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还蛮懂那种深陷进某一处的焦躁和无力感的——明知道路不对,但就是不明所以地坚持在里面绕啊绕。
我第一次玩儿剧本杀,在第一关就被难住了。DM给我们的提示是个字谜,大概是月亮裹金边之类的。提示卡拿来时,立刻就有人说了“圆”,可“圆”字跟我们要解出的时间完全没关联啊,“拼车”玩儿的大家第一次默契地全部陷入了沉默。
干耗着也没用,我随口跟我姐说:“我们换一个思路,这个边会不会是偏旁?金字旁?”
我姐立刻说:“那不就是钥匙的‘钥吗?”
不知道谁接了一句:“刚才不是有把凯蒂猫的钥匙吗?”我把钥匙拿过来,把数字跟Hello Kitty对在一起,报出了时间。
是不是很神奇?前一秒还让所有人叫苦连天的难题,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解开了——跳出原来的思维领域,就是自带这种魔法,而我学会它,是因为一篇童话。
文章名我记不清了,写的是一位作家从默默无闻时的认真面对每一个签名,到火起来后写作质量越来越低的故事,大方向并不新颖,所以读完我愣了一下——那篇故事的作者是个大神,他文风跳脱、想象力超级丰富有趣,我是看到目录上有他的名字,特意翻过去先读的。
在一堆跳跳糖般的故事里,他的故事难得地显出平铺直叙的朴实和偏深的思想。幸好配了一个小段的创作谈,他说卡文了,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干脆换了个思路,把写作者的状态搬了上来,结果意外顺利。
我当即震惊,觉得有趣,于是后来无论生活还是学习遇到卡壳感觉进了死胡同,我都努力跳出来另寻蹊径,久而久之成了习惯,的确大部分时候都非常好用。
但这个方法有个弊端,它需要及时止损,而走出来和开启,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开导朋友时她说:“可是我连新思路都没有。”我知道她的意思,拉她出门去了。那天的天空还算晴朗,比湛蓝多了一丝雾霭蓝色的温柔韵味,零星几朵白云高低不同地飘浮着,不刺眼的日光铺涂万物,一丁点儿遮挡物也没有,身上陡增冬日的暖意。朋友难得露出惊喜的笑:“今天的天有点儿好看哦!”
彼时她和喜欢的男生闹僵已经小半年了,虽然她一直没说什么,成绩依旧很棒,说话时也笑笑的,但认识她很多年的我,能清晰感觉到她的低落只是被繁忙的课业藏匿了,真实状态始终像待在一间阳光不够充足的屋子里。
那个下午,我也不知道该带她做点儿什么——我们所在的城市太小了——只能从一个商场吃吃喝喝逛逛到另一个商场,但过得也很开心,我们发现了很多不知道什么时候开起来的小店,有JK、lo裙店,有vintage的店,还有好喝的果茶店和手作店。
那天之后,她说话和出来玩儿的频率都明显增多了,是伤口正在愈合的模样。
可能是我比较佛系,对世界的好奇心又极强吧,很多觉得生活进了死胡同的瞬间,我都会按下那一刻的暂停键,去胡乱做点儿什么——挑战一个人去迪士尼过节啦,了解不同的职业学习新技能啦,或者去音响店随便买几张CD听……不同的体验和视野真的会打开很多惊喜和可能性。
对了,后来偶然一个机会,让朋友把自己的感情故事写成了分享——复盘生活让她成长了很多,还赚了些稿费。所以,从前做过的、想过的都不是白费,只是别的时机里的新思路。
朋友跟我说,好像一旦开启这种思维模式,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毕竟觉得窗外是惊人雷声、滔滔热浪,和觉得窗外是彩虹是火烧云时,想推开窗的动力是不同的。
而推开窗真的很重要,不止是为了能重新开始。
我有一个学姐,是为数不多我遇到过的一靠近就会忍不住惊叹她怎么那么有活力、能永远赤诚天真追梦的人。
我好像写过她很多次,我太想把她长久热爱一件事物的热忱分享给大家看了,因为她一直都在体验不同的事物,是个丰富的人。她真的非常喜欢儿童文学。我认识她的时候她读高三,是国家级儿童杂志的小记者,认识的大作家有一个排那么多。等她毕业就更厉害了,她围绕着儿童文学去做志愿者,去听讲座,去做交换生,去各种地方读不同的文化,和很多很棒的作家都成了朋友。
唯一的遗憾是她很少能发表自己写的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两条朋友圈,一个是她说:以前会因为再怎么喜欢儿童文学也写不出可以发表的故事失落难过,后来发现还有儿童文学推广人这种工作,心里一下被填满了,从此坚定了未来的方向;另一个朋友圈是英语专业的她终于发表了儿童作品,在一本很厉害的杂志上,以一名译者的身份。她因为专业水平以及对儿童文学的一腔热爱,直接被编辑钦点约了稿。这样的事情,光是看到,都会跟着受到鼓舞呢。
是因为推开了那扇窗,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有了新的思路和选项,才得以看到更大的世界的良性循环。
其實,我还蛮懂那种深陷进某一处的焦躁和无力感的——明知道路不对,但就是不明所以地坚持在里面绕啊绕。那么,不妨在这种时候换一种生活的思路,很简单,就像抬头看见天空一样美好简单,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