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精神”和“沂蒙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改革
——以《结构力学》为例

2023-09-29 18:36:13尹国安宋秉权郭晓琳
砖瓦 2023年8期
关键词:结构力学沂蒙工匠

尹国安 宋秉权 郭晓琳 李 祎

(临沂大学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0)

《结构力学》作为工科基础课程,在工科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下,在传统《结构力学》教学过程的基础上,如何充分发挥其思政教育作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大国工匠精神”和“沂蒙特质”的高素质人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1-4]。

“沂蒙精神”[5]是指在一大批优秀党员领导干部中挖掘出的沂蒙山区群众的奋斗精神,即坚韧、勤劳、实事求是、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与沂蒙神话和沂蒙元素创作等有所不同,沂蒙精神主要以山东临沂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产业和社会状况为背景,反映出的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共性精神。将沂蒙精神融入土木工程教育中,将有助于推进学生对故乡、对祖国的文化认同和感情认同,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除了“沂蒙精神”之外,“大国工匠精神”[6]也是现今时代提倡的重要精神,是指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用科技创新的方法和意识,推进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传统技艺和技能的发展,形成创新工匠队伍,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质量,助力经济发展。将大国工匠精神融入工科教育中,尤其是土木工程领域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勤奋、刻苦、严谨、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进而培养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新时代“智能制造”“绿色环保”等。

本文旨在探讨线下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大国工匠精神和沂蒙精神融入《结构力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改革中,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 “大国工匠精神”和“沂蒙精神”在教学中的实践

在《结构力学》这门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用工匠精神和沂蒙精神的实际例子,来说明《结构力学》是实践中的学问。掌握《结构力学》的艺术特征需要稳健的技术知识,大量的线下练习,对想要设计建造出更高质量、更安全、更可持续的结构来说尤为重要。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些我国著名的工程项目(比如长江大桥、香港立交桥、港珠澳大桥等)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介绍工匠精神是如何在这些项目中发挥作用的,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不仅要掌握结构力学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深入了解房屋工程、基础工程、土工、机电设备等领域的科技,才能够精通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

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当地的实践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沂蒙精神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此精神融入实际工作中,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与责任心,培养出更具人文关怀的工程师。这样的教学对于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塑造其个人品格和价值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1 建设课程思政理论体系

在建设和设计《结构力学》这门课程时,教师应该考虑如何体现这些精神。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应该通过以下方面来体现:

(1)课程目标

应该明确课程目标,即培养学生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并具备格局远大、责任重大的工匠精神和沂蒙精神。

(2)课程内容

在教学内容中,应该包括工匠精神和沂蒙精神的相关知识和案例,例如讲解哪些工程项目里展现了工匠精神,哪些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是怎样体现沂蒙精神等。

(3)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采用案例分析学习、实践演练、思辨和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理解和感受这些精神,增强学习体验和框架记忆。

(4)评价标准

从课程中选取恰当的评价标准,通过课堂参与度、单元测试、结构设计大赛、团队合作、课程设计、项目演练、期末测试等多维度来评价受到工匠精神和沂蒙精神影响的学生表现。

在《结构力学》这门课程中,应该把工匠精神和沂蒙精神融入课程设计和教学中,从多个角度和维度引领学生的学习与思考。

1.2 构建互联网AI人工智能+思政教育模式

在现代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互联网AI人工智能+思政教育模式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

(1)移动课堂

在建设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时,可以将课堂搬到学生周围的移动设备上,实现随时随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利用网络上的思政素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政文化。

(2)在线教育资源共享

在互联网上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让教育资源的流通与共享成为可能,加速资源流动和信息传递。高校可以构建三维仿真技术,将现实工程搬进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在线教育资源构建出现实的建筑,使得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感受到工匠精神和沂蒙精神。

(3)翻转课堂

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理论知识,而在教室之外进行练习和思考,同时,看到学科知识与现实问题之间的联系。这对于工科学生非常重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改为主动学习,通过一次次的练习将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开发。

通过在《结构力学》这门专业性和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中融入“大国工匠精神”和“沂蒙精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注重人民生产生活服务,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此外,沂蒙精神也更好地体现了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和社会服务的高度契合。

2 探索基于工程项目的《结构力学》课程思政的创新模式

2.1 传统《结构力学》课程的不足

传统《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模式单一,注重理论推导和计算方法,缺乏针对实际工程项目应用的系统设计和实践操作。传统教育的课堂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师角色等都存在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

2.2 基于工程项目的课程思政改革模式

基于工程项目的课程思政改革模式,是指在日常教学中增加真实工程案例分析和应用实践的过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以此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

通过工程项目的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结构力学的理论知识、工程实践,提高实践能力,特别是设计一个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的结构模型。在实践操作中,学生需要分析、设计、模拟、搭建、评价等各个方面,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其中还融入了沂蒙精神和大国工匠精神,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真正感受到了美好家园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中国梦意识。例如,结构设计大赛就是非常好的项目,不同组的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充分了解结构之美,将书本上的“死知识”变为“活知识”。

2.3 提高课程思政质量的相关保障与评价

针对基于工程项目的课程思政改革模式,需要相应的保障和评价方法。在保障方面,我们可以从师资力量、实验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规划和支持。在课程评价方面,应该综合考虑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创新能力培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等方面,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如课程表现、论文报告、作品评比等,落实综合评价的结果。

基于工程项目的课程思政改革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深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和肯定。这种课程思政改革模式不仅是完善课程体系教育的必要一步,更是满足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的重要保障,是培养高品质工程人才的有效途径,符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3 探索新型校企联合的《结构力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

当下《结构力学》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现实需求结合不紧密,学生也不知学到的知识点可以干什么,如何应用,降低了学生对于知识探索的积极性。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教师可以增加课程中一些具体的案例和实际应用,以及与行业相关的实验和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具体地了解知识与企业需求的关系。在策划课程时,学校与当地优秀企业可以进行对接,制定科学、实用和可应用的课程计划。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工厂、企业,邀请工程师、技术专家进行现场讲解和指导,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工业生产班组的协作、沟通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推行产学研结合实践教学

通过校企合作、行业访问、课程研讨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了解业界先进技术和最新趋势。学校应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他们所学的知识如何被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并且让学生尝试在实际中设计解决方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改革考核与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方式应更多地贴近实际工程,如布置课程设计和工程项目,以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并通过对应的考核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改革考核与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4)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学校应开设更好的就业指导课程,例如,如何写职业规划书、如何准备技能证书等方面的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发展与工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摆脱“不知道学到的知识点能干什么”的现状,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应对未来职业发展。

总之,要紧密结合教学与现实需求,使学生受益于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同时,学生也需要了解职业发展与工业生产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4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成果总结

本研究探索了“大国工匠精神”和“沂蒙精神”在《结构力学》中的实践,基于工程项目的课程思政的改革模式和新型校企联合的《结构力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就课程设置而言,应该充实实践案例并与企业需求密切结合,使学生对课程更具实际应用性。就教学方法而言,应该采用研讨、实践、动手和考察等多种方法,鼓励学生探讨和思考。最后,对课程的评价也应通过考核设计作品、工程项目、职业规划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将工匠精神和沂蒙精神融入《结构力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个方面,让学生深刻了解其实际应用和重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有用知识的掌握。同时,借助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工程项目的课程思政改革模式、新型校企联合的综合实践模式等多种创新方式,推进生动翔实、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4.2 展望

可以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吸纳行业资深的专业人才加入教研中,与生产、业务部门开展实习实训、校企联合研究、项目合作等,构建产学研合作的“三位一体”机制,增加教学质量和实际应用效益。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结构力学教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2)拓宽国际化视野,通过培养海外人才和引进国外优秀课程,推进土木工程领域的国际化发展。

(3)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实现学校教育与行业实践深度融合,推动结构力学领域的产业创新。

(4)推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结构力学领域的应用,结构力学学科需要更加深入地挖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力,进一步拓宽科研和产业创新的新探索。

总之,《结构力学》课程思政教育作为土木工程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需要更加重视教育教学的实践和创新,不断推进结构力学领域的高品质人才培养,推动土木工程领域的壮大和发展。

猜你喜欢
结构力学沂蒙工匠
90后大工匠
国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 01:38:45
工匠风采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浅谈新时代下结构力学在教学中的改革
工匠神形
当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 14:59:10
工程设计中结构力学概念的应用
智富时代(2018年2期)2018-05-02 07:56:26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中国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37
工匠赞
大江南北(2016年6期)2016-11-21 21:15:31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 弘扬光大沂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