩驳:一是对绝对化要求进行辩驳,“我只是这次没上靶,我第一次射击一定要上靶嘛?”“为什么没有上靶,我是不是紧张了”;二是对过分化概括进行辩驳,“我只是这次射击没上靶,这只能说明我这次没做好,跟我其他技能掌握情况又没有什么关系”;三是对糟糕至极进行辩驳,“我第一次没上靶,第二次还没射击呢,又怎么会知道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