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面推进新时代依法审计

2023-09-29 22:55:01宋静静
现代审计与经济 2023年4期
关键词:审计法依法审计工作

宋静静

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做到“把准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篇贯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审计工作的根本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最本质、最鲜明的特征。新修订的审计法在总则中明确规定:“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因此,审计机关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必须把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摆在首要位置,必须听党指挥、对党忠诚,把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带头在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苦功夫狠功夫,始终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标对表,主动从中找思路、谋方法、寻对策,不断提高把方向、明大势、掌全局的能力,始终把准政治方向、注重政治效果,防范政治风险。牢牢把握审计机关的政治属性、政治功能,增强政治机关意识,善于运用政治眼光分析审计发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善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中把握政治逻辑,善于从政治上谋划推进工作开展,自觉把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依法审计的具体实践,切实把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积极研究探索审计领域坚持党的领导的有效措施,从决策部署指挥、资源力量整合、措施手段运用上,强化党的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领导,提高党领导审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党委审计委员会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通过法治化、制度化的方式,将党的领导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巩固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更好发挥审计委员会把方向、谋大局、促改革的作用,健全完善成员单位议事协作、协调会议等工作机制,持续提升工作运转效率。进一步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領导,坚决落实审计机关“双重领导”这一法定原则,牢固树立审计“一盘棋”思想,更好形成监督合力。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加强对市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情况的督导检查和调度通报,特别是按照审计法的规定,落实好下级审计机关向上级审计机关报送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的要求,同时,上级审计机关应注重对下级审计机关上报情况的分类汇总和分析研判,开发利用好这一“富矿”,提炼“真金白银”,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坚持厚植法治精神,做到“固根基”

依法审计的重要前提是秉持法治精神。法治精神是法治的思想内核,是法治实践必须奉行的基本原则。审计机关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做好表率示范,带头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领会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带头学习宪法、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出台的规范审计各方面工作的制度文件,切实做到在其位、学其法;带头学习与审计领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把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办事、工作、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作为一种信念、一种思维、一种习惯,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适应新时代审计职责定位和使命任务,完善审计法律规范体系,加快推进各地区审计监督条例修订,构建分类、分领域的审计指南体系,建立涵盖通用审计和专业审计的指南体系,完善机关管理和建设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实现审计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围绕“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规范有序推动审计法治工作,系统摆布、科学制定年度审计法治工作计划。加强审计普法宣传教育,把普法融入审计工作全过程。审计组既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应充分利用进点会、审计谈话、征求意见、督促整改、内审指导等环节和机会,向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宣讲审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大力营造支持审计工作的良好环境。坚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人民至上、执审为民,落实好“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对待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新情况,客观实际、依法依规,全面、历史、辩证、发展地看问题,评价准确客观,定性处理令人信服,维护审计权威性、公信力。

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做到“不缺位”

依法审计的核心是严格在宪法、审计法的授权范围内,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国家法律规范体系明确规定了审计机关的职责权限,这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神圣职责,也是必须坚决做到的底线,既不能玩忽职守不作为,也不能超越权限乱作为,要应审尽审,履职到位不缺位。新修订的审计法对健全完善审计监督职责作出系列规定和要求,明确了对同级决算草案的审计监督和国有资源、国有资产的审计监督;还明确了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法律地位,调整了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公共资金审计监督范围,提出要注重发挥审计在防范和化解风险中的作用。审计机关应知责于心、担责于审、履责于行,对照具体规定和要求,迅速跟进、深入研究,找准路径、积极探索,积累经验、趟出路子。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拓展,放大审计监督成效。依法强化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完善和落实审计整改台账、约谈、跟踪检查、督查、结果认定等制度机制,督促被审计单位履行好审计整改主体责任、主管部门履行好监督管理责任,对账销号抓好整改;强化审计整改刚性约束,对拒不整改、推诿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依纪依法追责问责;坚持和健全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的运用机制,推动将有关情况与领导干部评价、考核、奖惩、任免等直接挂钩,并作为制定政策、完善制度的重要参考。加强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审计报告的核查,每年制定社会审计机构审计报告核查计划,指导基层各级审计机关依法正确履行核查职责,促进社会审计规范执业行为、提高执业质量。

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做到“不越位”

依法审计的底线是恪守权力边界。侯凯审计长强调,“权力是有边界的,不能随意扩张。”新修订的审计法对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权限进行了明确和完善。特别强调的是,在履行职责权力过程中,应敬畏权力、审慎用权,厘清责任范围,恪守职责边界,对于擅自扩大审计监督范围、未经授权使用大数据资源、滥用银行账户查询权、参加与审计法定职责无关的议事协调机构等行为,务必坚决制止、坚决叫停。扎紧权力“笼子”,强化对审计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严格审理审核,层层压实主审、审计组长、业务部门、审理机构、总审计师等分层质量控制责任,全方位全过程把好审计质量关口,切实防范审计风险;加强审计质量检查,加密检查频次,加大通报力度,发挥预防警示作用,促进规范审计行为;加强重要决策、规范性文件等事项的合法性审查,注重发挥法律顾问作用,促进依法办事,防范法律风险。严格规范审计监督行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不得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干扰被审计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对审计中知晓的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要坚决保密,认真落实干预审计工作行为登记报告办法,杜绝以审谋私、泄露秘密、“说情”“打招呼”等行为。时刻牢记执法先守法、律人先律己,对超越法定职责权限,滥用职权、擅权妄为的,严肃追责问责。

坚持遵循法定程序,做到“不错位”

依法审计的关键是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实施审计。审计程序是审计项目实施的基础,是一切审计结论和审计资料的来源。从审计质量检查情况看,一些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审计程序合规性重视程度不够,“不买票就上车”“先上车后补票”“用过期票上车”等问题时有发生,埋下引发行政复议和诉讼风险的隐患。因此,必须强化程序意识,做到懂程序、讲程序、守程序,用合规合法无懈可击的程序保证审计结果结论经得起检验。把国家审计准则以及审计署审计业务管理相关制度、办法、规定吃准拿实,对实施审计时该做什么、先做什么、由谁来做、经谁审批、由谁决定等都了然于胸,形成“条件反射”和“肌肉记忆”。牢牢抓住审计现场这个关键,细化实化实施方案,制定责任清单,明确目标、任务分工、责任人及完成时限;特别是扭住取证这个影响审计质量的“牛鼻子”,围绕证据材料的真实性、相关性、合法性、充分性,按程序扎实做好取证工作,将质量管控要求落实到各环节,将质量隐患消除在过程当中、初始阶段。严格落实审计业务会议制度,重大事项必须经审计业务会议集体研究决策,规范会议记录、审核签字等程序,压实各环节责任,确保业务会议各项要求落实到位。在质量检查过程中,将程序合规与实体合规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督促审计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法规制度,按程序履行审计职责,将遵规守纪转化为审计人员的自觉行动。

(作者单位:山东省审计科研所)

猜你喜欢
审计法依法审计工作
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要坚持“抓小打早”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消费电子(2022年6期)2022-08-25 09:48:22
江西省审计厅“三个到位”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修订审计法
审计与理财(2022年2期)2022-03-18 00:23:18
聚焦主责主业 抓好贯彻落实
关于审计法(修正草案)的修改意见与建议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为常委会依法履职当好参谋助手
人大建设(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2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人大建设(2019年2期)2019-07-13 05:40:58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依法履职尽责 献计振兴发展
人大建设(2018年12期)2018-03-21 06: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