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立兴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医疗建筑是整个建筑行业当中功能最为复杂、特征最为明显的类型之一,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医疗建筑数据呈现出了成倍增长的趋势,而医疗建筑也必定会发展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分支。实际上,医院不仅仅是诊疗设施的一种,更是一个倡导和引领健康生活的场所,其精细化程度、功能完善度、智能化表现以及患者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也成了重要的衡量标准。对现代医疗建筑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是方向的明确,亦是发展的必然,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医疗环境,营造一个愉快的就医氛围,同时对于促进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由于城市规划的历史原因,传统医院一般用地都比较紧张,难以实现床位、规模需求的对应。且单床面积指标较低,没有足够的发展用地,只能拆一栋,建一栋,通过新建建筑以改善医疗环境。新建建筑的多种功能从医院需求出发,建筑师的设计必须在有限的空间以及用地范围之内将这些功能组合好,使各功能区之间既联系顺畅、合理,又不相互干扰,同时也要处理好新建筑与周围其他建筑的功能关系,促使其成为医院医疗环境的有机补充。
现代医疗建筑应保证按医院管理的实际需要与医院功能的内在联系进行布局规划,以简化业务流程,方便医护人员节省工作时间、节省成本;另外,应将病人诊疗流程中联系较多的功能科室相邻布置以缩短交通距离或者是流线长度。但很多公立医院尚未进行科学的整体规划,在建设中缺少统筹思考,以见缝插针式的建设保证需求,只是暂时性地解决了医疗需求难题,但同时也导致了功能区域分布杂乱、人车管理混乱、各流线布置错乱的现象。
医院配置是医疗建设体系的衡量标准之一,就区位而言,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明显优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大中型城市明显优于中小型城市;就医疗类型而言,综合性医院明显优于专科医院。就划分标准而言,三级公立医院明显优于二类公立医院,二级医院明显优于乡村卫生所。但不均衡的配置导致一般群众难以享受到优质的就医福利与公共服务,因此,条件更好的大型综合公立医院往往人满为患,就医人群和综合医院资源之间的矛盾也越发凸显。
尽管大多数医院设计会标榜自身对功能的注重,但只不过是一种对多年积累形成的标准化功能的不断拷贝,多数医院尚未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即便是不同的治疗区域以及功能区域也并未作出针对性的设置划分,几乎达到“千院一面”的局势。中规中矩的急诊、门诊、住院以及特殊疗区的划分,硬朗简约的线条造型,大同小异的房间设计,单一冰冷的配色,难免让就医人员以及患者产生冰冷和距离感,甚至对医院产生恐惧感和排斥感[1]。
由于现代科技的进展,医院的功能设计与组成元素也处于演变的变化之中,因此提倡的集中式医疗的设计理念,这种布置形式不但能够确保医院的业务用房之间空间尽可能地紧凑,还具备占用土地面积较小的优势,而且缩短了人员运输间隔,减轻了交通负担,从而减少了交叉感染,也便于医务人员的操作以及患者的就医等。医院建设集中性规划既要保证扩展的灵活性,又要保证设计的科学性,促使其在一个良性规整的状态进行,而又不至于见缝插针地盲目兴建,导致院内空间景观的损坏[2]。
在人文关怀方面,医护人员的需求维度主要以方便、舒适为主,患者的需求维度主要以愉悦、舒适为主,同时也包括一定的尊严空间,当然也包括对患者自主活动性以及安全感的构建需求。舒适、温馨的诊疗环境对于医患人员而言,可以减缓医护人员的疲劳,促使保持良好心态;而对于患者而言,不仅能够满足患者身体康复以及其他辅助治疗需求,同时也能够带给患者精神上的慰藉,促使其保持轻松积极的心态、减轻病痛中的焦躁。因此,整个现代医院建筑,从装饰设计到色调、材料等,均要能提供有生命力的温暖舒适的氛围。
计算机与信息化设备的建设和应用对医院建设的功能内容、医院就诊方式、信息处理、管理和医院运营机制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会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生活方便,对医院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3]。而在此影响之下,大多数的功能医院建筑都针对新的设施需要而进行了重新的设计建设,所以,现代医院建筑设计前需对设备尤其是治疗和检查等设备的使用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察,通过科学性、超前性的考虑,以保证建筑空间具备长效性、智能性和灵活性。
随着现代医疗服务体系范围的扩大(包括健康咨询、查体等),再加上民众卫生意识的提高,医院逐渐成了健康咨询的绝佳场所,而其针对的目标对象也不再单单是患者,同时也包含了健康者,这些就诊人员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需求不同,因此医院的服务范围也变得更加广泛。这样在整个服务内容中,除了医疗以外,还要包括休息、餐饮、金融服务,以及商业咨询等基本服务的内容,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均要将这些因素考虑融入,以实现公共服务属性的增强。
TOD模式又称公共交通导向型开发,该种模式主要应用于城市规划当中,以交通枢纽中心为圆心,形成400的800m的辐射半径,且在此半径之内实现各城市功能组团紧凑型的开发,进而保证一种有效协调模式的形成。值得注意的是,该种模式之下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及医疗体系融为一体。通过高效土地利用的提倡,保证在有限的土地范围之内实现混合空间利用的最大化。因此未来医院在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借鉴TOD理念,建立一个医院为中心,在辐射半径之内建设多种商业综合体、交通枢纽、城市绿地、教育设施以及其他配套设施,最大限度地保证区域内功能的完善性,实现公共服务属性的增强[4]。
医院设有门诊、探视、医技检测、后勤保障供给、内部办事等多个流线,又可分为人流、物流,以及洁污的分流。医院建设采用集中式布置是最适应较繁杂的医院功能组合的平面结构方法之一,其优势在于保证医院流程相对缩短,通过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来进行了各种医疗功能的设计与配合,通过设计不同的水平出入口和垂直通道,把不同流线相互分隔,在保证水平和垂直联络方便性的同时也节省了用地。在智能医疗辅助下要保证各系统、各功能区既能够完成独立运作,也能够达到信息共享、资源及网络设施共享、系统自动化及相关联动、集中监视与管理,通过高度的集成满足整体医疗需求。另外,整个设计中应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考虑其中,通过加减模块的设计保证现代医疗建筑的弹性,以满足后期建筑功能的调整和完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成了整个建筑体系的关键词。智能建筑是建筑系统信息系统、设备管理系统以及公共安全系统的高效结合,是结构服务管理优化的高度组合。当前远程医疗网上挂号预约、远程会诊、远程跟踪护理等先进技术逐渐引入医疗体系,相应的服务理念和管理过程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类先进检测以及治疗设备的应用、庞大档案库信息库的建设均为现代医疗建筑提出了全新的需求。因此现代医疗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功能区域划分重点完成对设备安装、网络建设、电力容量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考虑,保证智能化系统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注重现代化智慧医疗建筑整体布局建设,整个智能医疗建筑的设计以及建设过程中应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为基础,坚持智慧、安全、节能、舒适的设计理念,依托智能化系统,加深感官体验以提升医院价值。通过智能化集成、数据信息化处理、可靠的控制方法以及智能化的决策支持技术的应用,实现建筑的可靠、经济、高效、节能环保和使用安全的目标。统一规划智能化网络基础平台,打造互联网+智慧医疗服务体系,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智能化实施的过程中提供增值服务,最终为建筑文化、智能发展、医疗工艺的高度融合。
绿色建筑代表的是一种概念,其提出建立在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的基础之上,旨在于节约资源减轻建筑环境负荷,建设更为舒适高效健康的生活空间,达成人与自然、人与建筑、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现代医院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绿色生态环保概念,设计建造的过程中遵循节约能源、节约资源的基本原则,适当选择环保建材,充分利用各种可清洁能源,避免再生资源浪费,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光减少人为干预,促进可再生资源深度利用。
现代化医院建设理念当中的最根本目的在于服务于人,因此在完成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创造。通过对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需求分析,重点考虑建筑空间划分、材料选择色彩搭配以及光线调整等要点,通过细节性的把握将人体工学运用到建筑设计当中,实现物理层面、心理层面及社会层面需求的满足,最大限度地为医护人员以及就诊人员提供方便[5]。
医院是和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场所,对维护市民生活健康起到很大影响,因此对现代医院建筑的设计工作加以全面剖析和进一步研究十分有必要。结合医疗需求实际以及大环境发展实际明确现代医疗建筑发展趋势,能够为病患以及医务人员提供一种安全、舒适、卫生的医院环境,同时适应现代医院建设发展,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医院管理水平提升,保证为百姓创建一个良好的医疗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