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叨
皇帝越强势,
太子越难当,
这似乎是个解不开的死结。
在大多数人眼中,“太子”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之储君、王朝未来的掌舵人,身份尊贵前途光明,可谓是羡煞旁人。但纵观历史上的太子们,却有很多人被自己的老爸玩残废黜,最终倒在了接班之路上。
同时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个规律:越是英明的君主,他们的太子折损几率就越高,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等人莫不如此。这其中,女皇武则天的太子李显、康熙大帝的太子胤礽两人的不同经历和结局,似乎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李显,用当孙子的态度当太子
李显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本来太子的位置根本落不到他头上,但因为大哥李弘猝死二哥李贤被废,他阴错阳差成了大唐的储君。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一命呜呼,李显顺理成章地当了皇帝。
不过他这个皇帝当得却很窝囊,上有老妈武则天威压,下有权臣裴炎钳制,李显基本就是橡皮图章。
李显不甘心当傀儡,于是扶持自己的老丈人韦玄贞和老妈打擂台。他在为老丈人争取官位时,甚至口不择言地说:我是皇帝,就算把天下让给老丈人,那也是我的事儿!这种无脑的话,无疑是给武则天递刀,于是才当了55天皇帝的李显被废为庐陵王,搬到湖北监视居住。
李显被废后,他的弟弟李旦接着当橡皮图章,整天坐在皇位上看武则天的脸色。不过李旦比李显要聪明多了,感觉老妈已经准备好当皇帝,李旦马上宣布让位,同时上书武则天:全天下人都觉得妈妈您当皇帝最合适,我这个儿子更是真心实意地让位于您,同时请允许我以后就改姓武吧!
于是,则天大帝横空出世,成为李唐王朝的掘墓人、武周天下的开创者。武则天上位后,用血腥手段镇压一切政敌,李唐宗室内的反对派,更被她杀得血流成河。
李显身在湖北,眼看着武则天大杀特杀,感觉心狠手辣的老妈说不定哪天就会要了自己的小命。他害怕到了什么程度呢?据说只要有朝廷的使者来,他就觉得是来催命的,于是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拿根繩子就要上吊,幸亏他老婆韦氏比较镇定,夺过绳子劝他:上吊这事儿咱不着急,先搞清楚使者来干啥再死也不迟啊!
李显就是这样战战兢兢地过了十多年提心吊胆的日子!
武则天在继承人的选择问题上虽然游移不定,但最终还是决定死后还政于李氏。在这个大背景下,李显在公元698年被接回了京城。
李显知道太子是个高危职业,就想着让弟弟李旦来做太子,但李旦比他鸡贼,宁死也不当这个皇位继承人,李显身为顺位继承人,无奈只能接下这个烫手山芋,开始用当孙子的态度去当太子,只求平安无事!
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大臣们发动了“神龙政变”逼宫,武则天无奈退位,李显终于成功接班,总算是修成了正果。
胤礽,结党自保最终被废
和李显相比,康熙大帝的太子胤礽,结局有些悲凉!
胤礽母亲是孝诚仁皇后,出身赫舍里氏,和康熙琴瑟和谐感情极深。可惜的是,她在胤礽出生之后就难产身亡,当时仅21岁。胤礽出生就失去了母亲,这让康熙对他格外怜爱,在胤礽不到两周岁的时候,就册封他为太子,此后更在他身上倾注了全部心血,希望这个儿子能够成为合格的接班人。
胤礽也没有辜负康熙的期望,学习认真刻苦,经史子集无所不通,更精通满、汉、蒙文,书法尤其令人称道。另外,胤礽的武艺也十分了得,弓马娴熟功夫出众,还能左右开弓。
文武双全的胤礽,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照耀着大清的万里江山。康熙对他十分满意,认为有胤礽这个儿子,是“朕之福泽”。
按照这个节奏发展下去,胤礽继承皇位是铁板钉钉的事情,甚至当时的法国传教士白晋,在给国王路易十四的报告中都说:他(胤礽)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皇太子……相信有朝一日,他会像他父亲一样,成为中华帝国前所未有的伟大皇帝之一。
不过正所谓物极必反,康熙对胤礽的爱明显失去了应有的界限,已经变成了溺爱,这让胤礽的性格缺陷开始逐渐放大。他所用的仪仗规格几乎等同于皇帝,康熙不管;他挥霍浪费搜刮民间财富,康熙不管;他任意鞭打朝臣,康熙不管……胤礽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在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的一个举动,把胤礽彻底推上了不归路。
这年三月,康熙第一次大规模册封成年的儿子们,年长的封郡王,年轻的封贝勒,并且让他们全部参与朝政。这种举动无疑让胤礽的权力受到削弱,同时他那些如狼似虎的兄弟们也开始对皇位产生了觊觎之心。
胤礽如果想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结党对抗他的兄弟们。
太子结党,第一个感受到威胁的自然就是康熙皇帝。不管他如何爱这个儿子,在皇权面前,这种爱都是苍白无力的,这对曾经和谐的父子之间裂痕越来越深,胤礽也最终失去了太子之位,被康熙皇帝禁锢。
康熙称得上是雄才大略之主,但在处理太子的问题上,却为人所诟病。胤礽最后的悲惨结局,康熙这个父亲是要负很大责任的。
皇帝越强势,太子越难当,这似乎是个解不开的死结:太子不结党,就不能对抗他的竞争者们;而太子一结党,就对皇权构成威胁,最终结果只能是父子反目。
这或许就是历史上有些太子们不得善终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