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苏省盐城市鹿鸣路初级中学 成长
经过了本章的学习,我知道了全等三角形是图形变换的基础。利用全等三角形,能够解决大量图形中线段、角的相关问题。学好全等三角形对于发展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来看这道题。
例题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B=∠C=90°,P是BC上一点,PA=PD,∠APD=90°,AB=3,CD=7。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图1
题目已经给出了∠B=∠C、PA=PD两个条件,所以我们只需要证另一个边或角相等即可。而本题明显无法证明边的相等关系,所以我们将目标定为证明角相等。可是该如何证明呢?
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由∠B=90°结合“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得到∠BAP+∠APB=90°;由∠APD=90°及平角的定义得到∠APB+∠DPC=90°;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易证∠BAP=∠CPD。从而可证△APB≌△PDC,所以AB=PC,BP=CD,再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求得ABCD的面积为50。
这类全等问题中的图形犹如字母K,我们不妨称之为“K”字型全等。这类问题虽然由多条垂线构成,看似烦琐,但只要挖掘出垂线所带来的条件,寻找“K”字型,即可成功解题。根据“K”字型全等,我们再一起尝试解答变式1吧。
变式1 如图2,在△ABC和△DBE中,AB=BC,DB=BE,∠ABC=∠DBE=90°,连接AD、CE,过点B的直线分别交AD、CE于点N、M,MN⊥AD。求证:M是CE的中点。
图2
我第一眼见到这个图形,没有任何头绪,但是仔细一看,却能发现一丝“K”字型的影子:三角形顶点共直线,有垂直,有边相等。于是我毫不犹豫,选择过点C、E分别向直线MN作垂线,垂足为P、Q(如图3)。
图3
此时,熟悉的“K”字型就被我构造出来了。根据例题所求结论,易得△ANB≌△BPC、△DNB≌△BQE。但是,如何由两个全等关系得到“M是CE中点”这一结论呢?静心思考,我又发现了一丝“端倪”:要证中点,只需证两条线段相等,即证线段CM、ME分别所在的两个三角形(△CPM与△EQM)全等,问题迎刃而解!变式2 就留给同学们自己尝试一下啦!
变式2 在△ABC和△DBE中,AB=BC,DB=BE,∠ABC+∠DBE=180°,连接AD、CE,过点B的直线分别交AD、CE于点N、M,∠ANM=∠ABC。试问:M还是CE的中点吗?请自行画图并说明你得到的结论的正确性。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不仅仅停留在几何问题之中。解决复杂的全等三角形问题,只要寻找解决基本问题的方法即可。我想,这也是数学变化之美的一种体现吧!
教师点评:
全等三角形的学习,需要同学们在基本图形的变化中去探索、发现。图形变化之繁,思想方法之多,都是对同学们的考验。我们要学习成长同学善于思考、迁移、归纳总结的好习惯,理解数学的本质,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就一定能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将来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