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理超
(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12)
早在19 世纪末, 钢筋混凝土就已经作为结构材料在房屋建筑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当下更是成为我国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 对于建筑整体结构来讲, 钢筋混凝土承担着保障其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关键作用, 因此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必要时需采取一定处理措施。 后浇带施工技术便可以针对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的裂缝问题起到一定作用, 便由此技术的应用和具体施工方案展开详细讨论。
通常情况下, 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短时间内其硬结过程会发生自收缩现象, 此过程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 且散热不均, 由此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热胀冷缩, 自身结构遭到破坏出现裂缝。 在此情况下,混凝土受到温差引起的热应力等其他内部作用力影响产生裂缝, 会影响到混凝土整体结构的基本性能。对此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则可以有效改善此问题,减少温度收缩对混凝土整体结构造成的影响[1]。 后浇带施工能够让混凝土自由收缩, 对于混凝土在自收缩过程中散热不均的问题, 后浇带施工起到了一定的针对作用, 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抗拉强度。 当混凝土抗拉强度和混凝土收缩温度应力能够达到稳定时, 满足受力平衡需要, 混凝土结构便会拥有足够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避免遭到破坏出现裂缝。
对于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建筑工程, 其主体建筑和辅助建筑结构应当连接为一个整体, 但由于上层压力不同, 整体建筑结构的沉降值也有明显不同。对此如果不采取一定处理措施, 还是用传统的施工技术浇筑混凝土, 就会受到沉降反应影响导致主体建筑和辅助建筑之间出现裂缝[2]。 而后浇带施工技术也可以解决此问题,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后浇带施工时, 会按照先主体建筑后辅助建筑的顺序施工,充分考虑到沉降反应可能会为建筑结构造成的影响,施工过程中会先根据建筑重力因素和施工区域所处地质结构来整体分析, 完成沉降值的计算, 有效控制沉降量、 减少沉降差, 进而避免结构出现裂缝。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遇到高层建筑施工, 则应优先考量高层建筑的上层结构压应力问题, 尽量采取桩基础的施工方式为混凝土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提供一定保障。
本文以某后浇带工程为例展开详细论述, 此工程规模为地上两层加地下一层, 地下整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高度大概为24m, 根据建筑整体结构将建筑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进行施工[3]。
为满足此建筑工程基础建设需求, 需要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为商品混凝土, 所选取的货源来自于三家符合国家建筑材料标准的混凝土企业, 确保所提供建筑材料商品混凝土能够满足建筑工程需要,让建筑工程施工如期进行。 除了混凝土外, 此建筑工程所使用的其他建筑材料也应分区规划完成制作、加工等程序, 分别设置为钢筋加工区域、 木工加工区域等等。 在材料准备环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对于后浇带施工, 在正式浇筑前要事先和所使用的商品混凝土企业取得一定联系, 要严格把控混凝土强度和质量以及其中微膨胀剂的用量[4]。
对于后浇带施工技术而言, 作用在不同的位置所采取的振捣方式有所不同, 因此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施工需要来完成机具的准备工作。 有些位置需要涉及到振捣棒的使用来完成振捣, 如基础及墙体间的位置等等。 还有些位置需要应用到平板振捣器, 如现浇板等部位。 就以此建筑工程为例, 对于机具的准备, 首先需要8 台插入式振捣棒电机、 8根振捣棒或8 台平板振捣器电机和8 根振捣棒。 其次要准备20 辆手推车及塑料制覆盖膜[5]。 在人员分配上, 需要配备16 个放料工、 16 个抹面收平人员以及16 个使用振捣振动器的人员。
在后浇带施工准备阶段, 对于一般建筑工程来讲, 最为重要的就是技术准备环节。 首先, 工作人员需要对混凝土配比工作给予足够重视, 要做好和施工人员的交底工作, 注意留置试块。 其次, 要使用高压水枪等工具及时清理后浇带表面污垢, 保障混凝土的黏性。 再次,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对于此阶段的模板及相关管线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标准进行安装, 在安装完毕后要上报给工程监理人员, 在查验后要确保其符合相关规范标准, 且整个流程涉及到的各项交接手续都要齐全。 又次, 对于已经生锈的钢筋对其及时进行除锈处理, 如果除锈后依旧无法使用, 便要将其拆除并及时补充[6]。 最后, 要利用强性碱水剂等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和水泥的膨胀范围, 严格把控混凝土的水灰比例。
建筑工程的作业条件必须要符合工程前期施工设计图, 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设计等其他相关部分的首肯认可, 并经监理人员验收后确保作业条件符合相关标准规范, 才可以开始后浇带施工。 以本文探讨工程为例, 此工程工期较为紧迫, 因此需要特别制定应急施工方案。 在后浇带施工现场, 应单独配置一组临时发动机, 以备不时之需。
“抗放兼备、 以放为主” 是后浇带施工首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后浇带施工技术本就是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而采用的, 因此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 要重点约束混凝土应力, 控制好其释放的应力, 减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概率[7]。 在明确施工要点后, 对于混凝土中出现的少数裂缝应继续填补, 以此来提升混凝土抗击残余应力的能力。
后浇带施工涉及到的工作内容较多, 牵扯到大量的人员变动和数据参数分析, 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中一定要严格遵照工程施工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万不得已之下不可以随意变更施工顺序等。 因此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 可以根据图纸要求采取预留设置的方式为工程顺利进行提供一定保障。
对于后浇带间距设置问题, 我国对此有明确数据规定。 建筑工程是一个完整的结构, 因此在进行后浇带施工前要考虑到建筑工程的整体性, 不仅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实际施工操作进行合理分析调整, 还要结合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流动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地考量, 以此来确定后浇带的具体宽度、 间距。 在此环节, 建筑的高度是主要需要考量的因素, 对于22 层以下的楼层, 为了保障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及建筑整体的安全性, 不能轻易切断钢筋[8]。 而对于长跨度的施工则需要焊接钢筋,进而解决钢筋受到强压力后的弯曲问题, 保障建筑结构整体的安全性。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在确定好后浇带宽度、 间距后便不可以随意更改, 要严格遵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这样一来, 只要工作人员能够控制好后浇带间距, 确保后浇带距离足够科学可靠, 建筑工程整体的稳定性就会有所提升, 避免建筑受到后浇带间距问题影响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
对于常规建筑来讲, 梁板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 对于梁板跨度较小的建筑物就无需分开配置,可以一次配给钢筋。 至于梁板跨度较大的建筑物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割[9]。 在这些工序完成后, 再完成对分割部分的焊接工作。
在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中,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工作人员暴力拆模的不当行为, 导致混凝土被损害, 因此模板拆除问题必须要引起施工人员重视。 在拆除模板时, 要控制好拆模时间, 如果拆模过快会导致混凝土凝固不完全, 混凝土的支撑性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施工人员要足够重视此问题,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拆除模板。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 后浇带位置设置环节是十分关键的, 我们要严格挑选后浇带的设置位置。就比如可以选择结构受力较小位置来设置后浇带,在此位置可以将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 除此之外, 还可以将后浇带位置设置在建筑屋梁和板之间, 和其他位置相比,此位置的剪力相对较小, 能够更好地发挥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 由此可见, 处理好后浇带的位置问题便让建筑工程质量有了一层保障。
为了使建筑不同部位的连接更加紧密牢固, 我们可以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 从建筑的功能性出发, 对后浇带的断面进行深入分析[10]。 通常情况下, 后浇带施工接缝会根据对工程实际情况的了解以及对不同断面状况的综合考量来决定留斜缝还是企口缝, 而不是直接选择留直缝, 这样才可以确保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质量。 切断面形式必须和混凝土结构断面形式相符, 以此来避免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受到集中作用力影响发生变形。 除此之外,严格把控后浇带施工时间也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裙楼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 需要对其进行沉降处理后再进行后浇带施工, 至于具体施工细节需根据对工程现场实际情况以及工程所处环境的调查了解来做出适当调整。
1) 对于后浇带施工前所预留的两侧位置, 此区域在浇筑混凝土时一定要严格把控浇筑质量, 跑浆、混凝土疏松等质量问题一定要尽量避免。 在选择留缝形式时要根据工程需要考量后决定, 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可以留直槎的, 而是利用钢筋、 钢板等工具做成企口缝。
2)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 需要事先处理好出现变形不可用的钢筋, 要将其表面污垢杂物清洁干净后才能灌注补齐混凝土。 此外还要对其凿毛企口的侧面处混凝土涂刷一层界面剂, 且若想保障后浇带施工质量, 其浇筑的混凝土需要采用微膨胀、 高一等级的混凝土完成浇筑工作。
3) 对于后浇带施工而言, 无论是基础施工还是补齐混凝土施工都属于隐蔽工程, 要严格按照隐蔽工程的施工标准规范进行施工, 包括工程后续的检查验收也是如此。 基础施工后浇带补齐混凝土后,工作人员需要对施工后的情况继续追踪观察, 其中包括了混凝土的沉降情况、 后浇带施工接缝位置的连接情况等等。 一定要在确保这些情况都能够完全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后, 再开展后续的地面工作, 将后浇带处填实。
4)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 部分企业一味追求缩短工期、 节省施工成本, 直接留直搓, 对于建筑梁的后浇带位置为图省事直接使用木模进行隔断。 在此情况下木模缝隙过大, 钢筋不断, 难以保障混凝土浇筑质量。 此外, 如果在板的后浇带位置不单独支设模板就会形成斜坡槎, 这会导致混凝土出现疏松问题, 工作人员需要对此给予充分重视。
5)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 正式封闭前施工人员绝不可以擅自拆除后浇带处的梁板模板支撑, 且对于后浇带跨内也不能再增添多余荷载(在施工现场随意放置堆积施工材料设备等), 以此来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6) 要做好后浇带施工的临时保护工作,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基本需求采取一定保护措施。 尤其要注意不可以在后浇带空置期间让杂物污垢进入, 对此可以通过胶合封闭的方式来解决此问题。
7) 后浇带施工完毕后也要注意对其的后续维护保养, 可以采用蓄水保养的方式。
8) 若想切实保证后浇带施工质量, 施工企业还需要提高人才招聘门槛, 优先考虑具有过硬施工技术的人才, 且要经过层层选拔和严格的技能考核,确保施工人员都能持证上岗。 其次, 除了为企业增添新鲜血液外, 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加大对现有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并对其普及安全施工知识, 培养安全施工意识。 此外, 企业员工和施工人员自身也要加强学习, 勇于探索创新, 保障后浇带施工质量。
在当下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中最常见的, 也是最受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便是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该问题产生的后果十分恶劣, 会严重威胁到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甚至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建筑企业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对此本文探讨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就是针对此问题所应用的解决手段, 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且经实践证实却有显著效果, 当下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大部分建筑工程中。 但是此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此技术的优势和价值, 还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此技术进行更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良, 制定更合理的施工方案, 以此发挥此技术的全部作用, 达到理想施工效果, 维护混凝土结构稳定性, 保障建筑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