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张杰 李晓春 本刊编辑部
江苏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智慧城市,重点要加速推动传统行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建筑作为城市的细胞、人们生产生活的载体,其结构安全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行的基础,同时也是智慧城市的必要保障。然而,受材料性能退化、自然灾害(强风、雪灾、火灾、地震等)和邻近场地施工等因素的影响,大量建筑结构的性能和安全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甚至与设计预期相差甚远。与此同时,还缺乏安全监测和诊断系统,不能做到及时收集可靠的维护管控信息,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为了掌握建筑结构状态和安全状况、排除建筑安全隐患,有必要对重要建筑结构进行安全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诊断结构状态和安全性,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或加固修复措施,进而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传统的建筑健康及安全性监测多数仍基于有线传感技术,无法有效融合和利用多源传感器数据,长期监测的海量数据分析计算效率低。此外,现有的建筑安全性诊断或状态预测缺乏智能化、智慧化以及实时性,结构状态可视化低,存在根据有限数量传感器数据诊断全结构安全性的问题。同时,计算机软硬件、感触元件、无线传感技术、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机器学习、图像识别、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提升建筑结构安全监测与智慧诊断的智能化水平提供了新的契机。
基于此,本刊本期专题聚焦建筑结构安全及诊断的智能化及自动化技术,通过推介202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研究开发项目“周边环境影响下既有建筑风险监测与预警评估技术研究”(K20221278)的相关成果,与读者分享如何基于精确感知、GIS、BIM、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最新技术,突破传统结构健康监测的弊端,建立重要建筑物日常运维及灾后状态的智能感知、实时诊断、评估预警、最优加固的平台和方法,为城市整体防灾能力的提升提供技术保障。
本文综述了建筑结构健康监测(SHM)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热点,以建筑结构特征变化为基础的实时监测检测和诊断结构损伤,并预测它们未来的变化趋势。提出未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的发展方向,包括构件级智能监测技术、应用卫星通信和物联网通信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传感器的最佳定位方式、传感器技术与机器学习的结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