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峰
(晋中市建筑勘察设计院, 山西 晋中 030600)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住房建设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在城市住宅设计实践中, 既要满足高收益的居住属性, 又要尽量满足居民的个性化需求, 使其商品化发展。然而, 在我国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日益匮乏, 导致了城市建设用地短缺, 为解决这一问题, 并适应市场对住宅建筑的个性化需求, 有关设计者必须不断地完善和革新, 以保证居住的总体品质, 满足更多居民对房屋的整体要求, 推动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行业稳定发展。
住宅内部公共空间、 活动空间和卫生活动空间必须保持一定的相对独立和个人活动的私密性。 在居住环境中, 舒适度也是增进邻居之间和谐相处、营造温馨居住环境的一个关键环节。 在该区域内设置座椅、 草坪、 游乐设施, 健身器械等设施, 可增加温馨、 友好、 祥和的氛围[1]。 要体现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建筑设计非常重要, 设计时必须提前考虑住宅内部的物理环境, 如整体构造是否明亮, 住户是否有足够的生活与休闲空间, 通常情况下, 相比于光线不明亮的住宅, 明亮的住宅更受欢迎, 直接反映舒适度。 把握空间尺寸, 提高空间舒适度, 不同于物理环境舒适度, 空间舒适度可影响居民的居住感受, 在城市住宅建筑设计中, 过大的空间可能失去家庭温馨感, 过小无法满足生活需要, 应合理把握。 另外, 除设计多种多样的敞开空间外, 有必要设计私密空间, 营造安全的居住环境, 保护住户隐私, 同时具备优良的自然通风。
建筑结构防火, 防滑, 防盗, 建筑结构防坠落等是住宅建筑安全性能的具体表现。 建筑内部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是其最根本的保障。
住宅的适应需求, 1) 要满足家庭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如在刚入住阶段, 居民可能属于未婚状态, 家庭成员较少, 需要考虑到婚后家庭成员增加情况, 保证满足家庭基本需求; 2) 具备与市场需要相匹配的能力, 即在当前城市建筑住宅设计中,除具备基本功能外, 还需要与时代发展要求相符合,体现自动化生活特点。 大多数年轻人工作繁忙, 更多时候需要解放双手, 避免疲于做家务; 3) 要适应不断改变的家族格局, 从装修到家庭内部的改变[2]。整体而言, 现代城市住宅需要具备综合性特点, 功能需求已经属于基础要求, 心理需求才是关键点,通常需要满足适宜性才能符合居民的心理需求。
城市住宅建筑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而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 对居住空间的要求也随之从最基本的居住功能向居住空间的舒适度转变, 无论是在建筑布局、 建设原料、 建设质量,还是在外部美观设计、 绿色低碳等方面, 对住宅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师要想使其更好地满足居民的个性化要求, 就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 并进行改造与创新, 使城市居住建筑的设计工作可以更好地符合当地实际住房需求[3]。
不同于常规建筑设计, 住宅建筑设计要求往往更高, 要使住宅建筑的整体品质得到充分的体现,就必须坚持: 1) 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建筑工地的选址, 使其与原有的生态系统保持和谐统一, 在不破坏原生态系统的原有面貌时, 为了更好地适应建筑的个性化需求, 将其作为一个微型的自然生态系统来进行综合利用。 从而有效地改善建筑面积的整体效益; 2) 为满足居民对住宅建筑舒适性的要求, 在实际设计中必须保证住宅建筑内部结构的自立性和隐秘性, 例如在小区内修建中心广场用于居民的娱乐休闲; 在小区内部修建公共卫生间用于居民的日常所需; 在小区内部修建全民健身广场用于居民的体育锻炼。 住宅建筑的内部空间即要保证为居民提供的良好居住环境, 又要保证可以为其子女提供读书、 学习、 健身、 娱乐的条件, 为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各种舒适度要求, 提供了文化、 休闲等多种活动场所; 3) 城市住宅建筑的安全性原则。 在进行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时, 往往会涉及到供电、 供水、火灾等一系列问题, 为保证居民的安全, 必须在设计中贯彻并完善安全体系, 做好防火、 防盗、 防滑等一系列的设计, 以保证整个住宅区的安全; 4) 城市住宅建筑的经济原则, 在城市住宅建筑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整个住宅的经济价值, 在规划时应对其总成本和居住性能进行严密的审查与设计, 比如, 在项目的早期招标阶段, 在项目的中期阶段质检阶段, 在项目的最后阶段工程返回重新进行查修等, 都要对项目进行严格的管理, 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问题进行合理的预测, 以保证工程设计既能满足业主的要求, 又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5) 城市住宅建筑的美化原则: 在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的前提下, 住宅建筑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实用, 更多地关注其居住环境的美观,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师在进行整体造型设计时, 应注重整体造型的美感与协调, 以提高建筑物的外部特征, 从而达到在不影响原有舒适性的前提下, 提升住宅的美观性与实用性,满足业主的心理需要; 6) 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 我国的住房建设要适应新的发展趋势, 符合绿色发展的要求, 既要提升整体的居住品质, 又要做到节能环保, 还要防止在施工、 使用中出现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以推动住宅的可持续发展[4]。
城市住宅建筑在设计时, 应先对建筑结构进行调查, 根据建筑师的要求进行设计, 并对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预先预算, 从而得出科学、 合理的设计方案。 在制定城市居住建筑的规划时, 要把本地的自然条件当作整体的设计依据, 以各种建筑理论为依据, 结合本地的居住建筑的设计思想, 最后完成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统一、 独特的设计方案。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工作对于建筑的整体环境管控和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延长整个建筑的寿命。 许多设计者在进行城市住宅建筑的设计时, 未能充分采纳现代的设计思想和审美观念, 未能充分反映现代化发展理念, 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 设计房屋时需要考虑城市发展需求[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建筑业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 在进行城市住宅建筑的规划时,应转变传统的设计方式, 满足当前阶段大部分人的个人需求。 然而, 在我国城市住宅建筑的改造与创新中, 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尤其是住房的设计。 近年来, 我国的住房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同时, 我国城镇住房建设工作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革,由最初的实用性向个性化发展, 既要保证一定的品质, 又要兼顾安全。 特别是在我国城镇住房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居民越来越重视居住的整体舒适度和周围环境的美感, 这就给设计人员和管理者带来了新的挑战[6]。 在进行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时, 应从整体设计价值、 功能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考量, 以达到居民的个性化需求。 而一些城市的住宅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 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住宅的数量上, 导致资源浪费, 许多住宅的设计脱离了现实生活, 居住建筑的利用率低, 居住空间分布不合理, 影响了许多家庭的正常生活。
在全球化影响下, 许多设计师盲目认为国外建筑风格明显, 一定程度上优于国内, 导致国内许多住宅建筑的设计都在借鉴欧美的建筑风格和建筑,这就使我国的建筑设计师们渐渐遗忘了中国的传统。一个区域的居住设计, 既反映文化特征, 又要反映该区域的建筑特色。 目前, 我国许多地方的住宅建筑设计方案存在着雷同的现象, 这对城市住宅建筑的创新发展是不利的。 由于种种原因, 国内城市住宅整体风格较单一, 各个小区大体结构相同, 与周围繁华的街景存在着不协调的状况, 致使某些区域的居住功能及结构不能得到完美的发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大多数家庭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仅要达到舒适、 安全, 而且要有图书馆、 体育场、 公园等多种精神文化的需要。 目前我国城市住宅建筑的电气设计还缺少一些创新, 设计者对小区的认识不够透彻, 忽视了居民的实际体验, 由于缺乏对居民生活观念的调研和研究, 所以在设计工作结束以后, 许多的建筑设计不能被居民所接纳, 也由于这个问题, 许多现代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不能完全应用于居住建筑。
房屋在实际设计过程中, 错层结构是一种很好的设计手段, 但无论采用哪一种设计, 都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 做到因地制宜。 在设计时, 若选用了不正确的设计方案, 而没有依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和资料, 盲目地采用与本地不同的设计方案, 将会给以后的工程带来很大的麻烦。 错层结构的设计并非每一种户型都适用, 正常情况下, 该结构多用于户型较小的房屋, 能够增加利用空间, 让局部面积变大, 在有些小楼里, 如果采用错层的形式, 会显得有些拥挤。 另外, 在地震多发地区采用错层结构,会因结构自身的不均匀性而使整体结构发生改变,当发生地震时, 房子的抗震等级会下降, 并且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对于跃层结构, 应使用在面积较大的房屋建筑中, 而在常规房屋建筑设计中, 充分满足了住户的居住需求, 而跃层的运用, 也让这个空间显得更为宽敞。 但是, 若采用跃层结构, 由于楼层间距过大, 使得行动不便的居民在上下楼梯间难以正常行走。 建筑用地的扩大还会对住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所以, 无论采用错层还是跃层, 设计者都要遵循当地的实际情况。
目前, 在可持续化理念下, 要求居住建筑的设计也相应地进行改进和创新。 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的需要。 以下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在进行房屋设计之前, 首先需要确定整体设计理念, 如基本设计思路是什么, 需要遵循哪些设计原则, 并根据住户需求以及实际要求制定设计目标,尽量在最后体现舒适性、 实用性以及经济性, 从而为商品化的发展、 社会化管理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撑和保证, 同时兼顾居住小区的生态、 经济、 社会效益等综合发展。
在对居住小区环境进行规划时, 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 其中包括声环境、 光环境和热环境。 所谓的声环境, 就是居住小区内外的噪声, 其中, 室内的温度、 湿度、 通风等因素都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目前我国住宅建筑规划与设计, 随着越来越多的政策颁布, 住宅内部的声、 光、 热环境的控制愈发成熟。 保证基础用电, 墙壁隔音效果达到住户要求,以免引起邻里纠纷, 最大程度增加其舒适度, 提高所有居民的满意度。
在城市住宅建筑的设计阶段, 空间结构系统可以使居民产生不同的观感, 在传统房屋建筑设计理念中, 实用性是最主要的设计目标, 容易忽略美观性与经济性。 然而, 目前的都市居住建筑规划管理者应以生态与空间组织的系统为核心, 在考虑设计内容的同时, 注重周围生态环境,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建筑设计, 实现空间最大化利用, 并尽量不破坏生态环境, 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施工现场的实际布局时, 要考虑到当地的自然条件, 如地形、天气等, 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布局, 使其能充分发挥本地的自然环境, 它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内的照明设施, 提高建筑的通风性能, 减少能耗。 另外, 设计师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当地的风向, 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体建筑的设计结构, 又可以使住宅的居住环境更加舒适。 在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中, 住户对室内的光线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 设计者应重点关注室内的光线。
城市居住建筑是生态环境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要求设计师在建筑中合理地运用各种材料, 对原有的旧建筑进行改造和更新, 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另外, 绿色化建筑已经成为当前建筑设计的核心观念, 需节约使用各种建筑材料, 部分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 实现传统建筑、 建材、 新建筑良性循环,改善建筑品质。
住宅设计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 将住宅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 现今, 虽然我国建筑行业正在快速发展, 但依然存在许多不足, 尤其是在房屋建筑设计中, 应通过分析现状, 及时进行改进,保证整个住宅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以适应时代发展趋势, 营造安全、 舒适、 绿色、 现代的居住环境。 在保证安全性、 实用性、 适宜性等基本要求的同时, 还要考虑我国的文化、 生活习惯、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才能完成更好的住宅建筑设计。