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贝贝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三农”问题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首要问题[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粮食安全,确保食品安全,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教育是挖掉穷根的关键,高等职业食品类专业作为农学的一部分,肩负着培养食品专业的技术人才重要使命,将食品专业有效对接乡村振兴战略能够为产业行业实现对接提供科技支撑、储备人才,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2]。
在乡村振兴战略基本内涵中,“产业兴旺”是第一位,产业发展是重中之重[3]。在我国的产业格局中,食品产业作为传统民生产业,能够推动农业产业化改革和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发展食品产业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健康中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其具体作用如下:
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可以通过产教融合、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发挥科技创新、推动本地乡村产业发展,创建乡村食品品牌,培育和扶持成长型及创新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打造现代农产品产业链,培优食品产业,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推动当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乡村振兴,人是关键要素。针对当地农村特色的经济文化和支柱产业,将乡村振兴战略与教育教学过程相融合,以专业对接当地农业产业,调整学科内容;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乡村就业创业,为乡村振兴输出高水平人才,注入新鲜血液;利用自身专业特色和现有的培训资源,对从事食品行业人员和农民进行培训,打造新型技能人才。
保障食品安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食品安全涉及老百姓各方面的切身利益。食品产业链是一条综合性产业链,包括食品原料的生产、采购、加工、检测、销售、物流等。要实现食品安全无障碍可追溯,需要高校食品类专业技术人员参与。
高职食品类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以笔者所在的商丘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百所优质院校,食品类专业是商丘市的特色专业,招生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技术与食品检测技术两个方向,每年招生食品类专业学生约400人,毕业生对口就业率90%以上。
在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面,食品专业积极参与河南省“高职双高工程”,组建“绿色食品专业群”,申报高水平专业群,专业群构建对接当地农业产业和河南省“四优四化”项目。食品专业老师指导并带领学生参加河南省食品类技能大赛,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的兴趣,积极参加全国行指委和省教育厅组织的教学能力大赛,但是在各类创新大赛中,学生因创新意识不强,表现差强人意。
在社会服务方面,与河南诚实人食品有限公司、风帆西点蛋糕学院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建立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如商丘农产品检测中心、畜产品检测中心等,但目前的合作仅停留在顶岗实习方面,双方的合作机制及合作方式来讲还不够完善,社会服务方面比较欠缺。
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应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满足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为切入点,专业标准对接当地农业产业岗位,专业教学内容与农业产业发展、“1+X”证书同步调整,专业建设体系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有效衔接,“岗、课、赛、证”有机融通,重构教学模块。目前,我国对食品企业各项标准法规还在不断更新完善,要按照国家的最新标准对食品工程学院进行授课,有选择性地淘汰掉不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陈旧标准和内容,另外对于技术内容要及时进行修改更新,对于落后的技术要及时替换掉。在内容设置上,要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课程中,侧重讲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的技术内容和发展前景,描绘乡村发展蓝图,改观学生对乡村基层的偏见,鼓励并支持学生投身农村,发展农村,服务农村,为振兴农村做贡献。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不积极,主动性不强等共性,过去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⑴树立“三结合、三适应”的教学理念,采用课堂上下、校园内外、线上线下的“三结合”教学模式,打造团队和教师、互动式课堂形式和教法、课程内容重构和教材“三适应”的协同育人教学组织形式。⑵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教学改革,根据高职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特色,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将课堂分为自主课堂、基于任务的探究课堂、拓展课堂,采用以“问题”为核心的问题引导互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倾听”,这些倾听包括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倾听,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倾听。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纵向发展,激发学生参与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教学,并通过层层引导,举一反三,使学生提出多层次的问题,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学习好习惯。⑷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情境训练教学法,操作流程为:老师或学生设置项目→ 学生组建项目小组→完成项目任务(实操为主)→老师或学生考核小组评判打分。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及岗位要求,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岗位的适应性。
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创新校村共建模式,学校根据地方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特色农业,制定教学计划、实习计划,根据地方农村的实际需要,以地方产业为支撑,以地方企业需要为出发点,制定实施方案,培养学生服务意识能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完善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要与当地乡村食品产业有效对接,以学校为主体,以教师、师傅双导师教学为突破口建立食品产业企业和学校双主体育人现代师傅学徒机制。
成立绿色食品产业校企联盟,实现学校与各企事业单位的深度合作,及时了解市场人才供应信息和乡村农产品的发展动向,学生以会员身份加入联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企业,发挥特长,为企业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学校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岗位与专业的零距离对接,让学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行业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校企联盟补充与更新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高职食品专业应抓住乡村振兴的契机,打造“双师”教师队伍,组建绿色食品专业群科研创新团队,发挥教师专业特长,帮助地方食品产业引进技术,申报科技项目和专利,联合地方开展食品研发,发挥各自产业优势、项目优势解决地方食品产业的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产教融合”推进地方食品行业的发展,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对接。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种类的要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食品技术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高职食品类专业毕业生作为食品行业未来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创新食品产业的责任。双创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思维和能力为目标,在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⑴专业设置紧密契合产业发展,优化专业结构,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以市场为导向,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课程,构建以服务乡村振兴为主的课程新体系;⑵在课程设计上增加具有农业实践特色的课程比重,重视在专业基础上的红色服务类与创新创业类大赛,鼓励、引导学生到乡村基层就业创业。培养创新创业技能型人才,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力。
从事食品行业的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需要职业院校根据现有的专业资源,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定期对食品企业人员和社会涉及食品行业人员进行食品加工技术和食品检测技术等相关知识的推广和技术培训,提高市场活力,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广大的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农民是振兴乡村、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主体力量,因此,需要培育具有较高文化和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高职食品专业要针对当地农村不同的经济文化和产业支柱,发挥自身的食品加工和食品检测技术优势,以专业对接产业,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培训体系,拓展新型农民培训,培育高素质有技术的新型农民。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高职食品专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应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和自身的特色资源,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融合,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服务于地方经济的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